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縣令,曾橫掃印度卻沒用一箇中國兵,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

盛唐是我國史上非常強大的一個朝代,向唐朝朝貢的國家達到了300以上,《新唐書》記載:“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

他是唐朝縣令,曾橫掃印度卻沒用一箇中國兵,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

貞觀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派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來到唐朝,唐朝皇帝善待了印度使者,並於第二年派出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作為副使,跟著正使李義表出使印度,兩國進行友好往來。

647年,王玄策作為正使,帶著30來人出使印度,本來還以為一如往常兩國相親相愛來往,沒想到的是這一年中天竺王去世,印度國內紛爭四起,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王玄策的30人被那伏帝阿羅那順的軍隊擊敗,也因此喪生。

他是唐朝縣令,曾橫掃印度卻沒用一箇中國兵,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

王玄策突遭這變故,又僥倖逃生,回唐朝搬救兵幾乎不太可能,但是王玄策想到印度周圍的國家也都向唐朝朝貢,依附於唐朝,只要發文徵召軍隊,必定助他一洗前恥,王玄策也確實徵召了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騎兵。

雖然這是一支重組軍隊,也不是身經百戰的精兵,王玄策也是頭一次領兵,但王玄策還是雄赳赳的帶著8200人攻向了印度,戰術還是有的,以少對多,智取很重要,王玄策和印度的軍隊打了三天,最終將印度打得落花流水,阿羅那順和他的王室還有軍隊12000人被俘。

他是唐朝縣令,曾橫掃印度卻沒用一箇中國兵,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

周圍城邑見唐朝使者如此“神威”,紛紛投降,共計580座,東天竺王尸鳩摩也給王玄策送來了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上其他寶物,迦沒路國也進獻異物和地圖,請求賞賜老子像,印度全國震驚不已,再不敢造次。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王玄策帶著12000俘虜,20000余車馬浩浩蕩蕩的回唐朝了,不過唐朝皇帝並沒有將印度當回事,王玄策在印度獲得的勝利雖然在印度等附近國家傳的沸沸揚揚,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但在唐朝卻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畢竟唐朝能文善武的人實在太多了。

他是唐朝縣令,曾橫掃印度卻沒用一箇中國兵,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

若是有其他將領去了,見印度如此造次,恐怕既不會讓唐朝使者團命喪印度,還會打得印度滅國,不過唐太宗還是將王玄策封為了朝散大夫。後來王玄策又多次出使印度,在印度很是享有美譽。

他是唐朝縣令,曾橫掃印度卻沒用一箇中國兵,印度至今都不願回憶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王玄策沒用一箇中國兵橫掃印度,最終也沒有獲得一個大的官職比較可惜,但是事實上王玄策並沒有埋沒自己的才華,他所獲得也足以讓他享用一生,想必他自己也是感到寬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