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豬頭肉下酒,煩惱立時沒有

散文:豬頭肉下酒,煩惱立時沒有

過去,老家的村民們認為,幸福得靠一片一片的肉堆積出來。此處的“過去”說的是我兒時的八九十年代,“肉”既指吃的豬肉羊肉牛肉雞肉,也指人身上的脂肪,沒錯,那會的農村,誰要長著胖乎乎的胳膊腿,圓滾滾的大腦袋,肥膩膩的肚腩,絕對是村裡人人羨慕的物件:這傢伙,是不是做了伙伕?

要說肉,鄉親們都愛吃,我沒聽到過一戶挑食不吃肉的人家,而且大家偏愛肥肉,油大、上膘、扛餓,可在愛喝上幾口的人心目中,豬頭肉才值得稱道,有肥有瘦,有膩嘴有脆口,不知是哪位俏皮話出口成章的老兄為此貢獻了才智,想出了句名言:豬頭肉下酒,煩惱立時沒有。著實貼切得很。

在以畜牧業為支柱的河北壩上農村,家家戶戶皆養著各種生靈。牛騾子驢自不用說,是種田的好幫手;羊必須來幾隻,反正草灘裡的草不要錢;豬養起來費點事,得挖豬草,種甜菜,煮豬食,在農民的眼裡,這又算得了什麼?不花錢或少花錢只出力氣的活,來再多也不怕;至於雞鴨鵝兔等小家禽,更是滿院子的跑,撒把麩子便搞定。

農民最大的特點是不捨得,什麼也不捨得,他們總想著把好東西留給子孫,心想著,自己節儉點以後孩子好過些。可惜鄉親們真的沒啥好東西能夠恆久遠永流傳,於是,只要留在農村不走出去,一代代人的日子過得差不多,身上衣口中食而已。

勤勞的鄉親們在外人看來,成天地裡刨土草裡尋料的苦不堪言,可對於當事人而言,真沒覺出自己有什麼苦,過日子嘛,不向前奔著走,怎麼能“過”呢?可愛的鄉親們在勞累之餘,喜歡尋點樂趣,解解乏,緩緩勁兒,喝酒,以其便捷的形式成為了首選。

散文:豬頭肉下酒,煩惱立時沒有

酒這東西,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其實酒又有什麼錯,好壞不都在於人?淺顯的道理,鄉親們拎得清,更何況,那個年代的鄉人喝酒,本不是容易的事,起碼盡興喝是不允許的,無它,兜裡沒錢。

沒錢時候,花錢買來的東西稱得上彌足珍貴,酒也顯得格外甘醇凌冽,若能配上一盤子豬頭肉下酒,美滋滋的坐在熱炕頭上,喝累了,被臥垛子上靠一會,喝困了,倒頭就睡,那小日子,簡直是給個神仙都不換。

村裡人自家的豬到了年底才會宰殺,豬頭豬蹄要留著過年吃,平時想都不要想。幸好當時的農村生活條件已經有所改善,雖然平時豬肉羊肉少有人捨得買,也沒人賣,想吃得四處打聽誰家有紅白事殺豬或到縣城購得,但是,豬頭肉這不值錢的下水類肉食倒是不用出村,小賣部就有的賣。

小賣部的豬頭肉是老闆自家熏製的,熏製的技術來自老闆娘。

老闆娘的孃家在懷安縣,據說熏製技術源自祖傳。老人們說,過去的懷安縣幾乎家家會燻肉,只是有人燻得好創下了名號,有的僅能入口。若以我現如今的口味來評判,老闆娘的熏製技術勉強屬於合格,要是在城裡開店售賣,怕是堅持不了幾天便要倒閉。別看老闆娘做的豬頭肉不算好,在那會的十里八村卻是大大有名,還經常有外村人來求購,搞得老闆娘十分自信的燻了很多年。

散文:豬頭肉下酒,煩惱立時沒有

小賣部老闆每天最多煮三顆豬頭,再多了他家的鍋煮不過來,也賣不完,遇農忙時節,豬頭肉便不再售賣,在老闆看來,掙錢不如收莊稼重要。燻肉的木頭用果木為佳,最次也得柏木,至於製作過程老闆娘從來不保密,鍋裡有個調料包,那才是訣竅。

我祖父曾經對此很不服氣,他說我家祖上來自大同天鎮,離懷安不遠,也有“祖傳”的燻肉技術,結果在一次嘗試後,一向愛面子的祖父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央求祖母把豬頭回鍋加工,避免浪費,很是遭了祖母幾天的白眼。

小賣部的豬頭肉售賣時分兩個部位,豬頭肉和豬耳朵,想來是按照口感劃分的,豬耳朵稍微貴一點。鄉親們來買,老闆先用小刀切一小塊遞給對方,嘗後再買。但凡來買的鄉親,即使味道不好也會消費,獨此一家,不買他家的還能真為一包豬頭肉去一趟縣城麼?

老闆遞來的肉是要吃的,吃完必須說香,這樣一會上稱的時候老闆會給添頭。鄉親們買豬頭肉不會買很多,夠下酒即可,要是誰今天多買的多,不是家中來客就是有了啥高興事,小賣部,成為了繼村口大樹下第二個窺探村民隱私的地方,不過話說回來,農村好像從來都沒啥隱私。

稱好的豬頭肉使用牛皮紙包起來,要是買得多的話,老闆會給繫個可以套進去手的紙繩釦,把肉包掛在手腕上,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十分“囂張”。大人們買肉,不管多少都要求老闆給系一下,好似如此走在村裡別人看到方有面子,孩子們買肉,堅決不讓老闆繫住,如此回家的一路上可以時不時的捯上幾口,算作跑腿費了。

散文:豬頭肉下酒,煩惱立時沒有

豬頭肉拿回家,不裝盤,直接把牛皮紙攤在炕桌上下酒。說是豬頭肉下酒,實際上酒喝的多肉吃得少,沒辦法,家裡的婆娘忙裡忙外,一會得吃幾口吧,老人們盤腿

在炕頭上,你總不能自己吃讓爹孃瞪眼看吧,孩子們眼巴巴地望著你,一個勁兒問你:“爹,這肉好吃不?”你總不能不給吃吧。

一包不多的豬頭肉,一家子人都要吃上,正經輪到喝酒的老爺們反倒吃不到肚子裡幾筷子,這樣一來,豬頭肉更香了,香到一小塊豬頭肉入口,能大大的灌一口酒或者小小的抿上兩三杯。要是今兒買的豬頭肉裡有豬耳朵,那定是下酒人的專屬,家人沒人和他搶。豬耳朵切成細條,每一條能咬好幾下,下酒最好不過,省菜。

在鄉親們看來,有酒有肉,便是好生活。我們很多人一輩子煩躁忙碌,追根究底不過是吃好點喝好點穿好點,至於精神食糧,咱把那豬頭肉嘴裡一嚼,小酒肚裡一灌,眯上雙眼,啥煩惱都沒了,煩惱一沒了,精神世界就充實了。千萬別說什麼高大上的理由來鄙視鄉親們的無慾無求,他們在地裡種莊稼的時候,比任何人都高尚,有吃的,才有西服筆挺,有喝的,才能口若懸河。

時隔多年,豬頭肉現在賣

比豬肉貴,也不是什麼需要節省的吃食,想吃了,熟食店買點,可不知道為什麼,老遠就能聞到香味的豬頭肉,吃到嘴裡全是膩歪,再好的酒都沖淡不了,也許,歲月不止增加了我們的年齡,也慵懶了我們的腸胃了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風舞鷹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