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週六我收到了一位雲南朋友的訊息,她說她父親寫了篇文章讓我幫忙看看,我本以為只是一篇記事散文,當我接過文章的時候,我卻發現我想得太簡單了。叔叔親自在在稿紙上手寫了整整13頁,每個字都來自30多年前的那場戰役,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叔叔的文章樸實又真實,我認為任何修改都是對叔叔以及歷史的不尊重,奈何這是一篇演講內容,在朋友的委託下,我只潤色了些許措辭,這是一篇紀錄中華兒女獻身報國的真實歷史,是一段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故事,今天我將它帶給大家。以下是叔叔全文,故事很長請耐心體驗這份歷史: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老兵回憶原文:

奉獻、拼搏、堅韌、犧牲,這是從1984年4月30日以來烙在我內心深處的八個字,也是我這一生都在堅守的八個字。我是韋全保,是九三團八連三排的戰士,是“者陰山英雄排”的一員。

在1984年4月30日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收復者陰山戰役中,我排共斃敵44名,摧毀敵方堅固隱蔽點兩個,消滅火力點9個。期間繳獲輕重機槍、高射機槍共4挺,繳獲82迫擊炮、60迫擊炮各一門。我排被昆明軍區授予“者陰山英雄排”榮譽稱號。

者陰山戰役過去已經38年了,但在我眼裡彷彿就在昨日。1984年4月30日6點40分,我軍炮兵開始向越軍陣地炮擊。我們三排是營地機動分隊,隨時準備加強九連的突擊任務。為了隨時投入戰鬥,排長周再才命令全排跑步前進。當全排趕到突擊始發位置時,九連在激烈的戰鬥中已經突破無名1號高地前沿。排長周再才立即向上級請示投入戰鬥,在得到批准後,全排以最快的速度衝上無名1號高地,並向無名2號高地發起進攻。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在無名1號高地與2號高地之間,是一段長達70米的馬鞍形部位。這裡遍佈敵人設定的低樁鐵絲網,網網相連沒有一絲縫隙,而在網下,是敵人早已布好的防禦地雷。敵人在失掉無名1號高地後,重新組織起猛烈的火力頑抗,高地上的所有暗堡機槍防禦工事,一齊向外噴射出雨點般的子彈,後方高地的迫擊炮也不斷向一號高地轟炸。

在這緊急關頭,周排長破釜沉舟似得喊出一聲“跟我上!”全排戰士同九連一起衝向高地間遍佈鐵絲網地雷的鞍部,誓要攻上2號無名高地。衝在最前方的是七班長秦義軍,他用身軀開闢道路趟過了地雷,犧牲了。跟在後面的九班長趙義勇和其他幾名同志也都碰到地雷負傷倒下。為了保衛祖國,中國軍人的心中沒有怕字,前面的戰士倒下了,後面的戰士仍奮不顧身的往前補,2號無名高地就在眼前,這段70多米的路,這麼近又這麼遠。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無名高地2號是敵人防禦的重點,三道塹壕將高地切成三截,交通壕與三道環形塹壕連在一起,其中有幾截壕溝被防禦工事覆蓋起來,只露出進口。壕溝的交匯處,是一個堅固的拱背形鋼筋水泥工事,外圍還築有幾個A字形工事。敵軍守在這個高地,進可向被我軍攻佔的無名1號高地實施火力壓制和反撲,退可到11號高地與我軍抗衡。我們三排不惜犧牲奪取這個高地,就是為了穩住陣腳,同時向11號高地施壓反撲,直搗敵軍指揮所在的23號高地。敵人深知2號高地的重要地位,派駐了大量的兵力以及防禦工事組織我軍進攻,這是一場硬仗。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當三排突破第一道塹壕向上發起衝鋒時,敵人從一個防禦工事中用機槍瘋狂掃射,噴湧出來的子彈封鎖了前進的道路。周排長指揮八班機槍手何可芳掩護,命令八班戰士張麗春去搗毀敵人的炮樓。張麗春冒著敵人的槍彈,很快移動到了距敵10米左右的地方。他看到一個A字形的工事裡有一名機槍手和兩杆衝鋒槍正在向我方掃射,隨即擲出一枚手榴彈,並用衝鋒槍壓制敵方火力,掩護我軍後方戰士試行爆破。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這時,周排長又指揮九班戰士楊景榮用爆破筒去炸燬敵方堡壘。楊景榮同志是個很機靈的戰士,利用地形巧妙的避開了敵人的火力,很快衝到了敵人的工事前,並拉燃了爆破筒,但並沒有炸塌。八班的新戰士王天祥趁敵方火力中斷時,抱著炸藥包就向前奔去,但並沒有衝出多遠,敵人的另一個火力點立即向他掃射。這時候王天祥立即臥倒躲過了子彈,當敵人火力轉移時又迅速躍起,衝出幾步又順勢臥倒,敵人的子彈擦著他的身子把旁邊的土包都掀了起來,王天祥抓著攻擊空隙匍匐前進。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敵方的防禦工事被王天祥同志成功炸掉,眼前的障礙被掃除。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三排小一段小一段的爭奪敵方的塹壕,防禦工事被一個一個的摧毀,很快就突破了敵人的環形塹壕。在對敵方最後一個防禦堡壘發起進攻時,敵人瘋了一般的宣洩火力,我們被攔住了。這個堡壘是在頂部用鋼筋水泥做成的堡壘,可以說是二號高地的最後一道防線,敵人不會輕易放棄。周排長指揮一個組在正面進行火力牽制,又先後派出三個小組實施爆破。但由於火力太猛,爆破全部失敗。

