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巧用計謀,陳伯之在懷有二心的情況下,斷然的歸順了蕭衍!

在《南齊書》書中,蕭衍(梁武帝,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巧用一種計謀,成功地制服了陳伯之,不愧是一種高明的策略。

這種計謀就是在時局緊張的時候,可以作為權宜之計,但不能構成穩定真正的穩定的關係,因為這樣的方法,前提不是以德服人,只是使對手迫於當前的形勢,而暫時的服從。

蕭衍巧用計謀,陳伯之在懷有二心的情況下,斷然的歸順了蕭衍!

但是一旦遇到特殊的狀況,不僅不會得到預想的效果,甚至可能被反噬,這個計謀就是釜底抽薪。

在《南齊書》講到一個這樣的歷史案例,是對釜底抽薪這個詞,做了一次完美的詮釋。

當時駐守江州的是南齊江州刺史陳伯之。

說到陳伯之,他的出身並不精彩,他自幼就是一個亡命之徒,靠著一身的力氣和不怕死橫行鄉里。

在他十四歲那年,見鄰里的稻子成熟了,便帶著鐮刀到鄰家稻田裡偷割稻子。當他割得正起勁的時候,被鄰里發現了。

鄰里老遠就大聲呵斥陳伯之說:“小子別動。”

陳伯之一看鄰里從遠處跑來,並且是一副怒氣沖天的樣子。陳伯之不但不跑,反而對鄰里說:“你家的稻子這麼多,我割一擔怕什麼?”

蕭衍巧用計謀,陳伯之在懷有二心的情況下,斷然的歸順了蕭衍!

田主衝過來,準備抓住他。

陳伯之從容的放下擔子,不慌不忙的拔出了刀子,就要刺殺田主。田主嚇得要命,急忙逃跑了。

後來陳伯之稍微大了一點,還多次打家劫舍,在一次劫船的時候,被人砍掉了一隻耳朵。

在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襄陽,打著廢除昏君蕭寶卷為名,向首都建康進發。當蕭衍大軍攻下郢州,然後向江州進發。

在進攻江州的時候,蕭衍決定以動用兵力,以計謀取勝,就是前文的釜底抽薪的計謀。

蕭衍知道陳伯之的身世是個驍勇亡命之徒,但是蕭衍也知道現在自己正是創業的時期,所以就準備以計謀收服陳伯之。

恰好在蕭衍軍中有一個叫蘇隆的人,他以前在陳伯之的手下做過事情,蕭衍便派他去勸說陳伯之投降。

蕭衍巧用計謀,陳伯之在懷有二心的情況下,斷然的歸順了蕭衍!

蕭衍開出的條件也是很誘人的,如果蕭衍投降,便讓他做安東的將軍、江州的刺史。

陳伯之也知道自己當前的情況,如果和蕭衍硬碰硬,無疑是以卵擊石。他口頭上答應了投降,但是他派人對蕭衍說:“大軍不便馬上順江東下。”

蕭衍立即明白了陳伯之的心思,他明白陳伯之現在並不是真正的投降,他懷有二心,應該趁他猶豫之際,派出重兵出征去逼他投降,讓他沒有緩衝的餘地,讓他無計可施,從而不得不投降。

蕭衍心思一定,便派鄧元起率領大軍,即刻沿江東下,自己親率大軍作為鄧元起的後繼。當蕭衍的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陳伯之這時才被逼無奈,正式投降了。

當蕭衍率領大軍圍困首都建康的時候,陳伯之奉命圍困西明門,由於建康城被團團圍住,雖然沒有被攻下,但是,建康城裡的 人時常有人跑出來投降。

蕭衍巧用計謀,陳伯之在懷有二心的情況下,斷然的歸順了蕭衍!

陳伯之的一個動作,引起了蕭衍的注意,那就是陳伯之每次接待投降的人的時候,都不例外的把他們叫到自己的身邊,而且總是小聲嘀咕嘀咕很長的時間。並且陳伯之從不透露自己說話的內容。

蕭衍靜下心來,仔細的分析了一番,最終得出的結論,感覺陳伯之雖然是投降了,但是畢竟是在自己威逼之下,才做出的決定。

陳伯之現在這個反常的舉動,很可能他還懷有二心,並不是真正的投降。

蕭衍心生一計。

這天建康城裡,又出來一個叫鄭伯倫投降的軍官,蕭衍不動聲色地悄悄地將他叫到自己的大營裡。如此這般的囑咐了一番。

蕭衍巧用計謀,陳伯之在懷有二心的情況下,斷然的歸順了蕭衍!

當陳伯之接待鄭伯倫的時候,鄭伯倫不經意地陳伯之說:“朝廷曾計劃給您送信,想以封官厚賞的待遇,讓你迷途知返,其實,那都是假的,等你反叛蕭衍以後,再等待時機,將你的手腳剁下來,以解恨,畢竟你是投降蕭衍在先的。

陳伯之聽見鄭伯倫的這番說辭以後,徹底地打消了反叛蕭衍的想法,便對蕭衍不敢再懷有二心了。

蕭衍因地制宜的,不動聲色地靈活運用釜底抽薪的計謀,徹底滅絕了陳伯之重歸朝廷的希望,這也不愧是一種高明的用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