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發現兩封信,揭開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很多人難以接受

小齋寂寂似禪寮,臥數更籌覺夜遙。帳外殘燈欺不寐,梁間棲燕伴無聊。江湖蹭蹬朱顏改,憂患侵凌壯志消。掛旆天山少年事,此身終負聖明朝。

相信很多瞭解歷史的人都對明朝有了解,開國皇帝是朱元璋,他在應天府稱帝后設國號為大明。

後來又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滅掉元朝後,派兵將西南、西北、遼東等地平定,最終達成全國統一,開創“洪武之治”。

朱元璋下一位皇帝是朱棣,奪取棣朱允炆帝位稱帝,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多次北伐元朝遺留下的殘餘勢力。

朱棣在位期間國力強盛,萬國來朝,史稱“永樂盛世”。

再後面是明仁宗和明宣宗,他們在為期間國家還是處於興盛時期,史稱“仁宣之治”。

然而,讓明朝發生由盛轉衰的局面是宋英宗在位期間,因為發生“土木之變”,為第四次北伐時,朱祁鎮因情報失誤兵敗瓦剌的事變。

明朝後期,政府方面腐敗不堪,官員方面貪汙受賄,農民起義進一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當時明朝可謂被前後夾擊,前有起義軍起義,後有清軍心懷不善,伺機奪取。

我們先來說說清朝和明朝之間的戰爭,兩個朝代的戰爭是當時世紀最大規模戰爭之一,對世界都有很大影響。

跟清朝軍隊相比,明朝軍隊還未開打就能看出勝負,他們已經經受不起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對戰時幾乎沒贏過。

即便如此,明朝也沒有放棄,國內人士都在找打敗清軍的辦法,可謂絞盡腦汁。

此時明朝國庫虧空、軍隊腐化,就算想出對策也力不從心,於是,官員將目光投在西洋人身上,希望藉助外國力量打敗清軍。

明朝有位官員名叫徐光啟,他不僅精通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也很瞭解,便向皇帝提出:“西洋大銃可以制奴,乞招香山澳夷,以資戰守。”

澳門地區被葡萄牙佔領,徐光啟想借助葡萄牙力量,此前明軍已經見識到他們國家火炮的威力,還教過明軍如何使用。

明朝很多官員不信任西洋人,最後以水土不服為由將他們全都趕了回去,雖然人走了,但訓練有素的炮手在戰場上讓清軍吃過大虧。

曾經的輝煌歷歷在目,徐光啟便有底氣向皇帝請旨,建議繼續引進西洋火炮和葡萄牙教習。

皇帝聽取了徐光啟的意見,隨後下詔書找葡萄牙人來幫忙,詔書大致意思為:因澳門是大皇帝的領地,故在此情急之下應該效力,以謝皇恩。

葡萄牙人很識相,看過詔書後便答應下來,然後派出幾十位葡萄牙教習攜帶眾多槍炮前來支援,領頭人叫公沙·的西勞。

此時皇太極已經率兵打到北京城腳下,並對其造成極大破壞,皇太極回國後派人守在附近已經被攻佔的領地,等回去稍作休整後再一舉拿下北京城。

結果讓清軍萬萬沒想到,已經佔領的領地被西洋火炮打的無從還手,這些領地再次歸於明朝。

為此崇禎大力嘉獎葡萄牙人,併為他們提供最高階的待遇。此時徐光啟再次提出建議,稱火炮威力巨大,應該組建多支精銳火器營,由葡萄牙人當指揮,最終皇帝同意了。

得到批准後,徐光啟讓自己的弟子帶領那些葡萄牙人給明軍做訓練,訓練效果還不錯,一次戰爭中明軍用火炮打死上百名敵方士兵。

如果徐光啟的弟子能將這支火炮軍訓練好,此後再也不怕起義軍和清軍,結果讓人意想不到,火炮軍中有一人叛變,他就是孔有德,史稱“吳橋兵變”。

孔有德等人在這場兵變中殺死葡萄牙炮手12人,另外致15人身負重傷,隨後帶著士兵和火炮等武器投靠皇太極。

徐光啟心中不服,他再次向崇禎提議,再在澳門招募200名葡萄牙僱傭兵,直接正面與清軍作戰,崇禎再次答應下來。

徐光啟的書信內容史料中並未記載,但在葡萄牙圖書館中發現了兩封徐光啟的葡文轉譯來信。

“我們對天主充滿信心,知道隨著他們的到來,戰爭很快便會結束。此事成功後將會給澳門以及天主教在華傳播帶來積極影響。”

澳門答應了明朝的請求,一共派出320名精兵帶著先進武器前來支援,結果就在他們即將到達時,崇禎皇帝反悔了。

他聽取保守派的意見,居然將這支精銳火炮隊遣散,原因是怕引狼入室,如果他們窺探中國大好河山,後果將極其嚴重。

後世人都說,外國人為明朝盡職盡責,不惜客死他鄉,明朝官員卻不信任他們,如果崇禎沒將他們遣散,明朝或許不會滅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