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的橫財?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飛來的橫財?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客官你好,我是掌櫃呆子。

可能大家都知道鼎鼎大名的王陽明,陽明先生本名叫王守仁,心學的開創者,一代聖人,給我們留下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生傳奇。

陽明先生他爸王華也不是一般人,雖然沒有進入聖人之列,但高尚的品質也是一代人的楷模!

公元1446年,王華出生在浙江餘姚一個富裕家庭,老王家家庭條件不錯,他從小就飽讀詩書,和許多小神童一樣,讀書也過目不忘。

小時候讓王華小朋友名聲大噪的不是老天給的天賦,而是他自我修煉的品格。

王華小朋友六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到河邊和小朋友玩泥巴去了,小朋友歡聲笑語地玩著,突然看到一個大漢,身上散發著一股酒氣,踉踉蹌蹌走到河邊。

醉漢隨手把手上的布袋扔到一邊,用兩把水洗洗臉,然後掉頭就走了。

小朋友們也都沒在意,自己雖然沒喝醉過,但醉漢可沒少見。

天色漸晚,小朋友們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王華也準備去河邊洗洗手,然後回家吃飯,玩了半天,小肚子咕咕直叫。

飛來的橫財?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01.

走到河邊時,王華髮現了一個布袋,他好奇地開啟一看,可不得了,裡頭足足有幾十兩黃金,這不是一筆飛來的橫財嘛,天上掉超級大餡餅啊!

此時,四周無人,醉漢早已經走遠了,真是天時地利人和該王華小朋友發一筆橫財。

王華看著滿袋的金子開心地笑了笑,就麻利地把布囊拿起來,放在了小河的水裡頭,然後坐在河邊等。

王華那麼小,就知道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

王華等的這個心累啊,天都黑了,才見那個清醒了的醉漢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在河邊仔細找了找,發現什麼都沒有,不禁放聲大哭。

六歲的王華,睜大了眼睛看了看,確定是那個上午丟錢的大漢,才指給他看河裡的那個布袋。大漢趕快從河裡把布袋拿出來一看,金銀珠寶都在,一兩金子不缺,高興壞了。

他知道是王華小朋友拾金不昧,這個感動啊,拿出一錠金子感謝王華。

王華摸了摸餓了半天肚子,撇了一撇嘴說:“你這一袋子金子我都不要,我豈會要你那一錠金子?”說完,揚長而去。

這一舉動,讓王華聞名鄉里。大家說;“老王家那孩子,真了不起,品德高尚,長大以後一定能有出息!”

王華一直都是三好學生。也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就連他媽媽都懷疑王華是“別人家的孩子”,王華非常自律好學,異於常人。

飛來的橫財?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02.

王華酷愛讀書,每天就在家裡研讀儒家經典。所以,他就成了一個標標準準的小宅男,而且宅得非常厲害。

小朋友們找他玩兒,他不去,就在家裡頭讀書。春天來了,小朋友都跟著大人出去郊遊,他還不去,依然在家裡頭讀書。

他媽媽看著孩子這麼認真,既欣慰又心疼,就對他說:“你今天就放放假,出去和小朋友春遊去吧,別讀書了,別太累了,得適當地放鬆一下。”

可是王華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一般人只想玩,不想學。他正色對母親說:“大人誤矣,觀春何若觀書?”就是說:“觀春重要,還是觀書重要啊?”

王華的話讓母親都很慚愧,兒子的境界太高了,熱愛學習無法自拔,我當媽的水平有待提高啊,而後自我檢討說:“兒是也,吾言誤矣。”

“養浩然正氣,極天地大觀。”

十四歲的時候,王華和我們小時候一樣到外面求學住宿,他和一幫同學住在山裡的龍泉寺,在那裡讀書學習。

同學裡有幾個紈絝子弟,加上正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就經常欺負寺廟裡的僧眾,尤其喜歡欺負那些小沙彌,幾個調皮的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

小沙彌們懷恨在心,打算扮成鬼的樣子,來嚇唬這幫孩子。折騰了兩天,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嚇跑了,大人聽說這個地方有鬼也急著都把孩子接回家去了。

到最後,就剩一個王華自己一個人留在寺廟裡。

飛來的橫財?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03.

深夜,王華依舊拿起他快翻爛了的書在讀,陸深在《海日先生行狀》裡面是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況:

“或瓦石撼臥榻,或乘風雨雷電之夕,奮擊門障。僧從壁隙中窺先生,方正襟危坐,神氣自若”。

無論大家怎麼折騰,裝鬼也好,扮神也好,絲毫不影響王華看書。王華這麼聰明,估計早已看穿了一切,只剩下一些小沙彌在哪自導自演。

【 簡單點,扮鬼的方式簡單點,遞進的情緒請省略,你們又不是個演員。別設計那些情節。

我沒回家只想看看你們怎麼圓,你們假扮得太表面,像沒天賦的演員,我一眼能看見。該配合你們演出的我,視而不見,在逼一個愛讀書的人,即興表演。

什麼時候,你們換位思考一下,順應思路去改變,看看你們那些拙劣的表演,幹嘛演出細節,我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延緩厭倦。(本人自己改編的薛之謙的《演員》)】

後來,龍泉寺這個地方再也沒鬧過鬼了,據說都是被王華一身正氣給壓的。

“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高名名喪人。”

王華這名氣越來越大,有些人就想試試他,他是真高尚,還是偽君子?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我看他行不行?

作者介紹:呆子,95後男生,一個熱愛生活到瘋狂且有趣的精進主義者。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楊一清著《海日先生墓誌銘》、陸深著《海日先生行狀》、酈波著《五百年來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