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範疇的由來,華胥氏的歷史淵源,華胥氏的歷史影響有哪些?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人們都稱自己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其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皆屬中國。華者,初源華胥氏(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故而稱之為中華。而炎黃其實是兩個人, 黃帝,軒轅氏。炎帝,神龍氏。這篇文章我們主要了解黃帝,軒轅氏。

黃帝簡介

軒轅 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 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父親,少典:據說是少典國的國君。一說,名祁昆,或啟昆。母親,附寶: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黃帝。妻子嫘祖:一作“累祖”。西陵氏之女,是黃帝的元妃。嫘祖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生玄囂(即青陽、少昊,一說其生母為女節)、昌意。女節:方雷氏,黃帝次妃。彤魚氏:名麗娛,回邛,炎帝之女,黃帝第三妃,負責人們的飲食住行。被後世尊為烹飪始祖。生夷鼓。嫫母:面貌醜陋,但為人品德賢淑,性情溫柔,為黃帝第四妃,曾幫助黃帝大敗炎帝、殺蚩尤。生蒼林(一說蒼林即夷鼓,為肜魚氏所生) 黃帝(前2697-前2599年)本姓公孫,長居 姬水,因改姓姬,居 軒轅之丘(在今河南 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承前啟後中華文明的先祖。傳說中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共主, 五帝之首。根據史記記載五帝分別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中華文化範疇的由來,華胥氏的歷史淵源,華胥氏的歷史影響有哪些?

軒轅皇帝圖

軒轅黃帝的由來

由於常年累月的遷徒遊牧生活,各種笨重的東西都要人擔肩挑,每遷移一次都給先民們帶來極大痛苦和不便。遇上女人生孩子,老人生病,更是叫若連天。黃帝為此事也是經常唉聲嘆氣,但又不得不遷移。有一次,黃帝帶領他的先民遷移到北方黃土高原。這裡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於長期生存。他們剛剛居住下來,有一天突然狂風大作,黃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樹,個個藏身,以防狂風捲走,黃帝只顧別人的安危,不料,自己頭上戴的遮太陽的大圈帽,被狂風吹掉。他連忙抓住一棵小樹,就地蹲下。黃帝發現他的大圈帽被狂風吹得就地滾動,並不倒地。這是啥原因呢?黃帝砍了一根樹枝,紮成圓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滾了不到一丈遠又倒了。黃帝自小就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後,再紮了一個圓圈,給兩個圓圈中間紮了個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長樹枝,把兩個圓圈紮在這根樹枝的兩頭,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這次雖然沒有倒,滾不了多遠就停下來。這時,常先、風后、倉頡一起走來,問黃帝在幹什麼?黃帝把剛才發生的事向三位參臣訴說了一遍。智多謀廣的風后,連忙剝了一條樹皮,拴在兩個圓圈中間的橫杆上,一手拉著往前走,兩個圓圈一直滾動著,並未倒地。黃帝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過來。他叫常先再扎兩個同樣的圓圈,四個木圓連在一起,好比四個車輪,穩穩當當向前滾動著,再也不怕倒地。風后看後,好像腦子裡一下也醒悟過來,他命常先去採石場弄兩個圓形石盤,中間鑿個洞。不到半天工天,兩個圓形石盤就做成了。風后從中間橫安一根木棍。木棍中間綁了一條草繩,叫常先拉上使勁往前跑。後邊跟隨了一群先民看熱鬧。倉頡連忙向黃帝說:我給這個東西起個名,叫做“車”。黃帝沉思了半天,表示同意。車,對力牧這個人來說,產生了極大興趣。他徵得黃帝同意,命所有先民;一人制作兩塊圓形石頭盤。大小規格要一樣。不幾天,圓形石頭盤造得堆積如山。常先命先民,四個圓石盤安裝一輛車,全部安成後,黃帝召集所有先民前來觀看錶演。中華民族第一個地上運載工具——車輪,就這樣誕生了。它是當今世界上所有車輪的前身。隨著生產力不斷髮展,車輪也由石頭改作為木製車輪。有了鐵器以後,車輪由木製又改為鐵車輪,成為遷徙遊牧生活中的運載工具,大大減輕了先民們體力勞動。力牧在車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打仗用的“戰車”。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這個功勞,倉頡和各位大臣商議;命車為“軒轅”。因黃帝當時還沒有一個正式名字,就以“軒轅”命名,作為黃帝正式名字。這就是“軒轅”的來歷。黃帝自從被先民們擁戴為尊長,還沒有一個正式“職稱”大臣們先後給黃帝起了很多尊稱,黃帝都不同意。最後,還是黃帝自己決定。黃帝發現土是黃色,土能生萬物,土是人們生存的唯一依賴的靠山,先民們又是黃面板,所以,就確定他的尊稱應該稱“黃地”。從此,“軒轅黃地”就這樣定下來。到殷商時代,一些文人覺得把祖先稱“黃地”很不雅,他們藉故“地”和“帝”是諧音,就把“黃地”改為“黃帝”。“軒轅黃帝”從此就這樣沿用下來。秦以前,各國諸侯都害怕觸犯祖訓,有損祖德,輕易不敢稱自己為“帝”,只好稱王、稱霸。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自己“始黃帝”。但他也沒有敢沿用這個“黃”,只好用了白王“皇”。

