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德國在一戰中並未被對手攻入本土,為何戰敗投降了?

疑問:德國在一戰中並未被對手攻入本土,為何戰敗投降了?

德國在二戰中是被從東西兩線直接攻入本土的。可以說最終在柏林的每條街道和地下室都被盟軍佔領,屬於是輸得徹徹底底無話可說。不過回顧一下此前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會發現,德國並沒有被佔領首都,甚至德軍在戰爭中的推進範圍,比戰前德國本土的面積還要大得多。而一戰的主要大型戰役也幾乎完全在德國本土之外進行。德國本土幾乎沒有因為一戰而受到直接的炮火破壞。甚至在實控領土方面還一度有很大的便宜。因為在1917年,沙皇因為頂不住而最終被推翻,此後俄國內部局勢混亂,最終十月革M爆發。內亂後的俄國非常虛弱。新生的政權選擇快速和德國達成和約而完全退出了戰爭。因此德國可以放心大膽地把原來用在東線的百萬軍力立即全部投入西線。而且因為是俄方主動妥協,德國根據合約,在東線的劃界方面也有很大收益。

等於是基本達到了東線作戰的目的。在集中力量於西線後,當時全球不少人都認為原本就疲憊不堪的英法肯定要頂不住了,德國因此在東西兩線都會獲得勝利。一戰的結局將以德軍的全勝而告終。可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一戰的結局卻是恰恰相反,德國最終簽訂了戰敗投降的協議。數百萬陸軍被完完全全地解除了武裝;百萬噸級的海軍也完全自沉。一度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成了恥辱的戰敗國。這種在一戰後期的魔幻結局,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其實一戰在1914年爆發後,歐洲本部的同盟國就只有德國和奧匈帝國。原先的義大利突然反水,最終形成了全歐洲,甚至到後來發展成了全世界一起圍毆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局面。很明顯,德國方面對此有預估不足的重大缺陷。奧匈帝國本身實力有限。因此同盟國的真正作戰主力就是德意志帝國本身。

儘管在西線同時面對英法兩大當時的世界一流強國;東線又面臨面積廣大的沙俄。但是德軍憑藉相對精良的裝備和高素質的職業軍隊,仍然可以兩線同時對敵。在西線,採用施裡芬計劃,在西線迅速壓縮英法聯軍,奪取了部分戰場主動權。不過英法畢竟是當時的超強,而且動用舉國之力,不惜代價的苦戰。而且英國海軍有不可動搖的優勢。因此德軍在西線很難速戰速決,最終在絞肉機一般的凡爾登和索姆河戰役之後,德軍的進攻銳氣受挫。最終把運動戰發展成了純粹拼消耗的陣地戰。不能速戰速決,戰爭日益曠日持久。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這對相對孤立和資源有限的德國顯然是不利的。在西線後期無大的進展的情況下,東線反倒進展不錯,德軍甚至反推到沙俄本土境內。最終導致俄國崩潰並且退出了戰爭。也就在德軍馬上就要看到西線也要有勝利的苗頭的情況下。沒想到美國這個生力軍突然加入英法一方參戰。西線的數百萬德軍,

疑問:德國在一戰中並未被對手攻入本土,為何戰敗投降了?

疑問:德國在一戰中並未被對手攻入本土,為何戰敗投降了?

當然不會特別怕沒有什麼作戰經驗的,新來的美軍這種菜鳥部隊。但真正的可怕之處,是當時的美國向英法大量的貸款並且無限制地提供戰爭繼續的後勤物資。因此西線的英法美聯軍的前線供給越來越好;有熱飯有咖啡。而對面戰壕裡的數百萬德軍卻因為後勤不繼,常常處於半飢餓狀態。更可怕的是數年的戰爭讓德國本土的經濟也開始崩潰,國內也開始鬧饑荒。於是德國內部同樣出現了和沙俄類似的亂局;德皇被迫下臺!德意志帝國在沙俄之後也崩潰了。既然皇帝都不在了,為其賣命的前線數百萬德軍認為也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於是選擇了承認戰敗。由此可見,一戰中的德國並非輸在軍事上,而是最後輸在了整體實力不夠和後勤不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