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有一種人,骨子裡面天生就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這種人從不相信命運、出生、眼裡只有人定勝天。《雍正王朝》中的八阿哥就是這類人,認定皇位就孜孜不倦為之拼搏,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在清朝的宮廷,可以母憑子貴,如胤禛的皇額娘烏雅氏,憑藉兒子的實力,自己也水漲船高;也可以子憑母貴,如十阿哥的母親是康熙比較寵愛、身份比較高貴的宜妃,十阿哥的待遇,地位也受到相應的“關照”。歷史上,八阿哥的母親品級不高,很晚才被康熙封為妃子,所以八阿哥的出生已經輸在了起跑線。沒有雨傘的孩子跑得更快,一無所有才能養成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生相對卑微的胤禩只有通過後天的努力才能出人頭地。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雍正王朝》一開場就已經拉開了奪嫡之爭的序幕,胤禩處處給太子挖抗,掏空心思給胤禛製造麻煩。黃河發大水,胤禩主管戶部,按道理他責無旁貸,應該主動請纓。然而胤禩金蟬脫殼,刷鍋給了胤禛。胤禩這麼做,也有他的道理。當時太子是胤礽,負責監國,未來的江山繼承人。胤禩做得好,將來也會是胤礽的;做得不好,也給胤礽留下一個窟窿,自己看笑話。後面的“追繳戶部欠款”、“刑部冤案”、“舉薦新太子”、“舉薦大將軍王”、“傳位波折”等事件,胤禩都會跳出來折騰。他絞盡腦汁地活動,只為黃袍加身。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胤禩的母親雖然沒有給他帶來資源,父親卻給了他成為帝王的希望。胤禩是皇子,身上流淌著康熙的血統,按照中國古代父死子繼的傳統,他天生就有成為皇帝的可能性。皇位只有一個,候選人卻不少,而且各個都非等閒之輩。想脫穎而出得到老爺子的賞識,就必須為自己爭取,爭鬥的手法、策略、方式、分寸不同而已。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康熙對胤禩的加封與信任,讓他產生錯覺,在處理“刑部冤案”的過程中,胤禩為了扳倒太子,使用不正當的方式。他私下審問,誘騙肖國興供出太子。然後連夜上報康熙,暫時被康熙所賞識,封其為廉郡王。在熱河行宮,康熙又命胤禩負責設宴接待蒙古王公大臣(往年都是太子負責此事)。受到康熙如此之多的關愛,胤禩心裡 難免會想入非非,覺得離皇位越來越近了。後來,圖裡堔對康熙的一次工作彙報,讓“其心可誅”的胤禩馬前失足。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胤禩是八爺的黨魁,身邊一幫小弟和同僚都捧著他、推著他朝向那個位置走。胤禩為了把自己包裝成“賢王”,到處結交大臣,禮賢下士,形成一張龐大的關係網,所有人都唯胤禩馬首是瞻。胤禩這些黨羽為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圖個名和利。只有將胤禩推上皇位,這些人才能飛黃騰達。樹欲靜而風不止,即使胤禩停下了,這些等著雞犬升天的人可不會停。奪嫡之爭也是一場賭博,官員選擇了胤禩,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作為皇子,胤禩還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的人。當大清的江山面對外敵入侵,他能暫時擱置與雍正的矛盾,為平定西北做出不少正面工作。當外患平息,他與雍正的立場又發生變化。胤禩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是守舊派;雍正是要除舊佈新的改革派。胤禩只有推翻雍正,自己主政,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個有理想的胤禩,是可以不顧一切的為之奮鬥的,不管前面多麼困難,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會奮不顧身。

《雍正王朝》裡,胤禩生母身份卑微,為何他還要參與奪嫡?

起點低沒有難到胤禩,也不是他失敗的原因,胤禩的終點是其自己的選擇。皇位就如同一碗“迷魂湯”,一旦迷上了,就會難以自拔。

原創:秋媚,已受版權保護,如有抄襲,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