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山丹:大棚育苗促增收

陽春三月,在山丹縣的大棚裡、菜田間、果林中,隨處可見農民群眾辛勤勞作的身影,大家都忙著為今年的豐產豐收播下希望的種子。走進山丹縣陳戶鎮寺溝村育苗大棚,一株株西藍花幼苗茁壯成長,綠意盎然。30多名村民有序勞作,有的忙著培育營養土,有的忙著往穴盤裡培土,有的忙著給幼苗灑水、鋪保鮮膜,一派繁忙的景象。

甘肅山丹:大棚育苗促增收

“去年種了1600畝露地高原夏菜,每畝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效益特別好。未來規劃利用3-5年時間,將高原夏菜種植面積擴充套件到10000畝,實現從育苗到市場銷售的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在現場檢視覆膜進度的山丹縣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玉興介紹說。

過去,寺溝村村民以種植大麥、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生,經濟發展較為緩慢。2018年,李玉興帶領村黨支部緊抓“三變”改革契機,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貧困戶長期閒置耕地修建鋼架大棚143座,新建恆溫庫1座、高標準育苗室2座,重點發展特色種植業。2020年,合作社對產出的西藍花進行精深加工,主要發往南京、上海、重慶等地,初步實現了集育苗、種植、採收、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西藍花產業鏈。同時,合作社還吸收農戶到種植基地打工,讓農戶有了土地流轉金、入股分紅和務工工資三項收入,有效拓寬了全村農民的增收渠道。目前,合作社吸納務農戶100多人。

甘肅山丹:大棚育苗促增收

如今,高原夏菜種植已發展成為寺溝村一項致富產業,為保證果蔬品質、提高村民收益,在種菜過程中合作社堅持施用農家肥,確保蔬菜無公害。同時合作社還聘請縣上農技專家上門指導,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使大棚蔬菜種植進一步標準化、規模化,高原夏菜種植讓越來越多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甘肅山丹:大棚育苗促增收

苗好五成收,秧好一半功。“要注意保持棚內溫度,定時觀察幼苗葉顏色,保證幼苗的營養和水分供給……”在合作社的設施育苗棚內,李玉興每天都會去為農戶講解蔬菜幼苗管理技術。在合作社打工並負責育苗工作的寺溝村7社脫貧戶肖芳蓮樂呵呵地說:“我家的土地都流轉了,大棚剛開始修建時,我就在基地務工了,每天工作8小時左右,每天平均能掙80多元,年底既領工資,又領分紅,這可比自家種地收入好多了。”

“去年還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11座2800多平的冷庫,現在22座設施棚的幼苗長勢特別好,5月初就能移栽,7月初上市銷往上海,收入肯定不會差。”李玉興信心滿滿地說。

甘肅山丹:大棚育苗促增收

近年來,山丹縣以最佳化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採取政策扶持、典型帶動、技術跟蹤服務等有效措施,鼓勵引導產業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使蔬菜種植成為農戶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蔬菜育苗工作從春節後就開始了,主要育苗品種有西蘭花、娃娃菜、甘藍、西芹等,4月上旬定植,預計五一前可大量上市。山丹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奎民介紹說:“今年全縣總播種面積計劃要達到62。88萬畝,其中蔬菜計劃播種3萬畝,其他特色經濟作物3。39萬畝。從2月底開始,縣、鄉農業部門的所有技術人員就已深入田間地塊,為群眾提供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幫助群眾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以此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促進農民增收。”

記者 :錢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