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紅木傢俱,飽含著歷史的積澱,有著傳統文化精髓,更凝結著中國傢俱榫卯之智慧,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部分紅木傢俱,只能稱為“用紅木材質做的傢俱”,在浮躁市場的炒作下,生生被剔除了內涵,而只剩下木材的軀殼。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在現在的很多紅木廠裡,紅木傢俱製作的流程被拆分成一塊一塊,簡單如一張普通的椅子,也分成靠背、椅腿、面板等等,每位工人負責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只做分到自己的那一個部件。“木匠”變成“木工”,成為流水線前隨時可以被替掉的一環,而不知如何拼湊出一張完整的供人休憩的椅子。

傳統木匠技藝中,水平高的工匠們不靠鐵釘和粘合劑就把一件紅木傢俱精品做出來,甚至精度比機器加工還要好。但現在傳統意義的木匠已經漸漸被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的木材加工裝置取代。不僅製作出的紅木傢俱缺少個性,也不禁讓人擔心若干年後,傳統木匠的手藝會失傳。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傳統傢俱很講究自然美,在結構方面不用釘、不靠膠,以榫卯鬥合方式組成一體,不僅有控制木材變形、縮漲的功能,更有經久耐用之功效,使紅木傢俱呆屹立幾百年。但榫卯結構需要很高的精確度,並對木材烘乾是否到位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

榫卯的大小和傢俱的尺寸有嚴格的比例配置,一不到位,傢俱就容易脫架、變形。有些傢俱廠家為了貪圖省事,內結構的榫頭非常小,甚至有的直接用小木釘來固定,以防警惕的顧客用金屬探測器來檢測。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雕刻是紅木傢俱重要的一個部分,或如明式典雅,或如清式繁複,各種紋飾都有一定的寓意。但現在的廠商在雕刻的紋飾圖案方面顯得隨心所欲,製作出的傢俱“四不像”,甚至出現“三代同堂”的傢俱。

比如一張羅漢床,三彎腿形狀和裙牙雕刻紋飾為清式風格,床面上的三屏風圍板又屬於明代的風格特徵,而在三屏風圍板上,又浮雕出現現代風格的花鳥題材紋飾,使得一張羅漢床上,齊集明代、清代、現代三個不同時代的風格。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好的木材必須配以好的工匠,構件的粗細長短,弧度的彎轉疾緩,線腳的凹凸銳鈍,都要合乎規範,精確計算,才能體現紅木藝術之美。

以前製作一件紅木傢俱沒有一年半載別想完工,無論一桌一椅,一杌一床,每一件空間的虛實分割,構件的粗細長短,弧度的彎轉疾緩,線腳的凹凸銳鈍,都要恰到好處,合乎準則規範。採用的紅木木材不同,紋理及顏色是完全不一樣的,製作出的傢俱的藝術效果和審美價值也是大不相同。

“現在連榫卯基本也靠機器打磨,只有個別尺寸不合的部件,才進行人工打磨。”從開木料到打榫,到雕刻,生硬的機器取代了精細的人工,在經濟收益與傳統傳承面前,選擇不言而喻。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傳統紅木傢俱製作用的都是純天然的材料,如蜂蠟、生漆等等。但是現代的傢俱加工中,用到了很多含化學成分的材料,如膠水,油漆等等。這些成分不僅影響傢俱的藝術美觀,而且對人體也會造成傷害。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紅木傢俱具有強烈的個性,其核心價值在於製作的工藝和作品的氣韻。同樣一塊木頭,在經驗豐富的木匠手裡,刻出的是花團錦繡;在粗製濫造的木匠手裡,刻出的是急功近利。

每種紅木木材都有自己的個性,或顏色勝,或花紋優,善加利用,加上能工巧匠的雕琢,成就了一件上佳的藝術作品。但是現在的社會中,浮躁的人心使得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後繼乏人,即使有優良材質的木頭,也只能雕出一堆“廢品”

為什麼有些紅木傢俱"一文不值"!

即使一些大品牌的廠家也會從一些小廠家或小作坊進口半成品或成品,經過再加工後售出;或直接向小廠家下訂單,拿到成品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再出售。有些代工定做產品已經成為這些品牌商的主要產品,比例甚至超過80?上。

紅木傢俱是一份重要的文化資源和遺產,中國精湛的傳統傢俱工藝也不應該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之手。傳承和發展是當務之急。不要讓一百年後我們的子孫說到我們這一代的紅木傢俱時,“一文不值”是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