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思想文化和各種制度興起和完善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我國思想和傳統哲學真正的崛起階段。這一時期,諸子百家相互較高下,催生出了燦爛無比的春秋戰國文化。而春秋戰國時期,不僅僅有道家、儒家等治國安邦的思想學派,還有很多有才之士,著手於實際,參與國家建設,嘗試突破當時的桎梏,進而引發社會巨大的變革。

最重要的就是,華夏的很多思想和學問都是服務於現實,譬如大量的學派都是以兜售治國理念為第一要務,皆是為了給亂世謀求一個出路,為華夏謀取一個燦爛的明天。這其中,在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自然就是改革家們。

從春秋到戰國,幾大強國都前後進行了重要的改革,列國都有一個重要的發展的重要階段,特別是戰國七雄,互相之間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軍備競賽,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重要的幾次改革,以及他們各自造成的巨大影響力。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管仲和齊桓公

1、管仲改革

整個春秋時代,雖然各諸侯國之間存在著很多兼併的情況,但是基本上都是君子相爭。但是春秋時期,華夏面對的外夷的壓力卻是相當大的。在西周後期到春秋初期,華夏面臨著赤狄和南蠻的雙重壓力,另外還有白狄和戎族對華夏疆域施壓,西周亡於犬戎,赤狄已經大規模南下,侵入河北,攻邢滅衛,飲馬黃河。而南方還沒有服王化的南蠻也隨之北上,侵佔河南大面積土地。

此時,齊國一代雄主齊桓公即位,重用管仲主持國政,管仲面對齊國文弱的情形,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別強調建立一套嚴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級官吏的辦法。在選人方面,提出了以政績為先的新標準,選賢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祿制,擴大了人才來源。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管仲改革

管仲對齊國最重要的改革,乃軍事改革和經濟改革,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出兵員,十五個士鄉出兵員,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全國就有了四萬五千兵馬,中軍由王軍統帥,兩邊分別由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這樣將全國都動員起來,隨時做好了戰前準備。

管仲始終將富國富民作為第一要任,管仲實行糧食的準平制,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產利潤。同時根據土地的好壞來徵稅,重新鑄造貨幣,採用新的經濟政策,合理開發漁鹽市場。調節社會上的貧富差距,禮義教化與厲行法治是相輔相成,德治和法治並舉,數年間,齊國大治,經濟發達,軍勢強盛。

管仲改革之後,齊國崛起,隨後以德服人,號召天下諸侯尊王攘夷,中原諸侯在齊國的帶領下,北征赤狄,替邢衛復國,征伐北戎。然後與宋國等中原諸侯會盟,壓服了南方的楚國。另外藏富於民,均田分力,戰略合贏,至今為止,都是很先進的政治策略。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李悝

2、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乃戰國初期,魏國崛起階段最重要的一次社會性變革。李悝改革中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個體小農經濟制,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帝國時代取締奴隸制度而正式確立的標誌。也是我國開始走向由封建諸侯制度轉變為君主集中的封建帝國時代的一個重要開端。

李悝變法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官吏制度,取消貴族世襲制度,根據能力來選拔官吏,在全國範圍內選賢任能,譬如重用能臣西門豹治鄴,打壓橫行於民間的巫術,將魏國的邊陲重鎮建設成為河北的中心城市。

然後就是改革井田制,採取“盡地力之教”的政策,鼓勵老百姓墾荒,廢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許土地私下買賣,解放奴隸,發展社會生產力,根據土地肥沃程度制定稅收標準,幫助魏國在數年間便開始富有起來。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李悝變法

另外,李悝對法制和軍事制度都進行了重要改革,制定完備的魏國法經,依法治國,強化政府職能,為中央集權鋪平了道路。在軍事制度上,魏國手下打破了我國傳統的耕戰制度,任用吳起打造了一支橫行天下的魏武卒,在軍人職業化道路上邁出了深遠的一步,極大地提升了軍隊戰鬥力。

李悝改革影響極為深遠,不僅僅打造了稱霸天下近百年的戰國初期霸主魏國,更是對華夏有著深遠的影響,推翻了由貴族實際統治國家的局面,瓦解了生產力低下的井田制,改革了軍制,實行了法治,加強了中央集權,為我國正式崛起為一個強大的軍事文化帝國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吳起變法

