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二月二十三日,因郭崇韜被殺所引起的反叛遲遲未能平定,李存勖召開內閣會議,宣佈自己將御駕親征。李存勖話音未落,大臣們一下就炸開了鍋:“京城是天下的根本,現在雖到處發生動盪,但皇上仍宜在京坐鎮指揮,不應離開,只需派大將出徵就行了。“

皇帝親征,史上多的是,但要不要親征,主要還是看有無必要。唐太宗三徵高麗,明成祖足踏漠北,康熙大破準唱爾,那都是挑塊頭大的、生猛的,不去不足以震懾敵人。若事不大,手下都會勸阻,那是怕萬一整不贏,回來大家臉色都不好看。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李存勖不回答,牽出另一個問題:“行欽討伐已久未果,繼岌的大部隊尚留在蜀地未歸,現在朝中已無大將可派,我恐怕只有親征。”這就是李存勖丟擲的問題:朝中無人。

李存勖登基後,曾賜給三個人鐵券,郭崇韜、朱友謙死後,就只剩下李嗣源。有人提議李嗣源掛帥出征,但李存勖不願意:“我想把嗣源留在身邊作侍衛,你們還是推薦別的人吧!”

這時,老將張全義出面發話:“河北平原最近多事,時間拖久了定生禍患。我贊同派李嗣源出征。若現在還依靠元行欽這些人,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

眾口一詞,眾怒難犯,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李存勖也不能同所有人作對。無奈之下,只好命李嗣源為征討司令,率皇家親軍前去平叛。

三月六日,李嗣源率皇家親軍抵達鄴都。正巧,武寧節度使霍彥威在平定邢州叛亂後,也奉命趕來。這樣,參加攻城的部隊就有三支,李嗣源、霍彥威,加上已在前線的元行欽。三月八日,李嗣源在鄴都城外觀音門檢閱部隊,下令三軍第二天拂曉攻城。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不料就在當晚,李嗣源軍營風雲突變。當天晚上,“從馬直” 士兵張破敗發動兵變,縱火燒營,殺聲雷動。五更時分,天色微明,張破敗率亂軍直逼中軍大帳,與李嗣源的侍衛隊交火,聲勢浩大,氣焰囂張。

後唐皇家親軍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為魏博士兵,當初魏博軍變,李存勖將其改編,號稱“銀槍軍”;另一部分來自各地,李存勖從中挑選勇士,號稱“從馬直”。現在領導這支部隊的,則是李存勖寵信的三大伶人

郭從謙是伶人,但他並沒有走討好李存勖這條路。他以同姓為由,拜郭崇韜為叔父,又認李存乂為義父,就是那個已被李存勖幹掉的親弟弟。因此,郭從謙屬於那種“身在李營心在郭”的人。

就在此前不久,從馬直軍官王溫等人格殺軍使,兵變被斬。李存勖向來寬待伶人,當時並沒打算追究郭從謙,只是和他開玩笑:“你過去辜負我,去巴結郭崇韜、李存義,現在又教唆王溫造反,你到底想幹什麼呢?”

自從郭崇韜被殺、李存乂被囚禁後(郭從謙至今不知李存乂已死),郭從謙就常自掏腰包賞賜將士,只要一提起此事就聲淚俱下,不停地為郭、李二人辯護。現在李存勖突然說出這種話來,直把郭從謙嚇得魂飛魄散。

於是,郭從謙就暗中告訴從馬直這幫人,聲稱皇上因王溫叛亂之故,準備在平定鄴都後就清理門戶。他勸這些士兵把家產都賣掉,吃個酒足飯飽,不必作長遠打算。從馬直的人一聽,這還了得,現在隨李嗣源出征,當然說反就反了!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士兵逼近,局勢危急,李嗣源一邊派人去召喚元行欽,一邊親自出面叱責阻止:“我當總管十多年,哪點對不起你們?現在破城在即,正是你們奪取功名、獲得富貴的良機。更何況你們還是皇上親軍,怎能反過來幫助這些叛賊

士兵回答:“將士們追隨皇上十多年,身經百戰,成全皇上霸業,可皇上卻對我們恩斷義絕,大肆屠殺。前些天,貝州官兵不過就是思念家鄉,想回家看看,皇上竟不能饒他們一死,還說’城破之日,全部坑殺!‘ ”

接著,士兵們給李嗣源出了個異想天開的主意:“我們的意見是請皇上在河南(黃河以南)當皇帝,請大人在河北(黃河以北)當皇帝,做我們的領袖!”說完,士兵們抽刀拔劍,團團將李嗣源圍住。

李嗣源聽罷當然一口回絕:“你們既不聽勸,就隨你們去做,我自己這就打道回京。“

這時,李嗣源的參謀安重誨、武寧節度使霍彥威,都使勁用腳去踩李嗣源,暗示他先假裝答應。無奈,李嗣源只好同意,士兵們遂擁著李嗣源進入鄴都。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可是,鄴都叛軍並不知道,城外攻城部隊已發生戲劇性變化,仍在皇甫暉的帶領下,從城裡殺出。李嗣源既被劫持,這城外親軍便群龍無首,現突遭襲擊,根本就來不及組織迎擊,霎時一鬨而散,張破敗被殺,親軍解體。

李嗣源進城後,趙在禮出來迎接,下跪叩頭,邊哭邊請求寬恕∶“將士們辜負大帥,怎敢不聽招呼!”李嗣源因急欲脫身,就騙趙在禮說∶“成大業必須要有強大兵力支撐,現在城外部隊都散了,我還是先去替你集結。”於是,李嗣源再度出城。

以上就是李嗣源出征平叛、被劫進城的過程。乍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但細細一琢磨,卻發現其中的紙漏、破綻、疑團太多太多。

其一,從馬直兵變是不是真的?

