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 魯國三桓中的季氏做事謹小慎微, 凡事三思而行。造就了他在權力鬥爭中地位

話說魯宣公執政期間,莊公子遂權勢甚大,甚至把與他爭權的孟孫氏都趕出了魯國。公子遂,諡襄,史稱“襄仲”。襄仲殺嫡立庶,把文公庶子立為國君,是為魯宣公。彼時,軍功甚大的叔孫氏也被襄仲壓制得死死的。作為三桓之一,季孫行父謹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也正因為這樣,在東門氏權傾時,孟氏、叔氏都與之爭權,而季孫行父卻依附於襄仲行事。

春秋時期, 魯國三桓中的季氏做事謹小慎微, 凡事三思而行。造就了他在權力鬥爭中地位

季孫行父

襄仲立起宣公後,襄仲之子公孫歸父備受宣公寵愛。魯宣公八年(公元前600年),東門襄仲壽終正寢,其子公孫歸父代父為卿,參與國政。是時,魯國的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子孫眾多。宣公意識到他的子孫必定會被三家所欺凌。三桓的強盛讓宣公和權臣公孫歸父倍感不安,宣公想除掉三桓,於是在公元前591年,公孫歸父奉命出訪晉國,宣公密囑之讓歸父與晉國商量討伐三桓。期望以晉國之力,對付三桓。可是還沒有等到公孫歸父回國,宣公就先一步死了。季孫行父怨恨公孫歸父,歸父逃到齊國。

春秋時期, 魯國三桓中的季氏做事謹小慎微, 凡事三思而行。造就了他在權力鬥爭中地位

三桓子孫眾盛

然而事情的轉機要從公元前591年說起,這也可以說是季孫行父的時代到來了!

公元前591年,宣公死,其子成公黑肱繼位,就是成公。是時魯卿東門仲遂、叔孫得臣俱卒,季孫行父為正卿,執政當權。季孫行父說:“當年弒殺公子惡及公子視,皆是東門遂主謀,我欲圖國家安靖,隱忍其事,為之庇護。今其子乃欲見逐,豈非養虎留患耶?”於是就有了“東門之役”。自此東門氏退出了魯國的政治舞臺,就此沒落。

春秋時期, 魯國三桓中的季氏做事謹小慎微, 凡事三思而行。造就了他在權力鬥爭中地位

行父上位

自從趕走公孫歸父,執掌魯國政權後。季孫行父並沒有像公孫歸父那樣得意忘形,反而更加儉樸,行事益發謹慎。成公四年,成公到晉國去,晉侯不敬,魯公很生氣(儘管我國弱小,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負的),就想跟楚國和好以對付晉國。季孫行父勸止了成公的糊塗想法。

季孫行父執政時期,魯國以晉國為尊,得其援。成公十六年,叔孫僑如與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權的季文子、孟獻子,於是向晉國請求發兵。晉以文子賢,不從。叔孫僑如奔齊。

春秋時期, 魯國三桓中的季氏做事謹小慎微, 凡事三思而行。造就了他在權力鬥爭中地位

季孫行父

季孫行父推行初稅畝,使得被困在井田制上面的奴隸、農民們解放出來,從而私田日益增多。

這樣德才兼備的卿大夫,還能體恤民眾的勞苦。他的強大也是時事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