3、吳起變法

楚國,自從在春秋後期,被晉國三駕馬車的戰略拖垮,後來還被東南弱小的吳國滅亡之後艱難復國,以至於龐大無比的楚國在整個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因為政治腐敗,國內士氣低迷,所以基本就沒有任何存在感。

直到楚悼王即位之後,為了重振楚國雄威,才決定進行改革。正巧,這一時期,魏國大將吳起,因為在政權鬥爭中被丞相公叔痤用計謀進讒言,遭受到了魏武侯的猜忌,不得已出奔魏國。正巧趕上了求賢若渴的楚悼王,兩人一拍即合,吳起就成為了楚國的令尹。在楚國推動了軍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改革。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吳起變法失敗

吳起變法基本上是對李悝變法的照貓畫虎,在楚國推行法治,並且改革選官制度,重視人才的選聘。然後對楚國軍隊進行了重要的革新,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收減百官和封君子孫的俸祿,以保證軍隊得到給養,加強訓練。

吳起的改革,確實幫助楚國在短期內走向了富國強兵之路,而且在之後抵抗魏國侵略中有過擊敗無敵於天下的魏武卒的案例。但是吳起並沒有時間和機會對楚國根深蒂固的貴族制度進行深度清理,吳起變法觸動了貴族的利益,所以在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被貴族聯合射殺於宮廷之中。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齊國變法招攬賢才

4、鄒忌改革

戰國中期,齊國在田桓公時期,廣招賢才,打造稷下學宮,開始慢慢發展起來,漸漸成為天下繼霸主魏國之後的二號強國,比楚國和秦國都略強一些。等到了齊國一代明君齊威王即位之後,為了謀求取代魏國成為天下霸主,於是決議學習魏國,進行軍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改革。

鄒忌變法和商鞅變法幾乎在相同時期,但是因為齊國本身富有,再加上人才眾多底子好,所以比秦國崛起要快很多。鄒忌在齊國推行法家制度,以比較嚴酷的刑罰來實現令行禁止,用烹刑誅殺了沒有政績、只知賄賂收買朝廷官員求得讚譽的阿大夫以及接受賄賂的官吏。

同時勸誡君王納諫,廣招賢才,放下門戶出身之見,重視個人才能,正是因為重用相貌醜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鄒忌、殘疾人孫臏等超級人才,幫助了齊國在十數年間國力實現了質的飛躍,超越了魏國,並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中兩次大敗魏國,取代了魏國成為天下霸主。

雖然鄒忌改革催生出了戰國中期的天下第一強國齊國。但是因為鄒忌改革並不徹底,並沒有讓底層百姓移風易俗,更沒有讓底層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只是因為齊威王明君在朝,所以法治被強行推開,等到後世君主威望下來之後,改革就面臨著重重困難,最終不了了之。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商鞅變法

5、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名聲最為響亮的一次重要的變法事件,即使放在整部華夏曆史上,其知名度也是數一數二的,甚至比後世的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改革更加著名,主要是商鞅變法催生出了一個強大的秦國,而秦國的影響力太巨大了,其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基礎,同時用軟文化將華夏緊緊的捆綁在一起。而秦朝的巨大影響又追溯到崛起階段的商鞅變法,也正因為此,商鞅變法成了家喻戶曉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

商鞅變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李悝變法,只是更為強調法治,而將百姓作為國家用以壓榨的生產和戰爭工具,沒有李悝變法時那麼有恩惠於民。商鞅變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頒佈墾草令,發展農業生產,鼓勵開墾,重農抑商,重塑社會價值觀,壓制貴族勢力,實行稅收制度,而且改變以前大家族聚居的政策,轉而實行小家小戶政策,增加稅收來源。

商鞅第一次變法,主要在於夯實秦國的根基,而商鞅第二次變法,則主要是助力於秦國崛起。首先是廢除井田制,確立土地私有制政策。然後在全國實行縣制,選用能臣為縣令,以縣丞為輔助,以縣尉統領一縣兵馬,國家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也是加強了國家的行政權力。統一國家的度量衡,重新登記人口造冊,移風易俗,遷都咸陽,加強與中原的交流,然後訓練新軍,逐步取代舊時代的耕戰制度。

