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1868年12月,曾國藩由兩江總督轉任直隸總督。朝廷任命下達後,曾國藩離開了南京,一路北上,來到京城——曾國藩在赴任之前,要先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當面謝恩,並接受太后和皇帝的訓示。

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清朝時期,交通落後,旅途漫漫。曾國藩經過舟車勞頓抵達京城時,已經是1869年1月了。

為了方便進入皇宮覲見太后和皇帝,1月25日,曾國藩住進了位於東安門外金魚衚衕的賢良寺。梁啟超所著《李鴻章傳》記載:“曾文正平江南後,初次入都陛見,即僦居於此。”這裡的“曾文正”,指的是曾國藩。曾國藩病逝後獲得了“文正”諡號。

無獨有偶,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也是住在賢良寺。

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說:“李鴻章之在京師也,常居賢良寺。”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李鴻章被朝廷革除直隸總督職務,只留下文華殿大學士閒職時,住在賢良寺。1900年,李鴻章進京參加《辛丑條約》談判時,住在賢良寺。《辛丑條約》簽訂後,李鴻章因為胃血管破裂病逝賢良寺,“本年以來,肝疾增劇,時有盛怒,或如病狂,及加以俄使,助天為虐,恫喝催促,於邑難堪,及聞徐壽朋之死,拊心嘔血、遂以大漸,以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薨於京師之賢良寺。”

賢良寺,顧名思義是一座佛家寺廟。不過,它最初不是寺廟,而是一座王府。它最初修建的地方,也不是金魚衚衕,而是位於今天王府井大街一帶。

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明朝時,朝廷在今天王府井大街一帶建造了十王府,作為未成年王爺的集體宿舍。清朝入關後,將十王府作為王公貝勒的府邸。雍正皇帝繼位後,將十王府賞賜給怡親王允祥,作為他的王府。1730年,怡親王允祥病逝,時年44歲。雍正皇帝為了獎賞允祥的功績,追贈諡號為“賢”,並允許怡親王的爵位世襲罔替。

允祥在病逝前,立下遺願,希望將怡親王府作為寺廟。雍正皇帝尊重允祥的遺願,花了4年時間將怡親王府改造為一座寺廟,還按照他的諡號,親自賜名為“賢良寺”。賢良寺裡設立了一座藏經館。雍正皇帝調派大批人手在藏經館裡校勘編纂了一部佛家經典著作《大藏經》。

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1755年,乾隆皇帝將賢良寺進行了搬遷,搬遷到今天的金魚衚衕一帶。根據乾隆年間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記載,賢良寺東起校尉衚衕,西鄰王府井大街,南起帥府衚衕,北至金魚衚衕,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比較原來的規模有所減少,但依然規模龐大,中路正門面闊五間,大殿面闊七間,左右配殿面闊七間,後殿面闊五間。

賢良寺裡有山門、碑亭、前殿、正殿、經樓、東西配殿、寮房等建築,還有一塊乾隆皇帝御書的心經塔碑。

賢良寺與皇宮相距很近,外省官員進京接受太后、皇帝召見,總是選擇住在賢良寺裡。曾國藩、李鴻章、康有為、沈子培、王病山等近代歷史人物,都曾經在賢良寺裡留下他們的音容笑貌。

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清末民初,京城不少富貴人家操辦喪事時,喜歡選擇賢良寺。因為這裡地勢開闊,還有眾多僧人,舉辦法事非常方便。基於此,在民國時期,這裡曾經被改造為殯儀館。北牆內是停放靈柩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賢良寺曾經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對遊客開放。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記載:“庭中古柏參天,老槐蔭地,清涼至甚。如夏季吾人苟置身廟中,就蔭涼下,盤膝而坐,以茶一甌,書一卷,祛斯炎氛。倦而拋書一覺,午夢初長,不知炎暑,怡然自得,則不啻又一桃園也……寺中有畫壁,畫工精緻生動,實臻上乘;藝術之佳,洵為近代所罕見。壁上系一羅漢像,左手下隱伏一白額猛虎,右手張一大扇,作飛揚狀,蓋喻隱惡揚善之意也。惜因年久,畫已模糊難辨矣。”

民國時期,人們常常將寺廟改造為學校。賢良寺也不例外。當時,賢良寺的配殿內開設了民眾小學。於是,這座百年古寺裡,傳出了朗朗讀書聲,與僧人們的悠悠唸經聲相映成趣。

1949年以後,賢良寺裡的僧人被遣送,改造為校尉小學(今東城區校尉衚衕小學)。賢良寺的主持吳金鼎成為校尉小學的第一任校長。

曾國藩、李鴻章進京覲見慈禧太后時居住的賢良寺,有何來歷?

近些年來,校尉小學進行了多次擴建,賢良寺的建築被拆除,至今已基本不存在,消失在歷史的煙雲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