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本來在公元前387年就會滅亡, 只因2人離開讓它起死回生

公元前387年,老天要收回秦國的運數,用古人的話說,秦國氣數已盡。

這一年的前2年,秦惠公親率50萬大軍進攻河西,想從魏國手中奪回故地,卻在陰晉一戰中慘敗給吳起所率的5萬魏武卒。

秦惠公羞憤成疾,最終沒有躲過鬼門關,於公元前387年撒手人寰。

2歲的秦出子即位,由年輕的母親攝政,任用宦官外戚,朝綱日壞。

這便是天亡秦之時。

如果魏武侯繼續執行父親的西進政策,審時度勢,抓住機會,一鼓作氣,亡秦指日可待。

秦國本來在公元前387年就會滅亡, 只因2人離開讓它起死回生

然而他非但沒有這樣做,卻做了2件讓無數後人一想起來便痛惜不已的事。什麼事?

逼吳起離魏

魏文侯時破格提拔了底層出身的外來人士吳起,任命他為向西進攻秦國的主將。

吳起為將,與士卒同甘苦,行軍不乘車,跟士卒一起步行,而且親自扛軍糧。士兵有患膿瘡的,吳起用嘴給他們往外吸毒。

因此所有的將士都十分樂意服從吳起的指揮,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

不久,吳起就為魏國攻佔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魏文侯任他為河西郡守。

可是到了魏武侯時代,吳起的好日子卻到頭了。魏武侯不信任吳起、忌憚吳起,特別是在公元前389年,吳起在陰晉一戰以少勝多擊敗秦惠公之後。

吳起受到猜忌、排擠,不得不揮淚離開河西。

秦國本來在公元前387年就會滅亡, 只因2人離開讓它起死回生

他的車伕不解,問他:先生平常視放棄天下就像扔掉一隻破鞋一樣,今日離開河西,為何卻這般哭泣?

吳起哽咽道:如果君王信任我,繼續任用我,那麼破秦手到擒來;可是君王已不信用我了,眼看到手的鹿又讓它打個旋子逃跑了;我不甘心啊,我痛惜呀!要知道,這樣的機會錯過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果真如吳起所說,可以一舉滅掉秦國嗎?

還真有這個可能,讓我們來看看公元前387年的秦國是怎樣一種狀況。

其實相對於文侯、武侯時期像插上了金翅膀一飛沖天的鳳凰一般的魏國來說,那時的秦國就是趴在地上的一隻小野雞。

從公元前443年起,秦國曆經躁公、懷公、靈公、簡公、惠公、出子六代亂政,歷時60來年。

政治上相當黑暗和混亂,國家貧弱,躁公時,南鄭反,義渠來伐。

懷公僅當了四年傀儡,就被庶長逼迫自殺。

靈公時無力抵禦魏軍侵襲,數次戰敗失地。

簡公時國內私鬥成風、治安混亂,不得不讓官吏帶劍以防身;國土淪喪嚴重,退守洛水。

惠公上臺想收復河西,曾親率五十萬大軍攻魏,卻被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打了個稀里嘩啦,憂憤而死。

惠公死後,年僅2歲的秦出子即位,由母親攝政,任用宦官外戚,朝綱更壞。

政治上是如此混亂腐朽黑暗,經濟上也好不到哪去,田地仍延續古代的做法,還未實行稅收制,連市場都沒有,社會發展遲緩,國君死了還實行人殉制度,比起東方諸國,可以說全面落後,以致東方國家都羞於與其為伍。

這就是公元前387年,吳起離魏前秦國的真實情況,可以說是天亡秦之時也。

如果魏武侯能有他父親那樣大氣,繼續重用吳起,滅秦不是沒有可能。但如果只是如果。吳起已經離開了,黯然去往楚國另謀發展了。

放秦獻公回國

與錯失吳起同時,公元前387年的魏武侯還犯了另一個錯誤,就是放嬴連回國。

嬴連本來是秦國的嫡長公子,29年前本來由他即位,卻由於當時年幼只有10歲,在王位爭奪戰中失敗,被趕出來了,因而逃到魏國避難。

現如今,嬴連已經進入壯年,經過怎麼多年在魏國寄人籬下的生活的磨練,不但讓他獲得了生存的智慧且造就了他頑強不屈的性格,而且他在魏國還耳聞目睹了魏國的改革,見證了魏國四處征戰開疆拓土的成功。

所以對魏國來講,嬴連是潛在的競爭對手,是一個威脅,如果把他放回秦國的話。

可是魏武侯卻偏偏於此時將公子嬴連放回了秦國。這不能不說是魏武侯的又一重大失誤。

嬴連回國之時,正是國內最混亂之時。由於朝政由秦出子的母親把持,重用宦官和外戚,把歷來有秦宗室擔任的庶長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引起他們的不滿。

秦國本來在公元前387年就會滅亡, 只因2人離開讓它起死回生

公子嬴連得到秦國宗室和部分大臣的支援;而秦出子母子當政後舉措失度,不顧當時秦國宗室干政的傳統,一反而重用外戚和宦官,造成秦公室成員普遍離心離德;而且為了籠絡人心,她濫行賞賜,造成秦國府庫空虛;為了扭轉入不敷出的財政困難,她又不得不加重對老百姓的搜刮,這又引起了廣大平民的強烈不滿。

所以秦出子母親當政可以說是上下都不討好,既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失去了上層貴族的支援。

因此嬴連才能夠回國奪位成功。嬴連即位,就是秦獻公。

秦獻公即位後,效法魏國、大力改革、勵精圖治、終於使秦國起死回生,國力由弱轉強。

以後,魏國再要想滅掉秦國可以說勢比登天了。

所以說,在公元前387年,才是滅秦的最佳時機,可惜被魏武侯錯過了。

這一年,他逼走了吳起,放走了秦獻公,致使亡秦大計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