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怪物》: 本作的內容有些硬核, 但玩法卻不易上手

今天我們一起來講講《

我不是怪物

》這款遊戲,在寫評測前我除了親自試玩,也蒐集了許多資料。steam裡很多人評價它玩法類似“

狼人殺

”,但我卻認為《我不是怪物》的玩法更像是“狼人殺”的前身《

殺人遊戲

》。

《我不是怪物》: 本作的內容有些硬核, 但玩法卻不易上手

點選載入圖片

早在1950年出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謀殺啟事》中,就已經提到了玩法類似《殺人遊戲》的雛形。玩家分為兩派,“好人”與“殺手”,好人方以投票為手段投死殺手獲取最後勝利,殺手方隱匿於好人中間,靠夜晚殺人及投票消滅好人方成員為獲勝手段。後來,殺人遊戲又衍生出了許多新的遊戲,例如加入了警察角色的“天黑請閉眼”,加入武將並把雙陣營變為主、反、內三陣營的“

三國殺

”,還有就是近一兩年來流行起的“狼人殺”。

《我不是怪物》: 本作的內容有些硬核, 但玩法卻不易上手

點選載入圖片

在《我不是怪物》中,玩家被分為“英雄”與“怪物”兩個陣營,另外有許多NPC“平民”。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人類躲避怪物的遊戲,沒想到玩過後才明白,其實怪物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怪物們只能偽裝成人類,躲在沒有人的地方大開殺戒,解決掉落單的可憐蟲後再偽裝起來,混入人群,這玩法讓我想起了COD OL裡的“狼人模式”。

第一次玩《我不是怪物》,我簡直認為它是一部八十年代的美國科幻大作。這美式人物畫風,這復古的圖示設計,以及和“貓和老鼠”、“忍者神龜”、“非凡的公主希瑞”同風格的緊張配樂,真的無法想象它是一部幾年前的俄國遊戲!

《我不是怪物》: 本作的內容有些硬核, 但玩法卻不易上手

點選載入圖片

遊戲採用回合制,玩家先依次設定好行動,然後再一次按照行動來執行。道具分為左手輔助類和右手攻擊類,中間的方塊則是組合攻擊。玩家會隨機出現“奇思妙想”,把輔助類道具和攻擊類道具融合在一起使用,比如把加血道具和擴散聲波槍放在一起,就可以打出擴散治療波。

《我不是怪物》: 本作的內容有些硬核, 但玩法卻不易上手

點選載入圖片

對於怪物玩家來說,中間的方塊是“放棄偽裝”。放棄偽裝後,左邊是感染,四回合冷卻,右邊是爪子攻擊,需要玩家抓住目標,然後勒緊使他窒息。這時在他張開的嘴裡產卵,他就被感染了。感染需要持續兩回合時間,被英雄攻擊會打斷感染。英雄被感染必須在三步內解毒或自盡,否則會變成怪物。

怪物玩家死後可以在感染者平民身上覆活,操縱感染者平民繼續遊戲,而英雄死後則可以操縱未感染的平民繼續遊戲。

《我不是怪物》: 本作的內容有些硬核, 但玩法卻不易上手

點選載入圖片

結語:

作為一款回合制殺人遊戲,《我不是怪物》的內容還是有些硬核的,遊戲玩法卻不易理解,不易上手,是它最大的阻礙,但只要越過這層阻礙,你就能感受到遊戲的樂趣,但總體來說,除非是此類復古遊戲愛好者,其他人還是覺得恐怕很難接受這款高難度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