黃帝統一政權的戰爭

阪泉之戰

阪泉之戰是華夏集團內部兩個同源共祖的遠緣親屬部落間的一場爭雄的戰爭。在口耳相傳的譜系中,他們的先祖都是從與有嶠氏互為婚姻集團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兒氏族,一個發祥於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遊西偏北的杜林,於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個發祥於姜水,在今陝西境內的渭水上游一帶,今寶雞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數千年的歷史程序中,這兩個古氏族日益繁榮、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兒氏族,發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發展,開闢新的生存空間。距今五千年前登上歷史舞臺的黃帝和炎帝,就是東向發展,到達今河北、河南的姬、姜兩古族的後裔。由於參戰的兩個部落都有很強的實力,戰爭的規模頗為壯觀,開戰後,黃帝率領“熊、羆、狼、豹、貙、虎”六部軍隊在阪泉之野與炎帝擺開戰場,六部軍隊各持自己的崇拜物為標誌的大旗,黃帝作為六部統帥也持一面類似“大纛”之旗,別開了陣勢。首先,炎帝在黃帝沒有防範的情況下,先發制人,以火圍攻,使得軒轅城外經常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應龍用水熄滅火焰,黃帝帥兵將炎帝趕回阪泉之谷,囑手下士兵只和炎帝鬥智鬥勇,不傷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豎起七面大旗,擺開了星斗七旗戰法。炎帝火戰失利後,面對星斗七旗戰法,無計可施,一敗塗地,躲回營內不敢挑釁。黃帝仰慕炎帝的醫藥和農耕技術,決心與他攜手建立文明國家。他在炎帝營外擺陣練兵,千變萬化的陣法層出不窮,星斗七旗陣,讓炎帝計程車兵看的眼花繚亂,在長達三年多的操練中,使各部的戰鬥力逐漸增強,而炎帝利用崖頭作屏障,只能觀望陣勢。然而,黃帝在這三年多的時間內,一邊以星斗七旗戰法練兵做掩護,一邊派人兵日夜掘進,早將洞穴挖到炎帝營的後方。忽一日,黃帝兵將突然竄出,偷襲了炎帝陣營,活捉了炎帝。

