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漢朝建立初期,國力尚未安穩,

匈奴

見有機可趁,經常騷擾中原邊境。

漢高祖見國庫虛空,兵力不強,又還有內亂沒解決,就只能採取和親的方式,與匈奴維持表面平靜。

影視劇中“公主和親”的橋段與漢高祖時期的事實大相徑庭,漢高祖時期“和親”人選大多是一些宮女或者下層婦女,封了公主的頭銜再送去和親。匈奴心裡也有數,只是貪圖隨之而來的財富而已。

兩廂情願下,漢朝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

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點選載入圖片

到了漢武帝時代,打不過就和親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漢武帝三次攻打匈奴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此異族不敢再犯,和親也變成了一種互建友好關係的象徵,變成了安撫匈奴的意思。

漢武帝是如何發展軍隊的?為什麼霍去病能夠封狼居胥,做到漠南無王庭的地步,而漢高祖時期軍隊還要被匈奴追著打呢?

一、有錢才能打仗

漢朝建立之初,由於秦王暴政,再加上農民起義,國家百廢待興,已經拿不出多少錢來打仗了。漢高祖只能選擇無為而治,修養生息,靜侯時機。

一直到後來的文景之治,漢文帝和漢景帝勵精圖治,國家漸漸富裕起來。漢武帝上位之時,已經擁有了打仗需要的鉅額錢財。

有錢就好辦事。可以開始招兵買馬了。

以前中原對戰匈奴,基本是中原的步兵對戰匈奴的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戰爭輸贏都不用打完才知道,基本高下立見。

漢高祖一開始對戰匈奴,則組建了約2萬人騎兵部隊。原本是信心滿滿攻打匈奴,豈料匈奴是示弱給漢高祖看的,等漢高祖帶兵出征之後,匈奴發動十萬大軍,直接將漢高祖打傻了。

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點選載入圖片

好在漢高祖旁邊的張良妙計頻出,才讓漢高祖有驚無險回到了長安。這對漢高祖來說是奇恥大辱,從此之後漢高祖就很注重騎兵的培養。

從一開始的兩萬騎兵,再歷經漢文帝和漢景帝之間的發展,最終漢武帝鼎盛之時,國家的騎兵規模可到達十萬到二十萬的區間。期間霍去病和衛青兩大將軍各執五萬精銳騎兵。

騎兵所向披靡的“武器”離不開馬匹,等國家有錢了,就開始大量飼養戰馬。漢朝的民間,特別是西北地區,培養了大量的優質戰馬。漢武帝時期國家的戰馬

高達四十萬匹,

每一匹都毛色發亮,神俊飛逸,馳騁在戰場上,要比匈奴的戰馬還好上一個層次。

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點選載入圖片

二、師夷長技以制夷

騎兵的培養,是漢軍取勝的關鍵。漢武帝培養騎兵的方法與眾不同——向匈奴學習,用匈奴的戰法打敗匈奴。

漢武帝命人找來了許多英勇的匈奴騎兵,花大價錢收買了他們。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匈奴人在錢的推動下,將匈奴騎兵的訓練方法毫無保留教給了漢室的軍隊。

漢朝的騎兵日夜苦練,歷經四年時間才造就了一支鋼鐵騎兵隊。騎兵隊完全學會了匈奴騎兵那一套,並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兵器到位,不能缺少的還有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大將軍的兵法加持,如果沒有這兩位將軍,漢武帝滅匈奴也許不會這樣勝利。

衛青和霍去病的軍隊戰法可以說是大相徑庭。

匈奴的打法基本就是運動戰,避開敵人的主力、引誘敵人深入,再優勢兵力逐個擊破、速戰速決。他們本身就是遊牧民族,

在大草原上分散駐兵,主動進攻、靈活性強。

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點選載入圖片

這種戰鬥模式霍去病爛熟於心。霍去病的軍隊機動效能強,能快速移動並誘敵深入,再精準打擊匈奴,經常讓匈奴軍隊吃不了兜著走。

衛青的軍隊沒有霍去病這樣大膽,但勝在求穩。在他沒有橫空出世時,中原對於匈奴的戰爭少有勝戰,但衛青出現後,漢朝對於匈奴的戰爭就沒有輸過。是衛青訓練了第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才有了漢朝對於匈奴屢戰屢勝的輝煌戰績,而他也立下了七戰七捷的戰績。

有人會想,如果有這兩位能封狼居胥的英雄將軍出現在漢高祖時期,是不是就可以改變漢朝開國時的困局。

其實這個假設很難成立,如果衛青和霍去病真的出現在漢高祖時期,也很可能落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

英雄永遠是時勢造就的。但將軍生在沒米沒糧的時代,只會空有一身封狼居胥的本領,卻無法造福家國。

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點選載入圖片

三、武器精良,不贏都難

談戰爭離不開武器。漢武帝時期,對於匈奴作戰的成功,還離不開武器的製造和改進。

武剛車的橫空出世,便是為衛青在漠北決戰揭開了重要的一幕。

武剛車是由古代戰車改進的,長4米6,寬3米2,車身上有牛皮甲,還裝上了盾牌作為掩護。車身上還有射擊孔,騎兵可以在盾牌後透過射擊孔向匈奴射擊。

漢高祖時代漢軍低聲下氣, 為何在漢武帝時卻能封狼居胥, 盡顯威武

點選載入圖片

這樣設計下的武剛車既能夠用來輸送糧草和傷兵,又能夠應用於作戰,一舉兩得。

其威力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坦克了

衛青在漠北決戰時,遇到了單于的匈奴主力軍,衛青就是急中生智,運用武剛車形成堡壘掩護自己,向匈奴主力軍進軍。再用五千騎兵以運動戰擾亂匈奴的部隊,

最終兩翼包抄了匈奴,才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巨大勝利。

除了武剛車,還離不開

環首刀和弩箭

這樣的長距離殺傷性強大的武器。

環首刀是冷兵器時代中最具華夏文明風格的一種武器代表。對於匈奴的騎兵作戰中,使用劍的優勢不大,在馬背上或者精神戰鬥,都不利於劈砍敵軍,而且很容易被折斷。當環首刀能很好解決這種情況,且經過改造之後,殺傷力比劍要大。

有些環首刀長度高達一米,甚至是一米二,在戰場上匈奴避之不及,經常人還沒到跟前,就已經死於刀下了。

弩箭的精進更是漢軍的大優勢,當時漢朝的弩箭已經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多。弩的射程是弓的三倍以上,而且當時的醫學技術很落後,一旦被弩箭射中,便很難再縫合,只能命喪黃泉。

箭雨則更是令匈奴膽戰心驚,鋪天蓋地下來,漢軍開局就贏了一半。

這幾樣武器直接將漢軍的作戰能力提高了幾個等級,再加上國家富裕,能夠支撐住戰爭所需,霍去病和衛青等名將的問世。種種因素,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為了整個漢朝最震撼人心的口號!

文/小羊

參考資料:《漢朝與匈奴,如何“纏鬥”三百載》,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