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有何高明之處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馬巧玲

戲志才是曹操的謀士,諸葛亮是劉備的謀士,兩人都是非常厲害的角色。而在歷史的銜接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恰到好處地將郭嘉放在戲志才和諸葛亮的中間,由此可見郭嘉也必然不弱於這兩者。那麼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

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有何高明之處

影視劇中的郭嘉

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有何高明之處

首先,郭嘉慧眼識人。評價一個人是否有智慧,除了對自己的瞭解,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能否就一個人的性格看到未來事情的走向,郭嘉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投奔曹操之前,郭嘉曾經打算在袁紹手下效力,但是不久他就發現,袁紹本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周公禮制的時代,因為袁紹是世家大族,所以決策大都從世家大族的利益出發,“犯法不連坐”,而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亂世,政策跟不上時代特點的結果必然是最終被時代拋棄。袁紹因為一直身處朝堂,所以他可以算是一個政客,做事講究顧全大局,善於謀劃,但是他 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政客,僅僅就招攬人才來說,袁紹的人才政策實行的任人唯親,因為他希望透過這種政策將手下的世家捆綁在一起,從而實現世家利益的強強聯合,“ 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而曹操雖然嫉妒比他聰明的人,但是總體而言,在人才策略上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得到與能力相匹配的職務。也就是說,袁紹希望建立的是一個延續性集體,而曹操希望建立的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集體,希望透過人才的不拘一格,來重新整飭東漢末年的局面,儘管最終曹魏集團的建立依然是在世家大族的基礎上。基於對這點的認識,郭嘉便直接離開了袁紹,直接在家賦閒了六年。直到最後得到引薦,投奔曹操。其實就這一點來說,他和諸葛亮類似,寧缺毋濫,願意等待合適的時機。基於對人才的不同理念,袁紹相比曹操,就少了那麼一份果斷,多了一份瞻前顧後,這也是郭嘉看在眼裡最終離開的又一個原因。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就有袁紹的手下勸他

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有何高明之處

其次,作為一個謀士,郭嘉每次的策略都能夠恰到好處地與曹操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在曹操打算透過攻打袁紹來統一北方但是又不是特別有信心的時候,郭嘉以“十勝論”表明,曹操在十個方面比袁紹強,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這十個方面涵蓋了道義、品德、實力、智慧,可以說是對一個統帥很高階的概括了。因為郭嘉之前在袁紹的麾下待過一段時間,所以就他的聰明才智,對於袁紹本人及其實力也是有一定的瞭解的,所以在這“十勝論”的基礎上就自己所見所想的事實加以證明,有理有據,就連曹操本人都說: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曹操更多的能夠兼聽謀士的意見

再次,相比於戲志才和諸葛亮,郭嘉可以說是不輸於這兩者。戲志才雖然在電視劇和《三國志》中著墨不多,但是能夠得到推薦,便足以說明他的才智。劉備更是因為有了諸葛亮擺脫了以往依附的局面,有了一塊根據地。但是根據諸葛亮和郭嘉的不同計策來看,諸葛亮更善於治理,郭嘉更擅長與謀略。郭嘉有十勝論,諸葛亮有隆中對,他們二人的性格和對未來的暢想便可以看出彼此之間的區別。這也就是郭嘉為什麼會被成為“毒士”的緣故。因為他的謀略更多地是一針見血、直戳要害,難怪曹操在兵敗赤壁,險些命喪華容道的時候,放聲大哭:使奉孝在,決不會使我有此大失。

參考文獻

陳淳子:《三國時期門第出身對謀士政治命運的影響——以楊修、郭嘉為例》,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沈先儀:《郭嘉其人》,江淮文史,2017年第11期

商煒:《郭嘉對曹操統一北方的貢獻》,河北電大學報,1999年第8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