冀州之戰

蚩尤和夸父逃脫後,他們手下的81個小頭目中有21個被俘,其中有兩個俘虜,一個叫蠻角,另一個叫利石,試圖逃脫,但是沒有成功,被應龍抓住。軒轅的部下一致認為要殺了蠻角、利石二人,但軒轅認為:大家不要搶奪別人,更不能隨便殺人。我們都應該以禮相待,和平共存,你搶我殺,對誰也沒有好處。所以決定將所有俘虜,一個不殺。並命人把食物,分發給所有俘虜。又命蠻角和利石兩人負責把全部傷病俘虜帶回去。蚩尤和夸父見軒轅將被俘人員全部放了回來,大吃一驚。蠻角和利石一再對蚩尤講軒轅的仁義。蚩尤聽著就怒氣衝衝地一腳踢開蠻角,一斧砍死利石,蚩尤氣急敗壞。其餘的被俘人員,一看心驚膽戰,暗暗流淚。蚩尤又命夸父把軒轅放回來的所有被俘人員,全部押解到冀州修築城池,不許他們和其他人接觸,更不許和親人見面。蚩尤卻又說軒轅如何殘酷地殺害被俘人員,他要求部下牢記這筆“血債”,加緊練武,準備復仇。蚩尤卻又將蠻角的妻子霸佔,蠻角的妻子不認識蚩尤,又打了蚩尤。蚩尤氣急,將她殺害。想到這裡,蠻角趁著天黑人靜,投奔了軒轅。涿鹿之戰軒轅和他的眾臣聽完蠻角的苦難遭遇,怒火滿腔。他們根據蠻角提供的情報,認為攻打冀州,只能智取,不能硬拼。商議了三天三夜,決定在九月九日,奪取冀州。蚩尤發現蠻角失蹤後,知道凶多吉少,便和夸父商議,把駐紮在冀州城內的軍隊,多一半交由夸父率領,悄悄撤出城外,埋伏在涿鹿之野,以防萬一。城內留下的軍隊,加緊冶煉銅鐵,死守冀州。九月九日是重陽。蚩尤最怕晴天,清早一起來就爬上冀州城牆觀察動向,他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細細檢視,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現象。當他正準備下城的時候,突然聽到城外遠處一片呼救聲。蚩尤回頭一看,見一群披頭散髮的女人,手提肩揹著東西,邊跑邊喊:“救命呀!軒轅軍隊搶人啦!”蚩尤再朝遠處一看,確實有幾十名軒轅部下的人,在後面追趕,他立即命令守城門的部下把城門開啟,讓這群逃命的女人進城。又命城上的軍隊,立即舉弓射箭,擋住軒轅軍隊的追趕。這群逃命的女人一進城門,突然一下子全成了勇猛計程車兵,原來他們是男扮女裝的軒轅軍隊。他們手執石斧,猛殺猛砍,把守城門的蚩尤士兵一個個砍翻在地。夜間偷偷埋伏在冀州城外的軒轅軍隊,聽見牛角號聲,知道城門已開,便從草叢中、樹林裡一躍而出,衝進冀州城。蚩尤一看,知道中計,來不及抵抗,便迅速率領殘軍從北門逃跑。軒轅和蚩尤以前在冀州雖然已打過十多次仗,但都未能取勝,只用了一個早上,就大破冀州。在這次戰鬥中,蚩尤軍隊傷亡並不大,最大的損失是冶煉成的銅鐵,製造成的銅鐵兵器,被軒轅軍隊全部繳獲。從此,軒轅的軍隊也有了銅鐵兵器,結束了石刀石斧的時代。

涿鹿之戰

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本著同一聯合體應互相救助的原則,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涿鹿之戰的戰場在何處,仍未有定論,《逸周書》所謂“中冀”,或為冀州中部,大體約在靠近今冀魯豫三省接界地帶的河北境內。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旱魃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黃帝的勝利得來不易,而勝利以後,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難,不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覆上”,應龍參戰以後,也“不得覆上”,天上“無復作雨者”,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近代環境考古告訴我們,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環境又一次大變化時期,不斷升高的氣溫,持續不斷的冰川融化與降雨均驟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後,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遺蹟,以後,距今4700年開始又發生了小的波動。涿鹿之戰中,那些被巫術呼喚來的暴風雨及其後的乾旱,正與氣候由平穩到發生波動的情況相合,可見這些神話不是全無根據的,它確實濃縮了對過去的回憶。涿鹿戰爭之後,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漢族佔全國人口的94%,佔世界人口約1/5,這不能不說與華夏族的始祖黃帝的功績有一定關係。漢族本由華族發展而來,而華族是由夏族數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中華文化範疇的由來,華胥氏的歷史淵源,華胥氏的歷史影響有哪些?

涿鹿之戰

黃帝對人類的貢獻

黃帝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實行以法治國,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命力墨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面,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製陶方面,製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冶煉方面,鍊銅,製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鍾、銃。建築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面,製造舟楫、車、指南車、記裡鼓車。兵械方面,製造刀、槍、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雲梯、樓櫓、炮、劍、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飯、酒、肉、稱尺、鬥、規矩、墨硯、几案、氈、旃、印、珠、燈、床、席、蹴踘等。

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黃帝的出現改變當時以小部落,小部族為依託生存的模式,整合當時所有小部落,合為一體。並且發明開創文明,建立制度。從而形成了誕生了一個新的種族,華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