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死囚放回家過年,並約定秋後回來問斬,為何沒人逃跑?

唐太宗的這個舉動,在歷史上確有其事。

有人會問了:這些囚犯傻呀,為什麼不乾脆跑掉呢。這就有點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了。古人重信用,從尾聲抱柱不去就有佐證。自孫策收太史慈也有佐證。尾聲當年,久等約會的女子不至,卻不離去,待洪水漲來,抱柱而死於約定地點,今人看來,尾生愚也。但從講信用這一點來看,尾生至堅。

再看孫策收太史慈。孫策擒獲太史慈後,太史慈願與他共事,並提出回去召舊部來投。孫策準了。約定六十日後再見。太史慈走後,群下議論紛紛,皆言太史慈必不再來。孫策卻有信心:子義必不見棄。後太史慈果然如期帶兵來投。所以我們也可以從信義這方面來推測唐太宗李世民放出的那些死囚:君王信任我等,我等必不負君之期!

李世民,把死囚放回家過年,並約定秋後回來問斬,為何沒人逃跑?

放歸他們回家,各地官員當然不會放任不管,因為古代的治安採用保甲制度,唐朝也是以四家為“鄰”、五鄰為“保”、百戶為“裡”,這種制度保證人們互相監視,便於官方維持治安。唐律鬥訟律就規定:如有強盜殺人事件發生,同伍之人有告發之責,否則杖六十。

李世民,把死囚放回家過年,並約定秋後回來問斬,為何沒人逃跑?

而唐律捕亡律更規定:諸鄰里有強盜及殺人事件,必須互相救助,否則亦受處罰。這些全國各地的死囚,都是就近在當地監牢裡服刑等待處決,放歸他們回家,有家裡來人接回,回家探親中肯定是受到四鄰鄉里嚴密監視的,畢竟誰都不願意連累到自己。

李世民,把死囚放回家過年,並約定秋後回來問斬,為何沒人逃跑?

另外,唐朝跟古代所有朝代一樣,都採用連坐制度。雖然從現代社會看,連坐是一種殘忍的、非人道的方法,但唐代確實也有連坐制度,主要包括緣坐(親屬連坐)、官吏職務連坐、鄰里連坐、朋黨連坐四種形式。即便他們逃跑了,他們的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都要受到牽連,我想他們在家裡跟親人們一起住了一年多,到第二年去牢等待處決前,家人、親人、鄰里、官員等,肯定都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即便是十惡不赦之徒,不管別人的死活,也不會放著自己的父母雙親、妻子兒女的性命不管的,所以他們能按時回到京城,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