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拿破崙曾經說過:如果全世界是一個國家,那麼這座城市將會是首都——

伊斯坦布林

伊斯坦布林位於巴爾幹半島東端,毗鄰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是土耳其政治、經濟、文化、金融、新聞、貿易、交通中心,是連線歐亞大陸的重要橋樑,因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自古以來都是繁華的樞紐要塞和必爭之地。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稱拜占庭。

公元330年,羅馬帝國遷都至此,起初稱為新羅馬,很快就以統治者之名改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東西,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

1453年,伊斯坦布林的別名已經出現百年,在它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成為首都後,變成了它的名字。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伊斯坦布林才成為國際上的正式名稱,併成為首都。

千年來歷史上的交替讓這座城市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和濃厚的文化底蘊。瞭解一座城,可以先從著名的歷史建築入手。

這部紀錄片《神秘的古城》採用非常新穎的切入點,透過先進的數字虛擬空間技術,建築師團隊的掃描講解,重塑空間,尤其是看不見的內結構。穿過牆壁,忽略美妙的畫面,探究伊斯坦布林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蹟的整個結構和建築原理。

(一)聖索菲亞大教堂——匠心巧藏,歷劫不倒1500年的建築奇蹟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上帝智慧,所以也稱為聖智教堂。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隨即被轉換成阿亞索菲亞清真寺。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總統及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又將它變為博物館。

原始的教堂,曾經歷兩次火災。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進行第三次建造,以展示永恆的權力和不朽的精神。皇帝將非洲亞洲各地的物料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如埃及的斑岩、色薩利的綠色大理石、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的黑石,敘利亞的黃石,以弗所阿耳忒彌斯神廟的古希臘圓柱等等。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援之下,超過一萬人參與建造工作,5年就完成了這個“似乎要觸碰到天”的建築。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高達55米的穹頂所創造出的空間感無與倫比,圓頂的邊緣圍繞著40架吊燈,穹隆底部密排著一圈40個窗洞,教堂內部空間飾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鑲嵌畫,教壇上鑲有象牙、銀和玉石,祭壇上懸掛著絲與金銀混織的窗簾,純銀的大主教寶座, 處處可見的五顏六色的大理石馬賽克拼圖和雕花裝飾,充滿了聖潔的藝術美感。直至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取代,近千年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現代建築一般只有幾十年的壽命,這座經歷過數次地震,火災,戰爭和征服的優美建築,如何歷劫不倒1500年之久?

建築師帶領團隊,以每秒100多萬點的速率,不停拍攝,用超過10億個點重建出一個虛擬的“大教堂”。拋開裝飾層,只看內結構,才能看到設計的精妙——肉眼看上去是圓形的穹頂,不再是圓形。穹頂外層也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在大教堂建成26年後遭遇第一次地震,穹頂坍塌後,重建的時候,設計師巧妙地利用多個肋拱,將穹頂的重量下降分散到圓樑上,藏在托起穹頂的小天使裝飾畫背後的三角形結構的穹隅將穹頂底部圓圈狀的重量轉移到四個點上——這樣極不穩定的球形結構,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轉化為正方形結構,再將四個方向的重量透過四方排列的支柱傳遞下來。

從外部看,大圓穹以及分列左右的兩個半穹向外擴充套件了空間,才共同造就了內部整體無比巨大的圓穹空間。僅僅這樣也是不夠的,千年來,建築的每一側都增加了一列扶壁,不僅是看起來更加氣派完美,更是在默默支撐,防止建築向外傾斜。

透過掃描,還可以看到它再被加蓋尖頂,改造為清真寺之前的原始模樣。

而這巧妙地設計,是由當時的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是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古人的智慧,和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為後世保留下這座充滿風情和矛盾的建築。

(二)君士坦丁堡賽馬場——意想不到的最大貯水池

君士坦丁堡賽馬場,曾是拜占庭帝國京城君士坦丁堡的體育和社交中心。公元203年,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修建了賽馬場,長約450米,寬約130米,能夠容納10萬觀眾,用於戰車比賽和其他娛樂專案。跑道已經沒有留下多少,這一地區現在是‘’蘇丹艾哈邁德廣場‘’,沿老的賽道一線已經鋪砌了路面。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但地下的結構依然完整儲存著——看臺下有縱橫交錯的地道,並有很多地下水。當穿過狹窄地道走向中心,會豁然開朗,出現一個巨大的延展的地下空間——藏在競技場地下的巨大水庫。