商鞅變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一套強勢的法家制度,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國家行政的職能,乃秦國發展的百年大計,為秦國最終能夠脫穎而出一統天下奠定了物質和理論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申不害變法

6、申不害變法

戰國中期,地處中原腹地的韓國,在經過上百年戰爭後,吞併了鄭國,國土面積幾乎增長了近一半,進而躋身戰國七雄之列。但是即使如此,韓國仍然不算天下強國,為了變法圖強,韓昭侯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韓國,於是效法當年魏國用法家李悝變法而圖強,也重用了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申不害。

公元前351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為相,在韓國實行變法。申不害變法主要重術治,強調君主的統治之“術”,即任用、監督、考核臣下的方法。所謂的術,其實就是一種權術,說到底就是增加君王的權威,加強中央集權。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幾年,國家太平,兵力強盛,韓國也具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課制度,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但是韓國的變法治標不治本,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能力。

但是在韓國崛起階段,魏國卻對韓國有了想法,龐涓的魏武卒攻打韓國東部,韓國五戰皆敗,不得已求救齊國。然而齊國在救援途中,卻按兵不動,坐等韓國被魏國消耗殆盡,然後再出兵攻打魏國。韓國一二十年的積累,就這麼消耗一空,申不害的變法也就此化為一空。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胡服騎射

7、胡服騎射

相比於中原列國的變法,主要是改革政治體制和農業生產結構,偏居北方的趙國,則是主要以軍事改革為主,趙國從三個方向與北方遊牧民族接壤,特別是西北方向的婁煩,常年與趙國相互交戰。

趙武靈王時期,趙國一舉滅掉了婁煩,挑選婁煩騎兵中的精銳打造了一支比較強悍的軍隊。因為這支軍隊的戰鬥力遠勝於相同數量的趙軍,所以趙武靈王決定,實行軍事改革,也就是效仿北方遊牧民族,推行穿“胡服”、教練“騎射”的國策。

趙國因此迅速發展起來,軍隊戰鬥力也迅速提高,一躍而超過魏國,成為戰國末期三晉的領袖。趙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破林胡,收代地,鯨吞河套地區,一舉滅掉了中山國。

胡服騎射的影響力很深遠,最突出的一點體現在,此舉推動了我國從步戰走向騎戰的重要發展,同時影響了中原服飾的改革。不過胡服騎射算不上重要的文治改革,只是拔高了趙國的軍事實力,卻沒有幫助趙國的綜合實力實現質的飛躍,這也是趙國在後期大型會戰中,往往後繼乏力的重要因素。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改革的成就和影響

樂毅變法而滅齊

8、樂毅改革

戰國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或許就是偏居幽燕之地的燕國,這片苦寒之地,沒有給燕國提供建設強大國家的根本保障。燕昭王即位之後,深感燕國周圍強敵環伺,於是重用樂毅進行改革。

首先,樂毅效仿列國改革,對官吏奉行嚴格的考察制度,另一方面,加強選用有才能的人出任重要職務,以打破貴族之間壟斷官吏市場的局面。然後就是強化法治,加大力度推廣法律,加強對百姓的法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奴隸,增強了國家生產力和政府的財政收入。訓練新軍,著重進行戰法和紀律訓練,加強燕軍的戰鬥力。

樂毅改革效果比較明顯,在短時間內,幫助燕國在軍事和經濟上實現了自強。最突出地表現,燕軍在與五國伐齊之戰中,樂毅的燕軍為聯軍的核心力量,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僅餘即墨和莒兩城,幾乎就滅掉了當時的天下第一強國。

樂毅改革的侷限性也很多,主要在於,燕國本身就國小民貧,不具備成為大國的潛質,樂毅改革只是在天時地利人和外加其他列國的幫扶下,強行拔高了燕國的真實實力,並沒有讓燕國收穫真正的質變,特別是支援樂毅改革的燕昭王去世之後,燕國改革瞬間就回到了起點,如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