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古代人最早大概是從太陽、陰曆十五六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

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

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當人們開始紡線,又製出了圓形的石紡錘陶紡錘。古代人還發現搬運圓的木頭時滾著走比較省勁,後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著走,這樣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認為圓是神賜給人的神聖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圓,一中同長也。

根據數學的定義,圓是一種幾何圖形,圓是正無限多邊形,而無限只是一個概念,當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時越接近圓。所以,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圓,圓實際上是概念性的形。

在道教中,圓是無極,圓是太極。

在佛教中,圓是一心,圓是智慧。

古籍

《說文》:圓,與圜同,全也

《易·繫辭上》:蓍之德,圓而神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地道曰方,天道曰圓

《管子·心篇》:能大圓者,體乎大方

《山海經》:丹山之陽,有鳳之圓

《墨子·法儀》: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

《孟子》:規矩,方圓之至也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圓無處不在。圓是圓滿,是古人對生活的美好祈盼。圓是團圓,是古人對幸福的執著追求。從古至今,星辰流轉,日月明珠,圓為天道,亦為人道。“圓”的審美和哲學理念,滲透到人們的思想中,形成了人們的審美慣性——以圓為美,這成為探究古代藝術秘密不可忽視的因素。

我們今天不妨就大膽地帶著這個概念,來探究一件嘟嚕瓶更多的可視性。

行裡有句老話,老窯瓷器三大件,梅瓶嘟嚕玉壺春。這三個的先後順序不知道是古人念著順口說出來的還是有何依據?暫不探究,於今之藏家而言,這三大件的每一種都有其獨特之魅力,均備受歡迎。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嘟嚕瓶,一種用象聲詞來命名的器型。

這個器型的命名流傳較廣的說法有二:其一,是由少數民族的語言音譯而來。古代民間的社會生產生活中使用文字較少,資訊大多是透過口口相傳,在傳播過程中因為語言地域性或者其他人為因素不免有誤,這種失誤在當時期的繪刻詩文瓷枕中常有見到。“嘟嚕”這個詞究竟原本就是“嘟嚕”還是有其他音譯,答案至今仍舊塵封在歷史中。其二,是由於其從內而外傾倒液體,空氣從小口進入瓶內圓腹腔發出“嘟嚕嘟嚕”的聲音的物理現象而得的俗稱。具體由來,目前無從定性,不過無論哪一說,民間都樂得接受,久而久之“嘟嚕瓶”這個稱呼便流傳開來。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根據窯址考察和考古發掘出土的實物來看,嘟嚕瓶多是在北方地區的窯口生產,宋金元時期的墓葬較多出土。上限應為北宋,下限是元,明及之後的時期,器型發生了變化,不再是我們所認知的嘟嚕。不排除南方窯口也生產這種器型,出光美術館藏有一對南宋影青浮雕花紋嘟嚕瓶,為少數幾例。北方地區的貴族墓葬壁畫常出現繪有梅瓶和玉壺春的生活場景,嘟嚕瓶卻鮮有出現。讓人不免心生疑問,難道嘟嚕瓶這種器型是上不得“檯面”的嗎?精美的館藏品打破了這個說法:故宮博物院藏金代黑釉鐵鏽花嘟嚕瓶、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北宋耀州刻牡丹花卉紋嘟嚕瓶、山西汾陽地區出土的黑釉剔刻花鳥紋添粉嘟嚕瓶等,用各種高度複雜工藝裝飾的紋飾,皆是精美至極。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南茶北酒”,大概是說南方習慣喝茶,北方習慣喝酒。嘟嚕瓶的誕生,也離不開就酒這個千年話題。就器型來看,梅瓶和嘟嚕瓶上半部分差別不大,甚至趨同。小口,細頸,豐肩。這裡提出兩點區別:一是梅瓶瘦高,重心偏上。在壁畫中見到是放在木架來固定。嘟嚕瓶渾圓,重心居中下,平底,有了高度的穩定性。二是同樣高度的兩件器物,嘟嚕瓶能夠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空間,儲存量大大提高。匠人的鑽研精神和對圓的認知孕育出這樣一個圓的很實用的器物。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天道曰圓 | 嘟嚕瓶暢想

我們今天對嘟嚕瓶的再認識,不再會停留在它僅僅是一個瓶子。隨著人們認知和審美的提高,從文化背景,從社會風俗,從科學技術它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今天結合了圓,這個獨特的形。

嘟嚕瓶是一個追求“圓”的器物。處處追求圓地均勻,處處追求圓地飽滿。口沿的圓是一個高維的圓,瓶身的圓是一個三維的圓,瓶底的圓是一個二維的圓。圓的可愛萌新,也圓的厚重敦實,用現代詞彙來描述它的體型,應該說圓的很有安全感。

周頤在《蕙風詞話》中寫到筆圓下乘,意圓中乘,神圓上乘。能圓見學歷,能圓見功底。嘟嚕瓶的圓,是技術的藝術表現。技術,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做到形與意的統一才能達到圓的高度,稱得上美。對嘟嚕瓶的再認識,詮釋出匠人在創造一件嘟嚕瓶時的狀態和所追求的境界。這也為現代設計師尋找設計內涵和意境提供了靈感來源。

再次認識嘟嚕瓶的圓之美,感受到其注重內與外,虛與實,人與物,神與韻,形與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