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

二首古詩

【文化】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

邢臺大開元寺,位於邢臺城市的中心地帶,這是城市中的安靜之所,不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都是一所貨真價實的“城市山林”。

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另一首:

莫厭追歡笑語顏,尋思離亂好傷神;閒來屈指從頭數,得見清平有幾人。

這二首古詩是一個叫鍾離權道人寫的,當時寫在唐邢州(邢臺)開元寺內的牆壁上,這說明開元寺不僅是僧人的居住修行之所,還是道家喜歡的一處幽靜之處。佛道文化也為邢臺大開元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鍾離權先生

【文化】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

鍾離權,又名漢鍾離,字雲房,漢京兆咸陽人。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佛祖統紀》卷四十二說:鍾離權,字雲房。自稱漢時遇王玄甫,得長生之道。避亂入終南山......

在《宋史》和《宣和書譜》《列仙全傳》等古書中也都記載著鍾離權的事蹟。《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三十一說:鍾離權的道號是“和穀子”,一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生時有異相,及壯仕晉為大將,後迴心向道,一老者“授以長生真訣,赤符玉篆,金科靈文,金丹火候,青龍劍法”,學得“長生訣”。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

宋代靖康年間(1126-1127)宋欽宗封鍾離權為“正陽真人”,元代至元六年正月(1269),元世祖忽必烈褒贈“正陽開悟傳道真君”。

還有一種說法,鍾離權為唐朝人,與呂洞賓為同時代人,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鍾離權在民間很受歡迎,流傳的藝術形象為鍾離權手拿扇子,袒露大肚,樂呵呵的胖子,以突出其散仙的風度。後人或以“漢”字屬下讀,故有 “漢鍾離”的稱呼。

不管他是哪個時代的人,是漢,是唐,這道人的生活年代都距我們今天,從時空上講很遠很遠。而在這很遠的歷史時空間,上千年的距離,無論是何人、何地、何時,每當提起邢臺大開元寺時,總要吟味這兩首古詩,從而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遐想,去探索邢臺大開元寺的歷史。

邢臺大開元寺的傳奇之處,就在於這兩首詩。是鍾離權雲遊到唐邢州(邢臺)開元寺時,尋高僧不遇偶感寫下來的感懷詩。

追根問底

【文化】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

這件事並非近現代文人編造的,而是記錄在《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十五,原文是:

鍾離權,邢州開元寺一僧院壁,有五代時隱士鍾離權草書詩二絕,筆勢遒逸,詩句亦佳。詩曰:‘得道真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其二曰:‘莫厭追歡語笑頻,尋思離亂可傷神。閒來屈指從頭數,得見昇平有幾人?’後劉從廣知邢州,訪此寺,遂命刊勒此詩於石。

鍾離權的開元寺題壁詩,後被收入《全唐詩》中。宋仁宗時(1010-1063),相州觀察使劉從廣於皇祐四年(1052)九月九日在邢州(邢臺)開元寺立碑刻石,並賦詩一首:

見錢如患真仙子,遇色如忌仇大夫。養氣氣如龜喘息,煉形形似鶴肌膚。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細尋思,長生不死由人做。

鍾離權邢州開元寺題壁詩,歷代金石著述都有收錄,其中在《金石分域編》記載為“宋皇祐四年九月立”。同時又收入明代人楊慎編寫的《法帖神品目》中。

一個鐘離權,自言生於漢代,自稱漢鍾離,可又言是八仙之一。他的詩作收錄於《全唐詩》中,後人有考證為五代後漢人,詩作碑刻完成於宋皇祐年間。據宋代《宣和書譜》記載說,不知他為何時人氏。唐邢州開元寺的題壁詩刻石卻出現於北宋年間,此道仙人,又為何把行草書跡遺留於邢州開元寺院壁之上?亦真亦幻,亦人亦仙,其種種神秘靈異,正是後人津津樂道的根由。

