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以“亂”取勝的繡法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以“亂”取勝的繡法

常州亂針繡是蘇繡的一個重要流派,亦稱“正則繡”“錦文繡”,是一種主要繡制欣賞品的漢族刺繡工藝。因其“亂針”的創造運用,繡法自成一格,被譽為“中國第五大名繡”。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以“亂”取勝的繡法

亂針繡雛於宋代常州晉陵絹製作中的刺繡,經清末民初李仁的針畫象真繡和沈壽的模擬繡之進化,又經創始人楊守玉對前者技藝的吸收、延續和開掘而生成。其藝術迥別“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的傳統刺繡工藝,以素描和油畫的元素為主導,憑針作畫,以線達意,形成縱橫交錯、長短並用、分層加色、疏密疊繡、靈活多變的亂針技巧,使繡面呈現出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的藝術特點。一件完整的常州亂針繡作品,須要經過設計構圖、選用底料、稀針鋪底、密針做細、加色造型等多道繁雜而嚴格的工序始得完成。

常州亂針繡的最大特點有兩點,一是針法技藝靈活多變。有大亂針、小亂針、斜亂針、拉毛針、豎形交叉針等針法。極盡長短之變、粗細之變、方向之變、角度之變,與傳統刺繡不同;二是鋪色層次分明。每一幅作品分為基礎層、表現層、平衡層等,每層均選用混合色線完成。

亂針繡的技藝貴在“亂”,其亂並非雜亂無章,而是“亂”之有情理、“亂”之有規則,以“亂”求得整體的統一與區域性的多變。繡者按照構思和意向,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深淺等變化,按照光和色的變化規律,以豐富多變的針線手法來呈現繡面,使之亂中有動感,亂中生活力,亂中透魅力,達到影象逼真、形神兼備的效果。因此,相對於刺繡,亂針繡的色彩效果和層次感更勝一籌。同時,其作品特點似油畫而又不同於油畫,色澤和風格比油畫更豔麗、更明快。

百城百藝 非遺名錄|以“亂”取勝的繡法

該技藝的操作不是一次刺成,一般要刺三層。第一層鋪色,按照繡稿的輪廓線和色塊滿刺一層底色,刺底色的線宜粗一些,線條可以長一些;第二層做細,需注意製作頂序,一般先刺面積大的和後面的物體,面積小和前面的物體後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後做,每做一處,都要照顧到整體與各個物體間的關係;第三層進行精細藝術加工,重點刺出線條的變化,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淺色線把整個繡面上的光線和色彩統一。呈現出和諧的光感同色調感。

常州亂針繡作為極其珍貴的觀賞品與珍藏品,日益博得世界的關注及國內喜愛。曾先後為多國元首和名流定繡肖像。常州亂針繡是當今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刪除)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