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杆。

楊貴妃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青史留名。

自從她被唐玄宗召入宮廷後,不僅她自己

寵冠後宮

,連帶著他的哥哥

楊國忠

和三個姐姐也跟隨她一起

雞犬升天

楊國忠後來權傾朝野,而楊玉環的三個姐姐則分別被封為

秦國夫人

、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其中屬虢國夫人

最為風流

,甚至因為情人太多,導致有一回平白無故地為別人的風流官司背了一次

黑鍋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一、因寵沾光,驕奢淫逸。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是

杜甫

為楊玉環的三個姐姐寫出的詩句,不僅形容了三位佳人的

花容月貌

、婀娜多姿,還細緻描寫了三人在江畔踏青賞春,被過往行人駐足圍觀的盛大場面。

楊玉環的三個姐姐中,以虢國夫人最為美豔風流。杜甫還有另一首詩描寫她的

美貌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卻嫌

脂粉

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唐朝婦女以豐腴為美,而這種

體態

與濃妝豔抹最為相稱,因此唐朝的婦女偏愛穿著豔麗服飾,濃妝敷面,自成一格,這種

審美

特色在唐朝的仕女圖和陶俑中均有體現。

而虢國夫人在妝容方面則很少

隨大流

,經常以素雅的

淡妝

覲見天顏。她這種“淡掃蛾眉”的妝容在當時十分

特別

,更突顯她容貌清麗,天生麗質,讓人一見難忘。

除了在妝容方面肆意瀟灑,虢國夫人仗著楊玉環的庇佑和唐玄宗的寵愛,十分驕奢淫逸。楊玉環的三個姐姐均有御賜的獨立

宅邸

,十分寬敞華麗,而虢國夫人府邸中則更為

奢華

,財寶無數。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天寶十年正月望夜,楊家的兄弟姐妹結伴

出遊

,到了長安城西市城門的時候,恰好遇見了唐玄宗的

廣寧公主

和駙馬程昌裔也駕車遊玩,兩家人為了爭過城門,發生口角。

楊家的奴僕藉著主人的

威勢

,絲毫不將公主放在眼裡,鞭打了公主一方的僕從,導致公主墮馬受驚,駙馬為了攙扶公主也捱了楊家奴僕的鞭打。

事後廣寧公主氣憤不過,親自進宮找到唐玄宗

告御狀

。唐玄宗聽聞後,只是將楊家的奴僕問罪發落,然後不痛不癢地

訓斥

了虢國夫人幾句,並未追究虢國夫人的罪責。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韓國夫人死後,虢國夫人更受寵愛,甚至於到後來直接參與

賣官弼爵

這種事情,並從中獲取鉅額

賄金

。長安城中每逢王公貴族、高官顯要家的兒女

聯姻

,也多請虢國夫人在皇帝面前牽線搭橋,皇帝無不應允。虢國夫人和韓國夫人的權勢滔天遠超大多數重臣。

二、情人太多,莫名背鍋。

虢國夫人早年喪夫,生性風流,再加上貴妃姐姐、皇帝跟前的紅人等多重

身份

加身,引得許多狂蜂浪蝶

逢迎

,因此她

面首

眾多。唐朝時期民風開放,公主、女眷等豢養男寵也不是新鮮事,同時權貴內眷與他人通姦之事也不鮮見。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一日長安城內有位高官病重,他的一位同僚想要去他府中

探病

,卻一時抽不開身,於是讓自己擔任

千牛衛

的兒子代他探病。這位年輕的千牛衛前往病患處探病完畢後,恰好看見主人的一位名叫

奚盈盈

的姬妾,頓時挪不開步。奚盈盈一副花容月貌,傾國傾城,也難怪千牛衛心神盪漾。

於是千牛衛就找了個

藉口

逗留在了患病官員的府中,與這位姬妾暗通款曲。後來千牛衛的父親見兒子多日不回家,請求唐太宗查辦。唐太宗聽後,便命人在整個長安城

搜尋

,如此大的陣仗驚動了千牛衛和奚盈盈,於是二人商議後讓千牛衛主動回家報平安。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為了避免二人的姦情

東窗事發

,在面對唐太宗

盤問

的時候,千牛衛按照事先與奚盈盈商量好的計劃,對唐太宗說自己遇見了一位

美婦

,長相如何、品性如何,唐太宗越聽越像自己的大姨姐虢國夫人,於是不再過問,也沒有治千牛衛的罪。

等到虢國夫人後來進宮的時候,唐太宗便將牽牛衛的事情當做

笑談

詢問她。由於虢國夫人情人太多,她自己也想不起來唐太宗說的是哪個青年小夥子,只能閉口不答,稀裡糊塗地為

千牛衛

背了次黑鍋。

為什麼說:唐朝貴婦多風流?看京城少年頻頻失蹤就知道了

總結:虢國夫人

憑藉聖寵,長期過著

驕奢淫逸

的生活,縱容自己的家奴在長安城內欺行霸市,恣意妄為,而她自己也染指朝綱,將唐王朝廷攪和的

烏煙瘴氣

,但無論是朝廷百官還是黎明百姓,對楊家姐妹的惡言惡行都

敢怒不敢言。

唐玄宗後期

貪圖享樂

、縱容外戚的行為最終還是為自己招惹了

禍端

,安史之亂借楊氏之禍爆發,唐王朝風雨飄搖

,不可一世的

虢國夫人也在這場動亂中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