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信仰,今人如是,古人亦如是。因為有所追崇,人們才在各地開展各式各樣的宗教活動,把‘’不食人間煙火‘’的宗教神祗‘’拉進‘’人們的生活。至今仍坐落在多地的城隍廟,以及廟裡的城隍爺,就是如此留存下來的。但對他們習以為常的你,可知城隍廟和城隍爺到底什麼來歷?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城隍廟——神格化的防禦工事

‘’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可見‘’城隍‘’作為一個合稱,本指城牆和護城壕溝等防守城池的基礎建築。因為是防禦工事的一部分,起的是保護城內百姓的作用,因而後來形成了‘’峻其城,浚其隍,以備不虞,為衛民計也‘’的觀念。這種城隍能保護自己的認識,在動亂時期尤為突出。如此,城隍逐漸被神格化,其功能和作用被不斷放大,最終使城隍成為民間崇拜的城鎮安全的守護神。

據清人林則徐在《重修吳山城隍廟記》中記載,城隍在三國時就已有了保護神的意義。往後人們為了更好地進行民間崇拜活動,便大量修建城隍廟。宋代是一個修建高峰期。而明代,因為朱元璋多次下令敕封‘’天下城隍神‘’,所以城隍廟的修建也不在少數。至清末,局面就是‘’今天下凡省治若郡縣州若縣,莫不祀城隍神‘’。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且在實際建造中,一部分城隍廟是完全興建,一部分則是將傳統的東嶽廟、土地廟和紀念人物的祠堂改建。城隍廟的籌建者,既有州府長官,也有地方士紳或道士。因而城隍廟不可避免地有了地方性、公共性和文化性等特徵。

城隍爺——保護人間的一位正義神祗

‘’城‘’與‘’隍‘’被神格化,因而衍生出主管城池的神祗城隍神,其實也是意料之中。關於城隍神的最通行觀點,便是城隍神最初就是城隍的神話形象,屬於自然神。在隋唐及以後,人們才逐漸有了正直人臣在死後也會化作城隍神,繼續保護百姓的認識。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此外還有兩種觀點。一說最初的城隍神是傳說中的神祗祝融。因為古有‘’祝融作市‘’一說,而市又與城緊密相連。且春秋時人們也有在城池發生火災後祭祀城墉的習俗。

而另一說則認為,城隍神與龍王爺有關。在城市尚未形成的時期,人們在外圍修建壕溝,也就是‘’隍‘’,並堆塑龍形防禦工事。後來城市出現,有水的護城河取代了無水的壕溝,龍形無法繼續堆塑,人們便想象龍進入了護城河成為了水神,或者飛到天上行雲布雨。龍從保護神到水神的轉變,與城市的出現大致處於同一時期,好似也說明著城隍神就是龍王爺。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城隍信仰的國家認可及制度化

作為我國少數幾項發端於城市的民俗信仰之一,城隍信仰除了受到百姓們的追捧,也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政治色彩。早在南北朝時期,‘’城隍神顯靈‘’就得到了北齊政府的重視,後被記入《北齊書》。南朝的梁武帝及其子,也曾留下親自前去祭拜城隍廟的記錄。

至唐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祭拜城隍廟的記載越來越多。唐末,皇帝開始正式賜封城隍神,給城隍信仰這個民間信仰蓋上了官方認可的章,亦開啟了國家正祀城隍神的歷史。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宋代,城隍神正式成為國家‘’告禮‘’物件之一。在每三年一次的郊祀的前一天,政府會派專員前去以少牢等規格祭祀城隍神。且據《宋史·禮制》記載,‘’其他州縣嶽讀、城隍、仙佛、山神、龍神、水泉江河之神及諸小祠,皆由禱祈感應,而封賜之多,不能盡錄‘’。元代,國家不僅封賜城隍神,還封賜城隍夫人。文宗年間,朝廷就‘’加封大都城隍神為護國保寧王,夫人為護國保寧王妃‘’。

在明代,透過朱元璋確定了城隍神的封號、等級等,城隍信仰真正實現制度化。按照朱元璋的設想,這大概就是‘’設城隍以司民命於冥冥之中,而加之以鑑察之名,而又傅有司到任之初,特與神誓,蓋又付之鑑視糾察之任。使有民社者不敢以非禮厲吾民也。‘’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且朱元璋還更新了祭祀城隍神的規格要求:每年需祭祀三次,分別為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翌日。主祭官在祭祀三日前要齋沐更衣,備好祭品,並在將要舉辦儀式的城隍廟前釋出告文。

往後在政府的強化下,城隍廟及城隍神在人們生活在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清代的城隍神,不但要護衛城池,還要救火、罰人示眾、為忠於職務之人驅鬼、召人作證、審理案件、注擬子嗣、獎勵孝道、替人訓妻……論‘’工作量‘’,城隍神可謂一騎絕塵。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確定城隍信仰緣起和發展的一些細節,但它對於古人生活的影響已經毋庸置疑。那些理不清的,想不透的,或許也正是其作為信仰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