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麻風病, 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

■ 記者 韓惠

通訊員 李群 收集整理

本報訊 2022年1月30日是第69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35屆“中國麻風節”。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主題為“關愛麻風患者 ,共創美好生活”的系列宣講活動,號召關心關愛麻風病患者,加強麻風病防治工作,進一步降低區域性地區麻風病流行水平。

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麻風又名大風、癘、漢森病等,是我國法定的丙類傳染病之一。麻風病是一種由於麻風分枝桿菌入侵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面板、周圍神經、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組織,透過面板密切接觸或呼吸道飛沫傳播。其傳染源主要是未經治療的多菌型麻風病患者。

麻風病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目前我國流行地區分佈不均衡,雲貴川等省區域性仍有高流行區。95%以上的人對麻風桿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風桿菌,發病的比例也很低。可一旦發病, 如醫治不及時晚期可致畸致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勞動力喪失,並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據瞭解,麻風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早期主要是面板上出現不痛不癢的淺色或紅色斑片,如未及時發現、治療,病期長時面板多伴有感覺減退或喪失,病情逐漸發展後出現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潰瘍等畸殘。

目前,麻風病的治療主要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利福平(RFP)、氨苯碸(DDS),氯法齊明(B663)等藥物進行聯合化療。門診治療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療程,效果良好。2004年,中央財政就將麻風病防治納入了公共衛生專項,各級政府給予穩定的資金投入,麻風病的診斷和治療均為免費實施。為鼓勵發現麻風病患者,各級政府還實行報病獎勵,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此外,民政等部門也為麻風病患者提供必要的醫療和生活救助等。

消除麻風病,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需動員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加強病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畸殘;同時,加大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麻風病防治知識,消除社會對麻風病的歧視和偏見,倡導對麻風病患者關懷和支援。

專家特別提醒,如果懷疑自己得了麻風病,應主動前往面板病防治院(所、站)等麻風病防治機構檢查治療,或與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絡諮詢。此外,密切接觸活動性麻風病患者一定要戴好口罩、接觸後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加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等都可以減少患麻風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