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明朝,有一位名人,他的名字為鄭和,本來是雲南人,姓馬,後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被稱為三寶太監。他雖然是一位太監,但是他卻做了名垂青史的大事兒——出海下西洋。這樣的行為在今天自然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可是轟動世界的大事兒,鄭和的這一舉動,在世界航海史上,雖然不是“絕後”,但絕對是“空前”。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鄭和的這次壯舉,在我國曆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上,有幾個“最”。

我國古代航行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出此之外,鄭和當時乘坐的寶船,也堪稱15世紀中葉“最大”的船隻,號稱木質的“航母”。

《明史稿》記載:“和等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中容數百人。”

也正是因為這一個“稱號”,引發了中西的爭議。在西方人看來,如此巨大的“寶船”,以當時的科學技術根本不可能製造出來,面對我國專家提供的史料,西方學者提出了比較不屑的質疑,他們認為,雖然有史料記載,但是沒有相關文物出土,並不足信。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國專家也有一些語塞,比較單靠史料的文字記載,鄭和的船到底有多大,確實無法確定下來。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就在此事沒有結論的時候,一個古墓出現在考古專家的面前,這座古墓的主人也是一位太監,他的名字叫做洪保。

洪保,雲南人,也是皇帝的賜名,他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鄭和下西洋時候的隨員,他的墓葬出現,讓我國考古專家很興奮,畢竟在這個墓葬中,或許就藏著關於鄭和與寶船的秘密。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隨著洪保墓的發掘,發現已經有了嚴重的盜墓痕跡,專家立刻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工作,雖然沒有什麼重要文物出土,好在洪保墓中的墓誌銘儲存完好,其上的一行字,也讓考古專家興奮,因為其上的記載與鄭和下西洋有著緊密的關聯。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洪保墓誌銘節選

從墓誌銘來看,我們可以得到兩個資訊。

第一,洪保在朱棣登基那一年,就被委任為“副使”。這是一個下西洋船隊的副使,也就是說,在朱棣登基第一年的時候,就已經第一次派遣船隊下西洋了,既然洪保是副史,那麼他的領導是誰呢?

《敕封天后志》記載:“永樂元年,差太監鄭和等往暹羅國(今天的泰國)”

原來,在永樂元年的時候,鄭和就去過了泰國,也就是說,當時下西洋船隊的副手是洪保,一把手正是鄭和。而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的第一次記載是永樂三年,也就是說,洪保的墓誌銘,顛覆了我們對歷史的認知,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比我們知道的更早,他下西洋的次數也不是7次,而是8次以上。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第二,洪保當時乘坐的船很巨大。對於船的大小,記載為“五千料”。“五千料”到底是多大呢?根據複雜的估算,古代的“1料”大概相當於0。5噸,也就是說,洪保的座船是一艘2500噸級別的巨船。這樣的噸位,打破了西方學者的質疑,他們聲稱15世紀最大的船為1416年英國製造的卡拉克船,排水量也僅僅有1400餘噸而已。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至此,洪保墓誌銘的出土,打破了西方學者的質疑,使他們承認了鄭和寶船的巨大,直到此刻,西方學者還是驚歎:真想不到這是真的。不過,野哥倒是覺得這並不值得歡喜,因為我倒是覺得,洪保身為副史,他當時乘坐的船很可能不是最巨大的寶船,畢竟一把手的鄭和,他的座船才是最巨大的寶船,很可能遠遠要比洪保的“五千料”級別要大得多。

在明朝的史料中,不乏有鉅艦的相關記載,例如,“元任海道萬戶,家造三巨舶,大者勝萬石,中者八千,小者六千。 ”從“家造三巨舶”中,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是一個民間私造的巨舶,大者高達驚人的“萬石”,當時的1石與1料差不多,也就是說,在明朝民間私造的巨舶也要有1萬料的規模,那麼,下西洋的鄭和,他的主艦為一萬料級別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太監墓發現1行字,顛覆了我們已知歷史,打破西方學者不屑的質疑

從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來看,鄭和的寶船規模,恐怕只會比萬料級別更大,而不會更小了,所以,一個五千料級別的寶船,真的沒什麼可欣喜的,只不過,即便如此,也足以使西方學者的質疑成為一個短見的笑話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