從古代起,這座城市就極其缺少淡水資源。所以羅馬人巧妙地將環形競技場的走道改成了貯水池,僅僅一個拱形結構,就能貯藏1000萬升水,以應對乾旱危機。

這除了設計的巧妙外,還要得益於羅馬人發明出來防水水泥——液壓灰泥,千年過去,牆壁上依稀可見。即使政權交替,這個水庫在公元6世紀之後,至少還被利用了1000年。

帝國真正的強大,不只是是在宏大奢華的建築,更體現在建造天分,實用性設計功能以及被滿足的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三)瓦倫斯水道橋——水利工程的奇蹟,震驚現在的超大型輸水網路

隨著城市興旺,人口劇增,這種巨大的臨時水庫也不能滿足日常需要,所以公元4世紀晚期的哈德良統治時期,開始興建整個城市的供水系統,要將水資源從郊外運輸入城內。

羅馬人的創造力又一次被困難激發出來——他們一定要因地制宜,儘可能筆直高效地修出輸送淡水的管道。如何解決兩座山之間的運輸呢——羅馬人想到了,造橋。於是就有了這座著名的瓦倫斯水道橋。它高達30米,總長超過一公里,現在依然完整地儲存在這裡。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土耳其用了20多年時間,實地探查,查閱歷史資料,詢問當地居民,一點一點繪製出已經被覆蓋在自然中的千年前的供水系統的原貌——即使現代水利工程師,也要為如此龐大複雜的網路設計和先進技術震驚,難以理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水源來自超過200公里以為的林中泉水,水流透過兩個巨大的水道進入水道橋,流入遍佈城市的209個蓄水池。有專門修建的貯水池,面積大的和足球場相當;也有臨時徵用的蓄水池。整個水道長達580多公里。在當時,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整個系統包含許多分支,瓦倫斯水道橋只是其中之一,專為首都提供用水,水曾經貯藏於三個露天水庫和100多個地下蓄水池。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四)蘇萊曼清真寺——逃離喧囂的和平之地,人性之光

這座伊斯坦布林最美的清真寺,由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最著名的建築師希南於1550-1557年間設計建造。一進門就能感受到美的征服,以及一種親切的邀請。

這座清真寺也顯現了當時的蘇萊曼大帝想要造福人民的雄心壯志——清真寺周圍興建起學校,醫院,麵包店等方便民生的設施;

寺內堅持為1000多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佈施——取飯口透過巧妙的設計,使得送飯人和取飯人並不會碰面,這樣避免了不公平的待遇。這人性化的設計,何嘗不是維護了窮人的自尊心?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相較於非常高的天花板,寺內的燈全部位於中下方,讓人感覺到更放鬆和舒適。雖然現在通電後都是電燈,當初只能有煤油和蠟燭的時期,勢必要產生大量油煙,如何保持內部的清淨整潔?

透過掃描,又會發現美妙背後的兩個玄機——

一是先進隱秘的通風系統。

清真寺的牆壁藏著一個隱蔽的煙道,煤煙透過煙囪被引入一個密室中,並牢牢地留在密室牆壁上,在被製作成書寫經典用的墨水——天人合一,物盡其用的秒思。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二是調節溼度的地下通風道。

曾經是為建築工人提供飲用水的水道,後來透過腳下的系統,也可以快速通風。

建築,不僅僅兼具功用性和觀賞性,也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意識形態,技術的高度濃縮的精華。驚歎於古人的超前智慧和先進技術,也不由得為這些命運多舛,但還是頑強挺過滄桑洗禮的文化遺產所折服。

歷史上的伊斯坦布林這座城市,也散發著和建築一樣的精神:

擁有深遠的影響力,是第一個與最後一個橫跨歐亞的城市;是聯絡南北最快速的通道,是拜占庭帝國軀體中躍動的“希臘——羅馬”心臟;儘管君士坦丁堡是中世紀的世界之都,還有奧斯曼人在此宰制國際政治將近五百年,甚至在面對世界上最猛烈的衝擊之時,伊斯坦布林還是堅持過來,保留了很多寶貴的文化印記。

伊斯坦布林的故事或許過於複雜,各個章節之間緊密交織,是一座無法歸類的國際都市。

欣賞智慧結晶的美,瞭解這些古建築的原理,可能就是我們走入這厚重歷史的第一步。

數字虛擬技術重塑千年名勝,伊斯坦布林前世隱藏了多少驚喜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 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 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透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後劇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