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春秋戰國時期,能人輩出,從做生意的角度,也有很多有影響力的人。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做什麼生意的。

1.范蠡

范蠡早期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興越滅吳,後攜西施美人離去。開創了他的商業帝國,楚學開拓者之一。

范蠡先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耕作,兼營副業(捕漁、曬鹽),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范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范蠡第三次遷徙至宋國陶邑(今菏澤定陶區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

范蠡所著《計然篇》、《陶朱公生意經》《盧氏本草經》。其中有這麼幾條值得我們學習,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這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思維,道家所說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物極必反。”一種事物達到了極致後勢必會轉勢,再強的趨勢也有逆轉的一天,只有急流勇退方能遊刃有餘。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一旦判斷沒有繼續上漲的可能,要果斷出手賣出,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時,一旦判斷沒有繼續下跌的可能,要像珠玉一樣買進。也反映了商人不僅要會買賣商品,還要對市場的供需關係做到“心中有度”。

“財幣欲行如流水”

,這是常常要告誡自己,在經商的過程中,重點要注意資金的快速流通,資金只有“動起來”才能達到增加利潤的作用。

已經有了這樣的經濟思想,范蠡被後人稱之為

“商聖”

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2.子貢

這個子貢就是孔子的徒弟子貢。他學績優異,文化修養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

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在孔子的徒弟中,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貢家世代經商,典型的富二代,也是儒商第一人。子貢有二個很大的優點,

第一,善於捕捉對方的心理,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提到:

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問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有一次,孔子故意問他跟顏回比誰更厲害!子貢謙遜地說:“我哪能和顏回比,顏師兄讀一篇文章,就能悟出十個道理,我最多悟到倆。”

子貢知道孔子心裡最喜歡顏回,不想傷他的心,不能壞了這師生感情,就不吝對顏回的溢美之詞。

第二,子貢很會交朋友,善於做資訊分析,而且朋友非富即貴,規格很高。

他透過自身能說會道的優勢,化解了很多國與國、諸侯與諸侯之間的矛盾,收穫了很多友誼。

“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子貢每到一個國家做生意,那裡的國君諸侯都會列隊歡迎,開始他還和普通百姓做生意,後來,他就專做各國王諸侯,皇親國戚的生意了。

而子貢生意做得這麼大,關鍵是

重誠信

。曾經孔子與子貢有過這樣的對話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子說被殺死餓死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人必須要有誠信。子貢謹記老師的教誨,運用到經商上面,生意也越做越大。

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3.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

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最先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的方法經商。

白圭又提出了農業經濟迴圈說,認為

農業的一個週期為12年。

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

白圭從事農副產品的大宗貿易,包括農產品、農村手工業原料和產品等。他的這個經營策略,主要是從李悝的“變法改革”中得到啟示: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農副產品的經營將會成為利潤豐厚的行業。白圭認為,

“欲長錢,取下谷”。

“下谷”等生活必需品,雖然利潤較低,但是消費彈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勝,一樣可以獲取大利。

白圭不同於那些囤積居奇、在荒年以儲存的糧食牟取暴利的商人。他反對在糧食緊缺時蓄意哄抬物價。他認為

“薄利多銷,積累長遠”

才是商人經營的基本原則,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商人肯定賺不了大錢。

白圭經商不盲目跟風,不人云亦云,他對市場資訊極為重視,反應也極快,一旦出現機遇,就像兇猛的鷹撲向獵物一般果斷,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絕不錯過任何一次良機。同時,他還能克勤克儉,身體力行,與他的僱工同甘共苦,精心創業,是一個自制力極強的人,他絕不會因為賺了錢就去揮霍浪費。白圭還強調商人要有豐富的知識,同時具備“

智”、“勇”、“仁”、“強”

等素質,要求既要有姜子牙的謀略,又要有孫子用兵的韜略,更要有商鞅那一套嚴厲的團隊管理制度,否則,經商很難有大成就。

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4.猗頓

原是春秋時代的魯國的貧寒書生。他在生計艱難時,聽到陶朱公范蠡棄官經商很快致富的訊息,於是“往而問術”。范蠡告訴他“子欲速富,當畜五牸”。

於是猗頓千里迢迢來到西河(今晉南一帶),定居於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陶朱公齊名的鉅富。