清代光緒年出版的《邢臺縣志》在提及這二首題壁詩作時,又作了如下記載:“邑人傅梅刻石,跋其後雲:唐鍾離權,世所稱得道仙也。有邢州開元寺題壁二詩,時代既遠。邢人無知者玩詩意重傷離亂之民,遐想清平之世,則亦非世外人矣。”

這個記載又增加了新的謎團,鍾離權是塗抹題詩還是感懷度人,如此種種,說來傳去,道令此二首詩的寓意更為深奧。宋代人將這二首詩刻碑立石,或是在宋代時仍為手題,到元時才改石刻?邑人傅梅重新勒石刻銘,這樣使邢臺大開元寺的鐘離權題壁詩更顯珍貴了。

有何因緣

【文化】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

大開元寺的文化,自那個時期開始,這個與歷史步伐共振,發出了最有強力的生命。

明代嘉靖版《順德府志》寺觀條是這樣記載:大開元寺,在府治東北隅,唐開元時建,金元時繼修,元世祖兩幸於此,賜額曰大開元寺。洪武間僧綱司寓焉,都綱繼□,副都綱繼騰重修。

各種地方誌史書記載,邢臺大開元寺在唐宋時期稱作邢州開元寺,元代稱邢州大開元寺或順德路(府)大開元寺,明清時稱順德府開元寺。據考證,開元寺名稱最早見於唐開元26年,距今已有1272年的歷史了,在開元寺內至今還保留有唐代的經幢。

開元寺在歷史上與文化結下緣分,撞擊出燦爛的光彩,成為中國禪宗的重要道場。

寺建於何時?一說始建於後趙石勒年間,是佛圖澄所建的“襄國中寺”。一說建於隋代,是隋文帝時興塔供舍利的“泛愛寺”。又有說是禪宗二祖傳缽之地。在這裡出土的碑文證實,這還是給六祖慧能立碑之寺,是七祖神會大師駐錫之地,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大開元一宗”賈菩薩宗的祖庭。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州開元寺召開資戒大會,一時間受具足戒僧侶竟達到十萬人,明代之時間,雖說那時的開元寺已經逐漸衰落,但當住持法師講授佛法教義時,仍有千人云集於此。據《邢臺縣志》記載:“每當朝暾初上,暮煙繚繞,僧人奉經,撞鐘之聲遠聞數里。”所以,古代的邢臺開元寺堪稱中國北方的一個佛教文化中心。

康熙版《邢臺縣志》引宋人陳振所撰寫的《敕賜開元寺園照塔記》,開元寺:“......為二祖傳缽之地也”;又為“......趙州授衣之境也,有祥光異氣......”;三“此佛圖澄咒龍之崗也”。荷澤神會大師兩次在開元寺為六祖慧能立碑,元代萬安菩薩修建普門寶塔,元世祖忽必烈賜額為大開元寺,成為大開元宗的祖庭。開元寺唐十六面經幢、後梁經幢、金代大鐵鐘堪稱開元寺鎮寺之寶。明人李京將開元寺“古剎春遊”列為順德十二景,說:“東開元寺,創自唐。萬安和尚闡揚佛教,建木浮圖,高五十丈,中可容數千人。金元時,火焚其頂,又鏟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蓮,名五華殿。柏數十株,合抱圍。正月十六日,販農器者雲集成市。合邑之鄉民之力農者,爭售其器,亦有婦女遊,竟日而罷。”並作《古剎春遊》七律一首:“大剎開元自昔稱,琳宮紺宇尚層層。此時象教終難問,舊日浮圖不可登。鍾閣雲深龍護寺,香臺地古佛留僧。嬉春四遠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民國時期編纂《邢臺縣志》時,開元寺“野寺鐘聲”列為邢臺八景之一。

滄桑已變

【文化】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

歷史悠悠,歲月滄桑,邢臺大開元寺有過輝煌,也難免有過磨練。然而這千年古剎以堅韌的生命力終於走到了今天。邢臺大開元寺,現在不僅僅是一處宗教活動場所,也是邢臺歷史文化發展程序中的一個見證。

點個在看,傳播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