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出現了許多舉世聞名的窯口,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這五大名窯。今天,《新聞女生玩收藏》欄目要介紹的這件國寶,同樣來自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耀州窯。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寶應博物館館藏的這件北宋耀州窯青釉四重蓮瓣紋瓷碗,高6。7釐米,口徑14。8釐米,底徑5。8釐米。碗敞口,圓弧腹,圈足底,胎色灰白,胎質細膩。內外滿施青綠色釉,釉質溫潤瑩潔,碗內素面無紋飾,如一湖清水。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寶應博物館副館長羅超勝介紹

宋人喜歡簡約素雅,從青瓷上我們就能看出宋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在宋代有很多窯口都燒造青瓷,比如龍泉窯、臨汝窯、耀州窯。耀州窯青翠欲滴,是大自然的延伸,能給人帶來感官上的愉悅感。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宋朝是我國瓷器高度發展的鼎盛時期,其間五大名窯崛起,南北方各大窯口星羅棋佈,各懷絕技。而耀州窯在宋時北方的青瓷窯場中最負盛名,堪稱翹楚,於神宗元豐至徽宗崇寧的三十來年間,曾為朝廷燒製貢瓷。耀州窯不凡的制瓷技巧和灑脫活潑的風格對當時各地窯場產生了很大影響,得到廣泛推廣。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羅館長告訴記者,耀州窯屬於北方窯系(今天的陝西省銅山市),創燒於唐代,耀州窯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裝飾技藝,特別是刻劃技藝,相對於龍泉窯和其它窯口來說,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宋代人的筆記裡面就有記載說:耀州窯瓷器“巧如範金,精比琢玉,擊其聲鏗鏘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耀州窯精湛的裝飾技藝,特別是刻畫技藝和它這種蔥翠欲滴的青釉色,受到當時北宋上流社會的推崇,一度成為朝廷的貢品。

北宋耀州窯青釉四重蓮瓣紋瓷碗外壁刻劃四層蓮瓣紋,每層十三瓣,上層和下層的瓣葉小,中間兩層的瓣葉肥大,每層瓣都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極富立體感,具有著淺浮雕般的藝術效果。整器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在青釉的襯托下,更顯的俊秀典雅。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羅館長介紹,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瓷碗最大的裝飾特點是刻劃技藝的展現,它主要是運用了“豎刀”和“偏刀”這兩種刀法來刻劃蓮瓣紋。這件瓷碗的胎很薄,厚度大概也就兩到三毫米左右,所以對工匠刀法的精準與力度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稍有不慎,可能把這個碗刻穿,那麼這件作品就毀掉了。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蓮瓣紋是古代陶瓷最為流行的花紋裝飾,始於春秋,盛於南北朝至宋。春秋戰國多用立體蓮瓣作壺蓋上的裝飾。魏晉至隋代,蓮瓣紋常用堆塑手法裝飾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幾層裝飾在器物的頸、腹、足各個部位,使器物顯得繁縟華麗。唐宋時,刻劃和模印成為蓮瓣紋裝飾的主要手法。很多陶瓷器身都刻有多層蓮瓣紋。

羅館長介紹,在傳統文化中,蓮花是純潔美好的象徵,在佛教文化中,蓮花也代表著聖潔,普遍用於佛座造型。宋人周敦頤的詩裡也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們也常用諧音來表達一些美好的寓意,比如說“連生貴子”“連年有餘”“並蒂蓮”等。

驚歎! 這件鬼斧神工的國寶竟藏在寶應博物館!

據瞭解,這件北宋耀州窯青釉四重蓮瓣紋瓷碗是1995年在寶應縣安宜路北宋墓群出土的。當時, 這件蓮瓣紋瓷碗的青瓷以它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造型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它的出現,填補了江淮地區出土同類文物的空白,所以後來被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今年四月,在國家文物局舉行的全國館藏一級文物的複核當中,這件瓷器也順利通過了複核。

每一件國寶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這件北宋耀州窯青釉四重蓮瓣紋瓷碗,向我們生動的展示了北宋時期匠人們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來源:新聞女生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