猗頓摸索出“牛者頓足,馬者夜飽,羊行自飽”的規律,創造出“鹽水飲畜”、“鬥米養千雞”的飼養方法和為雄畜去睪丸的辦法,並首次用本地和外地品種進行交配的雜交配種方法來繁育改良後代。

在把眼光投向了一個更廣大的領域——製鹽販鹽,而他飼養的牲畜就是最好的販鹽運輸工具。猗頓在鹽業這一行又發明了墾畦曬鹽法,大大縮短了出鹽時間。

猗頓為了更加有效地經營池鹽,加快販運速度,還改變驢馱車運的落後的運輸方式,欲以舟運,開鑿了山西地區第一條人工運河。

利用物流上的便利,猗頓把鹽運到西域,從西域換回一批批珍珠瑪瑙、珠寶玉器,於是他又開始涉足珠寶業,鑽研珠寶業。

漢代《鹽鐵論》載:“宇棟之內,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河之大;窮夫否婦,不知國家之慮;負荷之商,不知猗頓之富……”

猗頓堪稱白手起家的楷模。

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5.郭縱

郭縱,是戰國時大工商業者。趙國邯鄲(今河北邯鄲)人,以經營冶鐵業而致鉅富,是當時最大的軍火供應商。

與趙國國君結緣,郭氏得以進入了趙國核心圈,郭開為丞相,把持朝政,郭縱則壟斷了趙國的冶鐵業。而官商合作,這種關係一直綿延了二百餘年。

6.烏氏倮

烏氏倮,名倮,戰國末年秦國烏氏族人,生活在戰國末年和秦始皇統治時期,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烏氏倮從事畜牧業生產,養了大量的牛羊馬,他將牛羊換成珍奇異寶,獻給戎王,戎王以十倍的價格賞賜牛羊,結果他的牛羊多到”用谷量牛馬“,成為當時全國有名的富商。

秦始皇給他”封君“一樣的待遇,可以和朝臣一塊兒朝覲皇帝。

養馬在當時也是必須的戰爭工具,猶如今天的石油。而以畜牧業至商業而受到皇帝恩寵有加的人,在歷史上似乎是絕無僅有。

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7.巴清

巴郡寡婦清,名清,戰國時代大工商業主,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其家族從事的是丹穴業,也就是採煉丹砂,壟斷丹砂開採的生意,積聚了數不清的資財。其家財之多約合白銀八億萬兩,又赤金五百八十萬兩,到她掌管經營家業後,更至僮僕千人,依附者上萬,私家保鏢兩千餘人,憑藉雄厚的財力而保一方平安。

秦始皇執政後,對她禮遇有加,且巴寡婦清喪夫後為了繼承龐大家業沒有再嫁,守節從一而終。而先秦兩漢時期在兩性問題上是比較開放的,先秦女子性亂之風,如秦宣太后,嬴政生母趙姬。

秦始皇譽巴清為“貞婦”,這在當時的女性而言,絕無二例。秦始皇對巴寡婦清的敬重褒獎,最典型的是為其築“女懷清檯”。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為表彰一個女子而築臺紀念,是秦始皇的獨創,此後罕有類似案例。

春秋戰國生意做得最好的幾家,“奇貨可居”的呂不韋,都排不上號

以上七位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富有的人,都有著堅強的實業,有的掌握國家命脈,有的壟斷經營,有的發家有道,有的影響千年,在2000多年前,他們絕對是最有影響力的那一群人。

這裡要提到一下呂不韋,此人之前也是個大商家,但生意做的絕沒有這七位的大。在一筆風險投資(“奇貨可居”的秦異人)後,一舉成為秦國宰相,權傾朝野幾十年。

有人說商人要行商旅之事,而不要涉及其他,但從呂不韋來看,商人確實是重利,“利”字當頭的他已把目光投向了政治,只因為他認為政治上的利息更大,可以實現“萬倍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