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的大門在衙署的最前邊,大門兩邊磚砌“八字牆”,八字牆中為卷頂門洞,兩扇黑漆大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古稱黎陽。西漢初設治,歷經兩仟餘年,治所多徙,明洪武三年,由知縣項如英,從浮丘山徙之觀瀾門內重建,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經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多次修葺和增飭,雖有所變化,但在格局與體制上,大體相同。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負陰抱陽,面南為尊。浚縣縣衙座落在明清古城觀瀾門內。背陰向陽,即所謂《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以面南為正的觀念。在歷代推崇皇權以加強封建統治的過程中,不僅王宮如此,州縣衙署均採取面南方位,所以,古代有句民諺,叫做“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縣衙大門口處代寫訴狀,打官司好難,民不告官不究。民告官不見官,官官相護。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國家開設縣治,必首建廳堂,為官吏行政臨民之所。這裡所說的“廳堂”指的是縣治中的“大堂”。但作為一個治所,除大堂外,還有“二堂”、“三堂”、“三班”、“六房”、“幕廳”、“監獄”以及大門、儀門、宅門和神祠等,這些建置,構成了通常所說的縣衙。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懲腐倡廉,秉公為民。歷代官場,有些官員唯知搜刮民脂民膏,揮霍浪費,窮奢極欲。甚至有些官員把“千里為官只為財”當成座右銘。為升官,有的甘受“十年寒窗苦”,以換取“金榜題名時”。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為升官,有的不惜傾家蕩產,買紅頂戴。一旦大印到手,便拼命敲骨吸髓,搜刮民脂民膏,然後或暗中行賄,或公開買官,如此週而復始,官越做越大,錢越撈越多,“贓汙狼藉”加劇社會矛盾發展,以至動搖統治集團的政權鞏固。任何一個王朝無不狠剎奢侈浪費和貪腐之風,所以,“懲腐倡廉,秉公為民”這在縣衙的建置中也有鮮明的體現,即建有反貪腐和“公生明”兩個標緻物建築。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大堂,也謂正堂,是知縣升堂理事所在。在大堂的正中懸有“浚縣正堂”的堂匾,堂廳四梁八柱,高大寬敞。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在“外衙”與大堂相對稱的東西兩側,是“三班”、“六房”。在古衙中多稱“吏廊”或“廊廡”,是有穿廊的廊屋,在大堂前作東西相向排列。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三班”即指皂隸、快手、民壯,其人員都是衙內承命奔走的差役、站堂、行刑、內勤及門衛等。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六房”是縣衙的職能部門,負責辦理日常公事。明清兩代,政務例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類,六房在吏廊的具體位置是:東面吏、戶、禮三房;西面兵、刑、工三房,這種排列次序格局與中央朝廷的“六部”格局相同。其辦事人員稱書辦、經承或承發吏,統稱“典吏”。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他們雖無品級,卻掌握著衙內的實權。各房的職能是:“吏房”管理鄉紳、丁憂、起復和在外地做官各事;“戶房”管理糧、戶、稅等;“禮房”管理皇上喜慶、辰期並考試、烈女、節婦、祭祀等事;“兵房”管理兵差並考武各事;“刑房”管理枷殺賊盜、刑獄諸事;“工房”管理交通、水利、起蓋衙門、修理倉庫各事。。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在大堂後二堂前的東西兩旁,還建有兩所規格略小的獨立建築,東邊為“典史署”即幕僚辦公之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西邊為“永豐庫”即貯藏戶口、土地冊、圖籍和文書檔案的庫房,即所謂“東幕西庫”的格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宮門,也叫“川堂”、“宅門”。位於大堂之後,是將衙署分為“內衙”和“外衙”兩大區域的分界線。宮門,不是辦事之所,而是官員從內衙去“大堂”時穿行或休整之所,也是官員在二堂理事時,皂隸人役坐立伺應的地方。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作為後堂與正堂之間的過渡性建築,宮門在規制上比正堂、後堂要小,為三開間,前置黑油漆板門,後置格扇門,為二堂的屏障。在大堂後建有一堵分隔大堂與二堂的牆,宮門為內、外衙的必經之路,安排專人把守。把守宮門的人員,不是吏役,而是官員私人僱來的“長隨”或叫“家人”、“家丁”。外衙的吏役,沒有內衙傳喚,是不能隨便進入宮門的,因此,宮門被視為外衙通住內衙的咽喉之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過宮門即進入“內衙”,“內衙”又分兩個區域。一個以二堂為主體的區域,一個以三堂為中心的院落,二者的界線是“內宅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清乾隆四十六年知縣王建元題額曰“瑞鳳樓”。同治元年,知縣李德坊重修,規模僅次於大堂。上下兩層明間皆為通楣花格門,古樸典雅,俗稱“花堂”或“後堂”,也稱知縣宅的“宅堂”。以三堂為主體的區域,東西兩側亦建有廊廡各六間,是官員及其家眷、親屬、長隨等居住生活與工作區。“三堂”主要是知縣接待上級官員,商討和處理政務所在,有些事涉機密和不便公審的案件,如姦情花案等,也在三堂審理。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以儀為準則,以禮行舉止。進入縣衙的大門,就可以看到衙門中的第二重門,是為“二門”,正式的稱謂叫“儀式”。“儀”:儀式,法度,容貌舉止的準則。即所謂“有儀而可象謂之儀,所以“儀門”就是儀象之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明會典·官員禮》規定,新官到任之日,要舉行上任儀式。這個儀式,就是從儀門開始的。新官在上任的一大早,先要去祭城隍廟,然後,來到儀門前下馬或下轎(現有下馬石存),換穿朝服,首先祭儀門,再祭土地神;爾後是進儀門,過甬道,在月臺上(遺蹟存)舉行“望闕謝恩禮”;接著進大堂,行拜印禮等。所以,“儀門”是整座衙門的象徵。浚縣縣衙的儀廳(現存),是一座屋宇過廳式建築,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四梁八柱,方三丈。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儀門不常開,一般是迎接上級官員,縣官僚屬整冠出迎時,要大開儀門;再就是縣衙有重大慶典活動或公開審理重大案犯,讓老百姓到大堂前聽審時開啟。所以,在儀門的東西兩側,開設平時出入的便門,也稱“角門”。東角門是僚屬及一般人等出入之門,西角門平時關閉不開,只有在死囚犯宣判後,方從西角門拉出去行刑時開啟。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在儀門前東西兩側的附近,東邊建有“衙神祠”,即土地祠;西邊是監獄,所以,以儀門為中心,形成“東祠西獄”的格局。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此圖是縣衙監獄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此圖是縣衙監獄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此圖是縣衙監獄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浚縣縣衙圖片

千年古城,重建的浚縣縣衙,圖集詳解

圖集原創作者:清風V舞影。手機攝影於河南浚縣古城縣衙,歡迎網友留言評論,您的鼓勵就是我努力前行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