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公元1864年,曾國荃率領湘軍攻破天京,宣告了太平天國的滅亡,中國恢復了表面上的統一。對此,湘軍統帥曾國藩曾倍感欣慰,他常常欺騙自己,大清還可以中興。但三年後,一場密室會談卻讓曾國藩的心墮入了冰窟。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1867年的一天,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聊天,一下子聊到了天下的局勢。曾說:“京城中來人說都說,京師治安大壞,光天化日之下都有人搶劫。同時,城市裡乞丐成群,甚至還有婦女窮得沒有褲子穿。如此民窮財盡,該如何是好?

趙烈文回,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朝廷已有“抽心一爛”,必成土崩瓦解之局。由此,趙烈文推測,到時候天下必然大亂,不出五十年,清朝就要滅亡,而且將出現“方州無主,人自為政”。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曾國藩琢磨再三,說:“會否南遷呢?” 趙說:“恐怕直接滅亡,連東晉、南宋都不如。”對此, 曾爭辯說:“本朝君德比較正,或者不至於到這種程度吧。”

趙回答:““君德正,然而國勢隆盛之時,士大夫食君之祿報君之恩已經很多。本朝創業太易,誅戮又太重,奪取天下太過機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後君之德澤,未足恃也。”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聽完這句話,曾國藩嘆道:“我每天都盼望早死,就怕看到宗廟隕落。你不是胡說吧!?”趙說:“當著老師您,我雖善謔,何至以此為戲。”

趙烈文認為,滿清之所以會滅亡,主要原因就是“抽心一爛”,也就是說統治中樞已經爛沒了。滿清歷代君主透過勵精圖治,對中華有一定貢獻,所以才享有如此長久的國祚。

但是,這些君主所帶來的“德澤”,並不能掩蓋清朝開國所造成的、令人髮指的罪惡。因此,滿清只要滅亡,人心必然喪盡,不會有多少人懷念滿清,而滿清也不可能南遷,更難以復辟。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對於趙烈文的話,身居帝國高層、熟知天下利弊的曾國藩,自然是有心理準備的。然而他仍然試圖欺騙自己,他認為恭親王奕訢精明強幹,慈禧太后剛強,遇事能夠“威斷”,

應該可以避免所謂的“抽心一爛”。

同治七年七月下旬(1868年9月中),曾國藩被任命為直隸總督,成為“天子近臣”。當他會見了那些他曾寄予厚望的慈禧、奕訢等人後,卻驚恐地發現國家的頹敗遠遠超過自己原來的預料,而朝中上下皆為庸人,根本沒有力挽狂瀾的人才。

而最庸碌之人,莫過於慈禧。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剛到北京後,曾國藩就受到了慈禧的接見。到了宮殿,慈禧就開始有一句沒一句的向他問話,而她的問題卻沒有一個能夠提綱挈領、命中要害的。

慈禧太后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湘軍裁軍,幾乎所有問題都圍繞著這個展開。

作為滿洲貴族的代表,慈禧自然不希望漢人掌握兵權。然而對於洋務、改革等事關中華民族復興與崛起的問題,慈禧卻總是一筆帶過,壓根就不感興趣,這讓曾國藩十分失望。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正月十五,慈禧和同治小皇帝請群臣入宮吃飯,排場極大。皇帝和太后所吃的,花樣繁多,需要八人輪流來抬。大臣的菜品要差一點,但也需兩人來抬。對於宴會的細節,曾國藩不動聲色地記在了自己的日記裡,並寫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如此鋪張,家無不敗”。

當時百姓窮苦異常,慈禧等貴族臣僚卻過著酒池肉林一般的生活,這樣的國家能不亡嗎?

在北京待得越久,曾國藩就感到越失望,他在日記中尖刻地譏諷當朝人士。他說兩位太后“才德平常,見面無一要語”;皇上年齡小,還不好說;恭親王“極聰明而晃盪不能立足”,文祥“正派而規模狹隘”,倭仁雖有“特立之操”,但“才薄識短”。對此他悲嘆道:“權要諸公尚且如此,遑論其餘?”

幕僚說清朝50年內必亡,曾國藩不信,與慈禧長談後卻悲嘆:我信了

很顯然,曾國藩的眼光是毒辣的。慈禧的主要能耐是權術,但對於軍國大事卻一竅不通;恭親王有見識也很聰明,但卻沒有意志力,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至於倭仁等人,就是一群守舊腐儒,沒有絲毫用處。

從此時起,曾國藩終於相信了趙烈文的預言——由於“抽心一爛”,50年內,滿清必亡,而且這個趨勢是難以逆轉的。1911年,滿清滅亡,距離趙烈文預言的時間不過44年。而中國也像趙烈文預言的那樣“方州無主,人自為政”,出現軍閥混戰的局面。然而此時,曾國藩與趙烈文早已去世,對於他們來說,或許還是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