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漢人越來越打不過異族了?真相史書不會告訴你

中國57個民族,哪個民族最會唱歌,不論哪個民族得第一名,但是一定不會有漢族。中國57個民族,哪一個民族最彪悍?蒙古人能摔跤騎馬,藏族人彪悍、能馴養藏獒,漢族能幹嗎呢?可能就出來吟詩作對、寫寫毛筆字。和其他民族相比,漢族怎麼顯得格外柔弱呢?在這之前,漢族絕對不是這樣的。

為何漢人越來越打不過異族了?真相史書不會告訴你

先說漢人主導的第一個王朝,大漢王朝。當時的漢人不僅國力鼎盛,面對外族侵犯也是兇猛至極,毫不退讓。我們熟知的漢朝大將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帶領部隊深入達摩,把匈奴趕回他們的老窩,讓匈奴不敢再侵犯漢朝領土。在衛青和霍去病之後,還有班超,他甚至把匈奴趕到了漠北,使得漢朝邊疆百年之內都沒有受到侵擾。

即便是大家公認的孱弱的宋朝,也有岳飛這樣知名的將領。面對金人的侵犯,面對同僚潑髒水似的拖後腿,岳飛依舊一下赫赫戰功。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善戰,聽指揮,不擾民。岳飛忠君愛國的思想,以及他的軍事謀略,對後世的影響很深。可惜,最後岳飛被奸人所害,不能實現理想。

為何漢人越來越打不過異族了?真相史書不會告訴你

其實從岳飛之死,大家就可以看出漢人為何會打不過外族。縱觀中國歷史發展過程,武將的權利被削弱,文官得到重用。越是穩定的朝代,越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重文輕武”的情況到了宋朝達到了巔峰。宋朝皇帝寧願國家積弱,也不願意信任武將。岳飛取得戰功,皇帝一面高興,一面憂愁。最後還是猜忌佔了上風,岳飛揹負賣國的罪名無辜慘死。

古代皇帝們太明白武將對王朝的危害了。如果給他們軍權,他們能帶領部隊輕易顛覆一個王朝。但是文官就不會啊,他們最多在皇帝不聽勸告的時候死諫。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最懂其中利害了,他就是將軍上位,透過發動“陳橋兵變”成功登基。所以在宋朝,也是最為“重文輕武”的朝代。

為何漢人越來越打不過異族了?真相史書不會告訴你

皇帝們鼓勵大家多讀書,所以你會聽到“好好讀書”,但不會有人和你說“好好練武”或者說“好好打架”。皇帝給普通人設計的仕途路線,就是要好好讀書才能實現的。漸漸的,漢人成了能好好讀書,但是不夠英勇善戰的民族。當然,這一切都是和外族相比,沒有說漢人弱小的意思。

除了制度的原因,漢人打不過外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漢人的居住環境實在太好了。漢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平原地區,適合生活居住。如果生活在窮山峻嶺,或者生活環境不好的地方,就需要有強健的體魄。甚至還要有和野獸決鬥、爭奪生長地盤的意識。比如說生活在在北極的愛摩斯基人,他們的戰鬥意識就特別強、還有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俄羅斯人,身材高大,英勇善戰。

為何漢人越來越打不過異族了?真相史書不會告訴你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惡劣環境成長的民族,大多兇悍、生命意識頑強。生活在島國的日本人,正因為有被海水吞噬的憂慮,他們極具憂患意識,特別願意向外學習。只要能讓他們強大起來,向誰學習都沒關係。而在廣闊土地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勤勞能吃苦,但是戰鬥意識不足。肥沃寬闊的土地養出來的漢人,是細膩的,甚至是多愁善感的。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為何漢人越來越打不過異族了?真相史書不會告訴你

當然了,漢人打不過外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飲食影響。外族,尤其是生活在北部寒冷的民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十分豪爽。相比之下,漢人的飲食更為精細。花樣百出的美食,細膩的米飯和麵食。這樣飲食習慣養出的來的人,相比之下當然沒有那麼強悍。

即便到了現代,漢人似乎還是不如外族強悍。其他民族長得高大,體格強壯。就拿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來說,騎馬、摔跤不過是他們的娛樂之一。印象中蒙古族的小孩都比較強悍。漢族小孩就比較聽話,體格也沒有那麼強悍。不過為什麼到了現代,漢族還是不夠其他民族強悍呢?歡迎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