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有人說:“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必須先去了解當地的博物館”。倘若我們去參觀博物館,那麼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自然不容錯過。今天我們介紹的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博物館簡介

浙江省博物館位於杭州市西湖區,始建於1929年,經過九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形成了包括孤山館區、武林館區、沙孟海舊居、黃賓虹紀念室、古蕩文物保護科研基地等在內的集收藏、研究、保護、展示和教育等多功能、廣範圍的新格局。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及標本十萬餘件,文物品類豐富,年代序列完整。其中,河姆渡文化遺物,良渚文化玉器,越文化遺存,越窯、龍泉窯青瓷,五代兩宋佛教文物,漢代會稽鏡,宋代湖州鏡,南宋金銀貨幣,歷代書畫和金石拓本,歷代漆器,革命文物等,都是極具地域特色及學術價值的珍貴歷史文物。

鎮館之寶

#1 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時代

整器通高8。9釐米,孔外徑5釐米,孔內徑3。8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玉琮(cóng)器形呈扁矮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中有對鑽圓孔,留有臺痕。下端有取料時形成的凹缺。琮體四面由中間的直槽一分為二,又由橫槽分為兩節,每節再分上下兩個組成部分。四面直槽內上下各琢刻一神人獸面紋影象,共八個,用淺浮雕和細線刻兩種技法雕琢而成。在分為兩節作角尺形的長方形凸面上,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兩節琢刻一組簡化的象徵性的神人獸面紋圖案,四角相同,左右對稱。

#2 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牙雕

新石器時代

縱16。6釐米,橫6。3釐米,厚1。2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這是一件“蝶形器”的殘件,上半部殘缺,底端也稍殘。正面中間部位以陰線形式雕刻出一幅寓意深奧的圖案:中間為一組由五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構成的太陽紋,外圓上端刻出熾烈的火焰狀,以象徵著太陽的光芒。兩側各有一振翅欲飛的雙鳥,作圓眼、鉤喙、伸脖昂首相望之態,器的邊緣襯托以羽狀紋,線條洗練簡潔。鳥的眼和太陽紋中心均以圓錐淺鑽而成,更富傳神色彩。在影象兩側還對鑽有6個小圓孔,以便於捆綁或懸掛之用。

#3 伎樂銅房屋模型

戰國時期

通高17釐米,寬13釐米,進深11。5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伎(jì)樂銅房屋模型平面作長方形,三開間,三進深。南面敞開,無牆、門,立圓形明柱兩根。東西兩面為長方格透空落地式立壁。北牆僅在中心部位開一小窗。四角攢尖頂,頂心立一八角柱,柱頂塑一大尾鳩,柱身中空,但不與屋頂相通。屋下有四階。屋頂、後牆及四階均飾勾連回紋,八角柱各面飾S形勾連雲紋。室內跪坐六人,束髮裸身。二人雙手相交於小腹,應是樂伎;其他四人或作吹笙狀,或作撫琴彈撥狀,或執槌作擊拍鼓狀,或執小棍作擊築狀,當為樂師。

#4 越王者旨於睗劍

戰國時期

通長52。4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越王者(zhū)旨( jī)於(yú)睗(shì)劍為銅質,通長52。4釐米,劍體寬闊,中脊起線,雙刃呈弧形於近鋒處收狹。圓盤形劍首,圓莖上有兩凸箍,箍飾變形獸面紋,莖繞絲質纏緱。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銘文,正面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為:者旨於睗。字口間鑲嵌著薄如蟬翼的綠松石,現有部分脫落,脫落處可見紅色粘接材料的痕跡。越王者旨於睗劍附有完整的劍鞘,系用兩塊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絲線纏縛加固,再髹(xiū)以黑漆。

#5 落霞式“綵鳳鳴岐”七絃琴

唐代

長124。8釐米,厚5。4釐米,肩寬18。8釐米,尾寬12。5釐米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浙江省博物館(上)!

七絃琴,落霞式,琴體渾厚,面硃紅色漆,背褐色漆下露出硃色漆。長方形龍池鳳沼。琴面斷紋隱約可見,琴背冰裂斷紋兼小流水斷紋。龍池上方有“綵鳳鳴岐”琴名,下為楊宗稷行書鑑定題刻。腹內刻正楷“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

“者旨”讀為“諸稽”,是越王的氏,“於賜”則為名。越王於賜就是越王勾踐之子。

髹,讀音為xiū,1、用漆塗在器物上;2、紅黑色的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