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皇帝,兵敗之際,怎會將親生兒女推下送死?

彭城大戰,劉邦率56萬諸侯軍攻打彭城,結果被項羽2萬輕騎兵打得大敗虧輸。彭城大敗後,劉邦西逃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長子劉盈和女兒,劉盈即後來的漢孝惠帝,女兒即後來的魯元公主。

一個皇帝,兵敗之際,怎會將親生兒女推下送死?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劉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自己的兒女後,先是把他們拉上馬車,但後面楚兵追得很急,隨時有被俘被殺的可能,劉邦嫌車上人太多,情急之中,劉邦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馬車。

身邊的夏侯嬰看到後,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拉上車,劉邦又推了下去,夏侯嬰又把他們拉上來,劉邦再次推下去,如此三次將兒女推下車如果不是最後夏侯嬰再次堅持把他們拉上來,惠帝和魯元公主的結果不外乎兩條:不為亂軍所殺,即會飢餓而死,總之一條,肯定沒命。

我們經常能看到狗哇、猴哇、鴿子哇,等等許多動物,它們在公路上被碾死後,活著的同伴往往守屍不離。前幾年有一條新聞說,在英國萊斯特市,一隻年幼小的天鵝被困河面的水閘下,天鵝媽媽沒法營救,但它一直陪在小天鵝身邊,時間長達兩天,直到小天鵝最後終於脫險。動物尚且如此,劉邦為了自己逃命,卻不惜拋兒棄女,毫無父親的慈愛之情,毫無為人的惻隱之心,他的自私和冷漠暴露無遺。

一個皇帝,兵敗之際,怎會將親生兒女推下送死?

劉邦為了自己逃難把自己的孩子三次推下車,這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真實度到底如何呢?我覺得這應該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司馬遷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就是在《史記》大部分篇章裡,能夠秉筆直書,對當朝開國皇帝劉邦,他當然有粉飾之詞,而更多的,便是他的春秋筆法,既有直白的評論,又有含蓄的影射,把劉邦性格中不論光明的還是陰暗的,不論道德的還是不堪的,都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既看到了成就霸業者的寬廣胸懷,又看到小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更至於不惜犧牲親人的毒辣心腸。

當然,劉邦有他的性格優點。在性格上,他豁達大度:比如,雍齒曾經反叛過他,但他稱帝后,卻封仇人雍齒為什邡侯;在決策上,他從諫如流:劉邦只要覺得是好建議,無論物件是誰,都會立即採用,即便是鄉里老頭董公攔馬而說的話,他都恭聽尊行;在用人上,他堅持五湖四海:他手下,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灌嬰是布販,樊噲是狗屠,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劉邦一視同仁,各盡所長。但這些,並不能掩蓋他道德上的瑕疵和虧欠,他對兒女如此,對父親也是如此。

有些人將劉邦拋兒棄女的這種行為解釋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多麼荒謬的開脫啊。是的,劉邦成了大事,當上了皇帝,開創了三百年漢朝基業,然而,這種功成名就的人,就一定身無瑕疵了麼?而事實是,恰恰是這種不顧家人、不管他人、一味追求自己私利的人,才能成就其所謂大事,因為他可以不顧家人、不管他人,面對目標,一往無前,所以最後才能成功。

一個皇帝,兵敗之際,怎會將親生兒女推下送死?

倘若為家人牽絆、為道德牽累甚至為法律束縛,這種人往往成不了大事,這也是皇帝大多出身流氓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