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亂花”迷人眼

□袁培行

暮春時節,踏青賞花是一件雅事。每逢節假日,人們埋頭花香,穿行花海: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櫻花……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此花開罷彼花登場。而近期筆者發現,與之相對應的各種“人造花節”也趕趟兒似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開了——桃花節、梨花節、李花節、油菜花節、櫻花節……這些花節,也都打著鄉村振興的旗號,一時間甚囂塵上。而依託這些花節舉辦的各種論壇、經貿會議更是輪番開場。然而細究其結果卻發現,這些缺乏創意、千篇一律的人造花節不僅沒有為美麗的花朵添色,反而讓清麗的春花多了幾分俗氣和喧囂。

藉助鄉村資源,打造各種花節,推動鄉村文化品牌,拉動地方旅遊經濟,本無可厚非,但如何真正振興鄉村、整合鄉村資源,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藉助鄉村“一枝花”就想一蹴而就,終歸是“行而不遠”。

有媒體報道,這個春天,有一個地級市在短短半個月內,僅桃花節就開了十幾次,美麗的桃花遊演變成了遊客的“桃花劫”。空洞無聊、千篇一律,成為各種花節的時弊。更甚者,依託花節而舉辦的大大小小的“鄉村論壇”更是讓人無語,相同的幾位專家學者頻頻出場,提交的研究論文也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這樣的人造花節有何意義?只是空耗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物力罷了,到頭來落得個“匆匆開,匆匆謝”。

傳統節也好,人造節也罷,要想紅火,必須因地制宜、親民樂民。其實,有些人造節慶,抓準了地域特色,突出了文化品位,也會受到民眾青睞和追捧。比如以弘揚古村落文化為主題的江西婺源油菜花節、以彰顯漢牡丹文化為特色的中國漢牡丹文化節、以非遺保護為主題的蔚縣剪紙藝術節等,雖然它們也都是當地政府結合自身特色量身打造的人造節慶,但因其特色鮮明、底蘊深厚、匯聚人氣,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形成了一個個享譽海內外的地方品牌。

反觀近期“一窩蜂”興起的各式人造花節,不難發現它們引發網友和民眾詬病的幾個槽點:其一,是缺乏個性,盲目跟風。婺源油菜花節火了,於是“一窩蜂”地推出油菜花旅遊線路,各地油菜花節層出不窮。殊不知,婺源古香古色的村落古建與油菜花相映成趣的獨特美景,才是婺源的核心競爭力,你再去效仿也只能落個東施效顰罷了。其二,是配套服務跟不上,破壞了賞花的雅趣。“一錘子”買賣成為當下鄉村遊的短板,鮮花好看,民宿髒亂差,飲食難以下嚥,劣質的服務,不僅沒有讓遊客流連忘返,反而讓後來者望而生畏,那自然是長遠不了的。

“桃花源”是古賢陶淵明為國人描繪的一處自然風光優美、人文積澱深厚的精神家園。人人心間都有一處桃花源,但是那裡絕不是隻有美豔的桃花,重要的是,還要有怡然自得的精神和心境。詩與遠方,是精神與物質的和諧相融,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鄉村確實應當是人們理想桃花源的現實所在,“吾心安處是故鄉”。藉助鄉村獨特資源舉辦“桃花節”“梨花節”無可厚非,但莫讓“亂花”迷人眼,除去芬芳浪漫的花朵之美,美麗的花節還應該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個性。如果舉辦花節,年復一年,流於形式,了無新意,那麼它們離大眾厭棄之日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