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故鄉的黃瓜

黃瓜是水菜,含水分非常多,要是有人想減肥,直接吃黃瓜,代替食物,就能抵擋一陣子。

說一說故鄉的黃瓜

在賣菜的柳條筐裡,黃瓜整整齊齊地碼放著。當然,賣菜的也只是到縣城去賣,在鄉下沒人買。鄉親們都自己種黃瓜,自己吃,並不會買賣。

黃瓜籽灑在鬆軟的地裡,澆上水,就會慢慢生長。等到黃瓜苗出來的時候,就要及時搭架,不然小黃瓜就會貼著地皮生長,很容易被蟲子咬了,或者被地氣薰染,逐漸腐爛。要是被雨水沖刷、浸泡,就有可能爛掉。

黃瓜是嬌貴的東西,需要在架上生長。不像草莓,貼著地皮就能長,而且鮮紅美麗。

小黃瓜有江米條那麼長,嫩嫩的,綠綠的,渾身毛茸茸的,頂端還有一朵小黃花。在架上生長的時候,只要水分充足,就能快速生長。很快就會長到手掌長,再長就有擀餃子皮的擀麵杖那麼長了。

人們等不到黃瓜變黃就摘下來吃掉了。黃瓜長粗了之後,已經有一尺多長了,再長就老了。人們從架上摘下黃瓜,抹去上面疙疙瘩瘩的零碎兒,用清水洗了,直接吃。嘎嘣脆,還有些軟軟的籽兒,也能吃。

生吃黃瓜可以補充水分,因為黃瓜含水量比較高,還可以扛飢,在菜園裡餓了之後,直接扯下一根黃瓜,用手抹乾淨了,送進嘴裡。生黃瓜有些澀,但並不會妨礙人們生吃。

人們會做拍黃瓜,用菜刀把黃瓜拍碎,和蒜末、醋等調料調和,可以當做冷盤。有一個小吃攤做拍黃瓜好吃,遠近聞名。當人們到他的小吃攤吃過一回之後,感覺也就那個樣子,不過在裡面加了純正的芝麻醬和粉皮而已,說是拍黃瓜,其實就是粉皮黃瓜,給的多,味道比較好。但要是把拍黃瓜炒作成一道名菜,還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說一說故鄉的黃瓜

人們自己就會做拍黃瓜,根據口味不同,新增蒜末、辣椒、醬油、蔥花、粉皮等,可以花樣翻新,味道各異,但也只是一道冷盤,不能算作熱菜,也不能當做主菜。

倘若有黃瓜產量比較高,鄉親們就會製作醃黃瓜。把黃瓜洗淨了,切成段,曬蔫了,撒上鹽,澆上醬油,再放點辣椒段,就可以醃製了。醃好的黃瓜能吃到過年,當成一道鹹菜。 有不願做飯的時候,拿出來,當成一道開胃小菜,也是不錯的生活之道。

有小販賣黃瓜,並非都是自家地裡產的拿出來賣,而是蔬菜批發市場躉來,放到市場上賣。還有的小販直接到人家地裡偷黃瓜,偷一筐就去賣。畢竟,黃瓜產量高,主人沒必要弄一個窩棚看著。要是西瓜長熟了,主人就會在地頭搭建窩棚,看著西瓜,以免被人偷掉。

黃瓜比較常見,大部分人家都種著,要是打算賣黃瓜的人,一般都會在地裡種很多黃瓜,整畝地的黃瓜,密密麻麻從架上垂下來,一根就有小孩兒胳膊粗細,就在路邊。倘若過路的人口渴了,摘一根吃,就不算是偷。那麼正規的一片地,都種了黃瓜,也都被黃瓜架擠滿了,密密麻麻,黃瓜根根垂下,整整齊齊。人們也就肅然起敬了,不會有什麼太多偷吃的想法了。

不過,小販會在夜裡光顧,摘一筐就走,第二天就去賣。為了保證黃瓜新鮮,小販要提前在黃瓜上噴水,或者把黃瓜在涼水裡泡一會兒,就能弄出好賣相。

小販偷黃瓜,也僅限於一塊地偷一次,要是經常光顧,就會被主人逮住,不但柳條筐被扣下,還要賠點錢出來。

至於一般人家在菜地裡種的黃瓜,種的少,產量低,只能供一家一戶吃,小販們看不上,也就不去偷盜了。

說一說故鄉的黃瓜

旅遊的時候,有人帶泡麵、火腿腸、榨菜、麵包、礦泉水。而有人用黃瓜代替礦泉水,渴了就直接吃黃瓜,解渴,還補充維生素,比起榨菜要好得多。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帶醃黃瓜,要是帶了醃黃瓜,車廂裡就瀰漫了醃黃瓜的味道,揮之不去,招人嫌棄。

平時人們吃的都是綠色的黃瓜,而不是黃色的黃瓜。要是依照此經驗來看,黃瓜應該叫做綠瓜才對。只是,黃瓜老了之後才會發黃,不過籽粒已經硬了,咬不動了,皮兒也很厚,不好吃了。

民間有“老黃瓜刷綠漆”的說法,主要諷刺老女人化妝。但是,有的黃瓜還真是黃的,長到能吃的時候就是黃的。有一種被稱為“水果黃瓜”的品種,長成小棒槌的形狀,通體都是黃的,頂頭有些發白,沒有什麼小毛刺,遍體光滑。或許,小毛刺已經被小販抹掉了,抑或許根本就沒長小毛刺吧。

故鄉的黃瓜大多都是笨黃瓜,沒有什麼外來品種,就更別提什麼“水果黃瓜”了。要是把黃瓜炒熟了,就可以做黃瓜炒雞蛋,似乎除了這個菜,鄉親們想不起黃瓜還能和別的東西一塊炒。他們大多都生吃,弄個拍黃瓜就算是好菜了,加上蒜末、粉皮、芝麻醬、醋,就算是美味了,何必費事去炒呢?還浪費油,浪費調料,還不如直接吃掉或者簡單加工就吃掉呢。

說一說故鄉的黃瓜

鄉親們不會在吃飯上奢求什麼,也不會在上面浪費時間。畢竟,他們都認為自己是農民,沒有追求好飯食的資產階級習性,不然就成了好吃懶做之徒,名聲也就壞掉了。他們更像是黃瓜,祖祖輩輩生長,就在那片沃土上長大成人,不奢求什麼,卻有著濃郁的道德判斷,當然,也就只能在底層生活了。上不得檯面,卻人數眾多,庸庸碌碌,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