九班戰士潘顯奇抱著5公斤的炸藥包匍匐前進,但還沒幾步就在敵人子彈下犧牲。這時,戰士徐德忠衝到潘顯奇身邊,包過炸藥包繼續匍匐前進,但沒爬幾步敵人的機槍又掃了過來,兩顆子彈順著他的鋼盔鑽了進去,擦著髮梢打了出來,徐德忠甩了甩頭繼續向前匍匐。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八班班長鄧飛和戰士廖順文,翻身滾進戰壕抵近掩護徐德忠,還沒等他倆站起來,敵人就向他們瘋狂掃射。他們一個緊貼左壁一個緊貼右壁,向敵人掃射掩護徐德忠。徐德忠鉚足了勁爬向堡壘拉燃了炸藥包,又是一聲巨響,堡壘塌了,堡壘中的一名中尉和一名少尉同時被送上了西天。而徐德忠同志,在匍匐過程中已經身中數彈,在任務完成後光榮犧牲。

隨著堡壘的成功爆破,三班成功攻破無名2號高地,又同九連一起奪下11號高地,全殲敵人一個班,而三排在這兩次任務後只剩下14人。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三排攻佔的最後一個高地是23號高地,它是敵方指揮部所在。為了保住老巢,敵人瘋了一樣的宣洩火力。周排長將僅剩的14個人編成一個班三個戰鬥小組,他擔任班長兼組長。排長動員的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隨著九連三排長魯加旭的支援到來,兩位排長決定搞一次協同作戰。周排長握著魯排長的手說:看誰先打到山頂!魯排長堅定的回答:好!山頂見。戰鬥向前推進著,越來越接近23號高地,敵人在高地設有許多明暗火力點,並有塹壕環環相連,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三排一步一步的推進著。

戰鬥中,一發炮彈落在了周排長身邊,爆炸的衝擊直接將排長掀飛,排長全身七八處負傷,一塊彈片擊入喉部,一塊彈片擊入嘴中。而我的右手,胸部,雙腿也被炸傷,慢慢的右手也失去了知覺,殷紅鮮血浸透了褲管,而戰鬥不會因為誰的倒下而停止。戰士廖順文前去給排長包紮,排長不讓並用手指向23號高地,斷斷續續的說:“一定要拿下。。。高地。”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在戰鬥開始的前一晚,團政委對排長說過:“周在才,每次搞方案演練,你都呱呱叫,明天打仗你還能不能呱呱叫啊?”他雙手緊緊握住政委的手,鏗鏘有力的說到:“請首長放心,我周在才不完成任務,絕不回來見你!”排長的話不僅是代表自己說,也是我們全排戰士的共同誓言。現在排長身負重傷,全班的目標就是要完成任務,堅決拿下高地,為排長報仇。

副班長鄧飛指揮著大家向山頂衝鋒,當衝上距主峰約30米處,我們卻遇上一條30米長的蓋溝,蓋溝中的敵人發現了三排在右側的兩個小組,便拼命射擊阻止前進。這時鄧飛連投兩枚手榴彈,噴火兵顧景存趁敵人火力減弱,上去就噴出一槍,燒死了部分越軍。剩下的敵人見勢不妙,慌忙從另一處出口鑽出,三排的戰士連忙趕上迅速擊斃。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正當兩個小組打蓋溝時,主峰工事的4個越軍提前竄出來,繞到了三排背後,想從背後偷襲。這時,倒在地上的周排長髮現後,決心消滅這隊越軍。機槍手負了重傷,周排長用盡最後的力氣艱難的向機槍爬去,一釐米,兩釐米,三釐米。。。在這一米多的路上,灑滿了周排長的血跡,終於他抓住了機槍,迅速瞄準敵人扣下扳機,兩名敵人應聲倒下,剩下兩個慌張逃跑。在排長的火力掩護下,戰士們以迅猛的速度向主峰發起衝鋒,很快就與九連一起將主峰團團圍住。在一次一次的衝擊中,一些同志犧牲了,但我們並沒有停下衝鋒,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辛,多兇惡,只要我們堅持戰鬥,勝利就一定是我們的。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隨後的惡戰足足持續了30分鐘,在戰士們前仆後繼的攻勢下,23號高地攻破,守敵被消滅,其中有一名上尉。

副班長鄧飛飛快的跑回排長身邊,詢問指揮機的通話頻道,排長用非常微弱的聲音,艱難的說:“6。。。6”,每吐出一個6字,排長喉部的傷口和嘴中就會湧出一股鮮血,當鄧飛用6頻道向上級報告勝利的訊息後,英雄排長周在才嘴角漏出微笑,頭枕著機槍,安然的閉上了眼睛。

對越反擊戰真實回憶: 肉身趟地雷, 捨身炸碉堡, 1984年血染者陰山

(所有圖片為網路收集)

原文完。

時過境遷,中越邊境的者陰山已長滿了鬱郁山植,每當雨季,雨水淌過南國紅土,猶如戰士的鮮血,匯流成溪。當年的青年戰士,如今也已是滿頭白髮。他們曾拼搏過奮鬥過,他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親愛的祖國,他們用生命鍛造了我們今日的生活。老兵暮年壯心不已,以此篇,祭奠者陰山戰役中那些年輕而美好過的戰士們,此致,敬禮。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