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公元前230年開始,秦國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南方的楚與東方的齊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

在此戰爭之前,商鞅的變法圖強奠定了秦國經濟與軍事的強大基礎;張儀在外交上實行連橫戰略,分化了六國之間的聯盟。此時的秦國國力要強於六國中任意一國,但又弱於六國的聯合。為了達到吞併六國,統一華夏的戰略目標,那麼應該先打哪個、後打哪個呢?

在這種局勢下,范雎為秦國“量身制定”的“遠交近攻”戰略便脫穎而出,成為當時秦國重要的一個外交策略。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秦始皇劇照

作為一個隱姓埋名的異鄉人,范雎是怎樣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而後又被秦昭王賞識的呢?

范雎是魏國人,與眾多有才能的人一樣,他也希望得到君主賞識,有所作為。只是周遊列國之後,均吃了閉門羹,只得回到魏國,做了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下。

范雎在魏國的道路並不平坦,在一次出使齊國回來之後,他被疑出賣國家,被相國魏齊暴打一頓,險些喪了命。好在范雎聰明,答應給看守好處,讓看守謊報范雎已經死了,把他放走。

范雎死裡逃生,只是這下再也不能待在魏國了。當時恰逢秦昭王派遣使者到魏國尋覓人才,於是在好友的幫助下,范雎化名張祿,作為說客來到秦國。

那個時候,從各個諸侯國來到秦國的說客多如牛毛,良莠不分,范雎想要見到秦昭王進一言很困難。於是,范雎開始給秦昭王傳話:

“秦國勢如累卵,失張祿則危,得張祿則安,然其言只可面陳,不可代傳。”

當時秦國日益強盛,這種話自然沒有打動秦昭王,范雎繼續住在客舍,每日粗茶淡飯。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范雎劇照

就這樣過了兩年,范雎又寫信給秦昭王:

“臣聞明主蒞政,有功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眾者其官大,故無能者不敢當值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隱……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為其割榮也。”

他的信前半部分是說明主善於賞識有才能的人以及表示對自己能力的自信,而重點便是後面那句話,意思便是:天下有了聖明的君主那麼諸侯就不能獨自富貴,這是為何?是因為它們會削割國家而讓自己富貴。

這句話正戳中了秦昭王的痛點:當時秦昭王已經即位三十六年,但是宣太后權力太大,大肆分封自家人,太后封自己的弟弟魏冉為穰侯,封另一個弟弟為華陽君,封其餘兩個兒子為涇陽君、高陵君。而他們四人的封地都是秦國工商大城,這使得國家損失了重要的稅收來源。

秦昭王讀了信後,心中大喜,范雎如願以償,得以被秦昭王召見了。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范雎劇照

范雎適時地提出“遠交近攻”戰略

當時正值準備攻打齊國之際,范雎先是分析局勢,之後提出: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謬乎。”

其實,攻打齊國主要是穰侯魏冉的主意,他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是擴大自己的封地。越過魏、韓,而去攻打齊國,這不是捨近求遠嗎?

就這樣,范雎靠著有力的分析贏得了秦昭王的認可,被任命為客卿。之後范雎便以“遠交近攻”的戰略為基礎,向秦昭王獻策,連續立下兩件大功:

公元前268年,秦昭王採取了范雎的主張,攻打附近的魏、韓兩國,戰爭大獲全勝,收穫頗豐,秦國國力進一步增強。

公元前260年,秦國北上攻打趙國,當時趙國啟用老將廉頗,秦國久攻不下。范雎使用反間計使趙國上當,用趙括代替廉頗出戰。長平一戰,秦國再次大勝,俘虜趙國軍40萬人,經此戰役之後,趙國一蹶不振。

可以說,秦昭王採取了范雎的戰略使得秦國國力進一步強盛,為最終秦始皇統一中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公元前260年秦國的疆域

要說中國歷史上錯誤運用“遠交近攻”導致亡國的最大教訓,莫過於宋朝。

“遠交近攻”戰略固然是好,但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靈活使用。而宋朝兩百年之內,兩次錯誤使用這個戰略,最終竟導致亡國。

先說北宋時期,在北宋末年,北鄰便是佔領燕雲十六州的遼國,而遼國以北便是新興的金國。當時北宋便採取了“遠交近攻”的方法,“聯金滅遼”,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國則將本來獻給遼的歲幣轉獻給金,而遼的其他國土亦歸金。

沒想到,宋軍兩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遼的燕京守兵打得大敗。再之後,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正是史稱的“靖康之恥”。幸好有長江天塹,宋朝得以保住半壁江山。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北宋、遼、金的地理位置

再說南宋時期,“靖康之恥”剛過去一百多年,南宋再次使用“遠交近攻”戰略,與新興的蒙古結盟,夾擊金國。當時金哀宗向宋理宗提議聯手抗蒙,向宋理宗說明“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宋理宗心中滿滿的國家及民族仇恨和恥辱,毫不理會金哀宗的請求。

結果便是,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哀宗自縊,金國覆亡。而南宋也失去金作為屏障,直接面臨比金更強大的蒙古南下威脅,最終南宋滅亡,蒙古成為了“遠交近攻”的最終受益者。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提出的外交戰略有那麼“萬能”嗎

南宋、蒙古、金的地理位置

總結:

範睢一計“遠交近攻”,滅六國,興秦朝,可見這一計的神通。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與遠處的對手取得暫時的聯合,將近處的敵國置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二是防止敵方聯盟,也就是化被動為主動,將敵人實力分解,各個擊破。

所謂“遠交近攻”,其實並非是長久的和好,而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的外交誘騙。消滅了近敵之後,“遠交”的國家自然便成為新的攻擊物件了,新一輪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選擇了“遠交近攻”戰略,便要始終佔得先機,眼光長遠,以防別人將計就計,自己成為了他人的“遠敵”。

參考文獻: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戰國策·秦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