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有鑑於明朝宗室的教訓,清朝宗室爵位的繼承規則,除了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外,其他都沿襲降等承爵與考封制度。

清朝非鐵帽子王的爵位,往往每傳承一代就降低一等,直到爵位消失,變成閒散宗室。

通常,繼承父親爵位的都是家裡的嫡長,但其他的兒子自然也不能白落下什麼都沒有,也是會封爵的,但與明朝不同,清代非嫡長的子嗣要封爵,需要經過考試,而且爵位很低。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清朝爵位制度

清朝在明朝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宗室爵位制度,主要分成十二個等級。

和碩親王

多羅郡王

多羅貝勒

固山貝子

這四種稱作是高階爵位,只冊封給皇族宗室,愛新覺羅家的人,通常當朝皇帝的兒子們最低封爵也是個貝子,當然,偶爾也有例外,連個貝子都做不上的。

親王與郡王的補服,使用團龍紋,貝勒用正蟒,貝子用行蟒。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奉恩鎮國公

奉恩輔國公

不入八分鎮國公

不入八分輔國公

這四等公爵都是超品級,補服都是正蟒的方補,而這裡所說的“入八分”,其實是滿洲從關外帶來的規矩,入八分,說的是八種象徵性的東西,用來區別身份的。

入不入八分,主要的區別在於待遇還有職責內容方面,地位上差異不是很明顯。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鎮國將軍

輔國將軍

奉國將軍

奉恩將軍

這四種聽起來一點都不像是爵位的爵位,是清代宗室爵位裡最低的四種,而這四種每一種又具體分成三等,當然,也就是俸祿等待遇上有所區別而已。

如果低於奉恩將軍,那麼這樣的宗室就稱作是閒散宗室,但仍舊有四品的待遇。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清代爵位承襲制度

明朝的規矩是嫡長世襲罔替、旁支降等承爵,打個比方就是說,親王的世子將來還是親王,而親王的其他兒子,則低一等冊封為郡王,這也是為何明代的王爺那麼多的原因。

清朝時期,能夠世襲罔替的只有十二支鐵帽子王。

這十二支爵位,不需要降等承襲,代代傳承,爵位不會降低,這十二支當中,有八支是因為在清朝建立的時候立下大功的宗親,四位是恩封。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不是鐵帽子王,清代尋常的爵位繼承,就採取降等承爵,也就是爵位每傳承一代,就自動降低一等,直到變成閒散宗室為止。

比如親王的繼承人是郡王,郡王再傳一代就是貝勒,以此類推。

通常情況下清代的爵位都是降等承爵,不過偶爾也有例外,如果其有功勞,作為親王的兒子本該是郡王,但憑藉功勳也會被升格為親王,但這屬於恩封,並非破例繼承。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嫡長襲爵,旁支考封

明朝的爵位繼承的時候,勳爵的子孫人人有份,可清代卻不同,包括鐵帽子王在內,爵位僅僅傳給家裡的嫡長或者其他單一子嗣,而其他的孩子,沒有直接襲爵的資格。

不過,畢竟都是皇室宗親成員,也還是有機會的,那就要透過考封封爵。

當然,從鎮國公開始,庶出子嗣沒有參加考封的資格。

所謂考封,就是透過考試來獲得爵位,清朝考封的內容主要就是翻譯、騎射與步射這三項,通過了就會獲得爵位,沒透過那就只能做個閒散宗室,哪怕是親王的兒子。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

清代宗室到了20歲就可以參加考封,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也挺困難,四五十歲都沒有考到爵位的宗室在清代也一抓一大把。

而且即便是考的很好,能夠得到的爵位也很低,親王之子往往也就封個不入八分輔國公。

親王尚且如此,就更別說那些貝勒、貝子、公爵家的孩子,考封后的爵位能有幾何了。

因為對於爵位承襲制度的嚴格規定,使得清朝將宗室當中擁有爵位、尤其是高等爵位的人固定在一個很低的比例當中,這使得清代的宗室,沒有像明朝那般成為巨大的累贅。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以後, 其它的兒子們該怎麼辦呢?

點選載入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