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一生諍諫“10萬餘言”,為何被三次蓋棺定論

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被稱為“老槓頭”的魏徵走完了複雜一生。履歷複雜,鬥爭的一生,給李密當過謀士,給竇建德當過軍師,輔佐過李建成,最終跟著李世民一生極言直諫多達“數十餘萬言”。與李世民君臣際遇,堪稱千古典範。

一代名相,一生諍諫“10萬餘言”,為何被三次蓋棺定論

魏徵的葬禮,李世民賞羽毛和軍樂儀仗隊為魏徵送行,命九品以上官員參加。李世民安排的豪華葬禮,沒有得到魏徵夫人的同意,所以皇帝賞賜都沒有接受,只用篷蓋圍幛之車載柩而葬,陪葬於昭陵。

李世民為魏徵之死悲痛不已,親自為魏徵撰寫碑文,並吟出千古名句:“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一代名相,一生諍諫“10萬餘言”,為何被三次蓋棺定論

俗話說得好:斯人已逝,音容永存,但已蓋棺定論!可是魏徵死後,並沒有蓋棺定論,三次反覆被李世民蓋了定,定了蓋。魏徵死了靈魂被折騰了幾回。

對魏徵的定論反覆有因,首先是魏徵生前兩次推薦人引起的。魏徵死後,因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謀反案,調查出侯君集,曾經被魏徵向李世民推薦過,侯君集被殺,魏徵因推薦侯君集的舊賬也要翻出來。

一代名相,一生諍諫“10萬餘言”,為何被三次蓋棺定論

這時的李世民還想起來,一個杜正倫也魏徵推薦的人才。杜正倫因為輔佐太子洩露李世民的話,而被貶職。歷史就怕巧合,魏徵向李世民推薦的兩個人才,一個被殺,一個被貶。胸懷再寬廣的人,也會想想,如果魏徵和兩人不是一黨,就是私交過好,這分明是魏徵的結黨營私的罪證。

李世民正為魏徵結黨營私的事還沒有找出理由!又有人打了魏徵的小報告。說魏徵是沽名釣譽之輩。原因是:魏徵的進諫書每次都給李世民的起居官(褚遂良)看。魏徵這個舉止說明了什麼?起居官就是負責紀錄李世民起居的官,記錄下來就是歷史。魏徵的進諫紀錄下成為歷史,進諫李世民的錯點也寫進了歷史,這樣魏徵名聲高了,但損害了李世民的名譽。李世民知道後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代名相,一生諍諫“10萬餘言”,為何被三次蓋棺定論

此時,魏徵死去剛剛三個月左右,李世民就來了第二次蓋棺定論。徹底推翻了對魏徵歌功頌德的第一次蓋棺定論。李世民後悔自己不該給魏徵書寫的墓碑,也命令衡山公主不能和魏徵的兒子結婚。

魏徵死了三個月,被兩次蓋棺定論。未曾想,兩年後,魏徵又迎來了第三次蓋棺定論。也就是貞觀十九年的秋天,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失敗,想起魏徵生前的勸告。此時的李世民,才感受到魏徵的一生忠誠。李世民用少牢(一隻羊、一頭豬)祭奠魏徵,樹立起推倒的墓碑。並號召大家向魏徵學習。

一代名相,一生諍諫“10萬餘言”,為何被三次蓋棺定論

魏徵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但一生也是複雜的一生。常言說:人死為大。魏徵最後連死後也不得安生。伴君如伴虎,生死都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