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在許多古老文明中,都有用狗陪葬的傳統,古埃及人會將狗和木乃伊一起埋葬,在我國發現的商代墓葬中,很多都有用幼犬隨葬的現象,而且大多是遭到了活埋。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商代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統治著黃河流域,商代的埋葬和祭祀習俗中,既有人祭也有牲祭,這些祭品有時會被扔在墓坑中,有的則會被放置在死者周圍。

狗通常會被埋在特定的位置,如死者的頭部、腳部,最常見的是死者軀幹下方的凹坑中,也稱作“腰坑”,考古學家推測,這也許寓意狗是墓主人永恆的守衛。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墓葬坑中的狗

紐約大學考古學家羅德里克·坎貝爾發表在《亞洲考古研究》上文章中提到,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提供的考古資料,狗在古代儀式中被普遍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的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在人類墓穴中發現狗,最早可見公元前1500年的二里崗(鄭州,二里頭在洛陽)文化中。透過對二里崗所發現的狗骨骼的測定,73%的狗是在不到1歲時被埋葬的,其餘的37%不滿6個月。

就像陪葬小型非實用的陶器一樣,幼犬是成年犬的微型替代品,有作為看門狗守衛墓主人的象徵意義。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與此同時,在沒有絕育的時代,小狗或者流浪狗數量很多,很容易獲得。根據坎貝爾的推測,僅僅500只成年狗就能提供足夠多的幼犬來滿足商代的祭祀需求,可能養狗本身就是為了獻祭。

狗和豬是史前社會最常見的兩種祭祀品,進入青銅時代後,用綿羊、山羊、牛作為祭祀品的越來越多,這可能與其數量的增長有關,除了馴化外,與歐亞大陸貿易往來的增多,促使這些動物被帶到了中原地區。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唐朝的狗俑

坎貝爾表示,商代貴族的墓葬中用於隨葬的多為牛、羊、豬,妻妾、奴隸或者戰俘,但是對於不太富裕的人來說,用狗陪葬是最方便也是最實惠的選擇,跟牛和豬相比,狗不太值錢,價值較低,而且跟人的關係親密。

但是,考古學家們也表示,目前的資料提供了許多貴族和宮殿的資訊,但是對普通百姓的墓葬情況還知之甚少。

中國人有多愛狗?商朝時就喜歡用狗陪葬,很多還是小狗

唐朝的狗俑

廁讀觀點: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它們的社會性特點決定了跟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狗既能看家護院,還能幫人打獵,現在從出土的墓葬看,它們還負責當陪葬品,簡直就是古代的萬用活工具。這也說明,至少從商代開始,一部分狗就成了專屬寵物。

參考資料:《亞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你對

商朝陪葬坑裡的狗

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轉發,支援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