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科舉制度自隋朝建立以來,一共歷經了1300多年。雖然它有弊端,但是也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才子。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科舉制度期間,造就了唐詩和宋詞的輝煌,促進了文化的發展。而且它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和諧和政治家的統治。

在古代,科舉是選人才的重要方式,中舉是非常隆重的事情,特別是狀元,他會受到皇帝的接待,曾經有一句詩句是這樣描述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可見當時狀元們激動的心情,他們會衣錦還鄉,伴隨著熱鬧的鑼鼓聲,得意地回到家鄉,這可是人生的巔峰。

正是因為如此,狀元的後代也是增光的,他們會以此為為榮。但是由於近代中國社會的落後,封建制度的廢除,儒家思想逐漸不被人接受,狀元的名氣大大降低。很多狀元的後代都過得狼狽不堪。這裡要說的是一名乞丐牛師靜,他的祖上是著名的武狀元牛鳳山,可誰曾想到,他現在居然過得如此落魄。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乞丐”牛師靜被翻紅

在2016年的時候,一名乞丐在網上走紅了,他來自河南鞏義古成皋縣的明月坡村。在我們眼中,他穿得像“濟公”一般,破爛的帽子和衣服,而且還很邋遢,身上還發出一種刺鼻的味道,讓村民們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面對這樣的一個人,網友們也是表示很關注。別看他這麼破破爛爛,狼狽不堪,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身世。他的祖上曾經出過兩位進士是清朝道光年間,皇帝欽點的武狀元。

祖上是狀元之家

牛師靜的祖上是牛鳳山,據說,他在當年八個省份的比武中,在眾多強手中掙得第一,被皇帝封為武狀元。牛鳳山出生在貧窮之家,自小就沒有讀過什麼聖賢書。後來他去了當兵,這讓他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因為他表現突出,很多將士朋友舉薦他,去參加皇上的面試。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他很爭氣,比武中,面對強大的滿族壯士,在三米高的擂臺上打敗了他們,掙得了冠軍。因為他是漢族人,他嬴了,很多滿族官員很是不高興。他真的為漢族人長臉了,連皇上都拍掌叫好。

牛鳳山一舉成為了了武狀元,為漢人爭得了臉面。河北和河南的老百姓都很是崇拜他,都要為他建廟。在他的家鄉,也落成一座嶄新的狀元府,是當時鳳月坡最大的房子。所以在後來,他辭去官職之後,全家人都搬到這裡住。在那裡,他養兒育女,生活怡然自樂,也很樸素。

牛鳳山的大兒子牛思瑄也是不差的,牛思瑄在書法方面有極高的造詣,特別是在楷書書法方面,還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而他進士及第之後,他進入翰林院工作。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直到現在,他們仍然是鞏義人們心中的榜樣,以他為驕傲。但誰也沒想到,民國之後,因為各種原因,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科舉的地位逐漸落後,狀元也名聲大降。

後人思想不改變,變得落魄

在牛鳳山之後的一百年多年裡,後人一直依賴祖上的功德,生活過得很是愜意。他們有著幾百畝田地,僱人種著茶樹,他們就能坐享收成。但是後來在新中國出現了“鬥地主”現象,沒收了他們的土地,他們只能自力更生。

但遺憾的是,牛家很多人都沒能改變思想。他們習慣了自在的生活,根本不想出力氣幹活,導致家族越來越落後。牛師靜是牛家的後代人之一。開放之後,一些牛家子弟跟著村裡的人,一起到城裡謀生,承包一些土地,繼續過著農耕生活。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但是習慣了遊手好閒的牛師靜,不願意幹活,靠著族人的接濟,勉強還可以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牛家子弟已經搬離了這裡。最終,這裡只剩下一座空無一人的狀元府。

牛師靜的生活

慢慢地,狀元府只剩下牛師靜一人,他失去了族人的接濟。生活變得很困難,有時候餓了,就去挖紅薯吃,渴了就去池塘裡喝水。他沒有結婚也沒有兒女,一生孤獨生活。

後來一些發了財的牛家人想去接濟這位長輩,但是他根本不想離開。似乎狀元府成為了他一生的守護。只有在這裡,才能找到自己。但是此時的狀元府已經破爛不堪,他只能住在窯洞裡。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作為一個狀元的後代,他對祖先的敬畏之心還是很重的,牛師靜總會把狀元府的門匾擦得漂漂亮亮,不留一點瑕疵。

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出去討要食物,第一時間總會想到祭奠先祖。可以看出,他非常敬重祖先。奇怪的是,他總是不見蹤影,有時想見到他都很難。記者幾次想去採訪,都不見到他。

可能牛師靜的心裡也知道廉恥的。他不願意接受採訪,可能就是知道自身的問題。他不想要讓人幫助,如果不是無路可走,他是很少回來討要食物。有人建議當地部門,給老人一些幫助。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但部門的人早就登門拜訪過,願意給予牛師靜五保戶待遇,而且願意發放養老金。但是牛師靜卻什麼都不要。他不要錢財,甚至連米麵都不動。

雖然他很不入世,但是村裡的人對牛師靜的為人很是喜歡:他待人友善,總是笑臉相迎,和村裡人的關係很好。過年、過節的時候,都不會忘記這個獨自在狀元府生活的寂寞老人,願意與他分享。

探究原因

人們對牛師靜老人此生活的原因猜測也不少,一些人多次探訪去推測原因。認為,狀元府中有可能埋有寶藏。作為一介武狀元,牛鳳山不可能不給後人留點東西。牛師靜生活數十年,他就是要看護寶藏;有人猜測先人墓地埋在了這裡,牛師靜在看護陵寢,畢竟,這是老一輩心中的情結。

牛師靜:清代狀元的後人隱居狀元府,守護著祖宅,生活條件艱苦

網上也有很多聲音說:這是老人不上進的表現,所以導致晚年的困苦生活。但現在很多年輕人,認為這是超凡脫俗的表現——迴歸田園,嚮往生活。

其實對於牛師靜的讚美也好,嘲諷也罷,都已經是時代的過眼雲煙了,對於前人的事情瞭解就好了,不必要作過多的猜測,這是對前輩的尊重。不過生命是短暫的,我們還是應該更加積極樂觀地生活。

人生在於奮鬥,民族在於奮鬥。一個人可以過得頹廢沮喪,一群人卻不可以過得渾渾噩噩。生而為人,我們要胸懷理想,肩扛責任。為了子孫後代,為了國家社會。這是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