兵變發生在三月八日晚上(八日夜,軍亂),而亂兵最後逼至中軍大帳已是五更(至五鼓,亂兵逼帝營)。也就是說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燒營,一直鬧到天亮。作為最高統帥的李嗣源,不僅沒采取措施組織反擊,反而穩坐中軍轅門,靜待這些亂兵一直殺至帳前。

李嗣源帶的親軍人數不詳,但總不可能超過西征軍的六萬人吧?元行欽上次帶了三千人,李嗣源想必也不會多到哪兒去,即便是萬把人的隊伍拉出去,安營紮寨不過就那麼一片,在夜深人靜弄出這麼大的陣勢,李嗣源怎會不知道?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李嗣源戎馬一生,老於軍旅,帶軍治兵可謂行家裡手。這次出征,不僅關係到後唐王朝的興衰存亡,更關係到他自己的前途命運。半夜雞叫恐怕都會驚醒,更何況這是大兵作亂,且還折騰了一夜?

其二,士兵的建議是不是真的?

這段史實,最假的就是這句話:“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讓李嗣源在黃河北當皇帝,李存勖在黃河南當皇帝)。親軍是李存勖的嫡系部隊,雖有怨恨背離之心,但未必就親近李嗣源。發生暴動,竟然想兩不得罪、分河而治。若沒有幕後主使,以這些大老粗士兵的智商,怎會想岀兩個皇帝分而治之的主意?況且有的將士家眷還在首都,難道他們就沒考慮過,自己親人的安危?

其三,既然準備與城裡合作,為何兩軍仍發生衝突,從而導致親軍四散,張破敗陣亡?

李嗣源若是入城談判,守城叛軍若是相信,自當罷戰;若是不相信,肯定會衝著李嗣源這幫人去,他們怎會越過李嗣源,去襲擊他身後的皇家親軍呢?

所以,另有史載稱,由於城外親軍聽說李嗣源已反,才自動四散的(部兵在外者聞明宗反,皆潰去)。明宗就是李嗣源,這是他後來當皇帝的廟號。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皇家親軍雖百裡挑一,兇悍勇猛,但長期跟隨李存勖,大忠仍在,加之蠻橫驕縱,我想李嗣源未必喜歡。如果李嗣源決心背叛,必然會另招人馬,另起爐灶。也就是說,李嗣源可以利用這支親軍,卻不會用這支親軍,這就是他們必遭襲擊的原因。

此外,張破敗之死尤其詭異。張破敗雖系普通士兵,但畢竟領頭髮動了兵變,說他是兵變的組織者和指揮者,當屬事實,如貝州暴亂的發起者皇甫暉。親軍遭叛軍突襲,張破敗一無官銜二無官服,在那麼多人當中,怎會一上陣就被人殺了?張破敗臉上有二維碼嗎?張破敗沒有皇甫暉的運氣,他必須死,因為有人要殺人滅口。

所以,親軍潰散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李嗣源與城裡叛軍達成協議:我入城,你幫我解決外面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我不要,我不敢要,你們最好把那個又破又敗的傢伙順便辦了,他參與密謀、帶頭鬧事,還曉得主謀是我,這小子知道得太多了!

其四,李嗣源何以輕鬆逃離虎口?

李嗣源能否輕鬆出城,當取決於他是否合作。假如李嗣源不肯合作,趙在禮要殺他易如反掌,即使不殺,將其軟禁與朝廷作交易,同樣可行,怎會輕易放他出城?

反過來思考,趙在禮願不願與李嗣源合作呢?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趙在禮只是一個小小的指揮官,若真能把李嗣源拉下水,他當然求之不得。

其五,元行欽幹嗎去了?

史載,元行欽在得知兵變後,一直未派兵參與平亂;當李嗣源進入鄴都後,他不僅沒有前去救援,反而果斷率軍撤退,這又如何解釋呢?

當初,李嗣源抵達鄴都城下,各地援軍長官都來晉見。在元行欽晉見時,他看到了尿都嚇出來的一幕:元行欽下拜時,帳中突然有人高呼萬歲。

李嗣源當時大吃一驚,忙厲聲制止,方才停息。

李嗣源起兵真相:他真的是被兵士所劫,被迫起兵嗎?

這一史實足以解釋,元行欽“按甲以自固”的根本原因,他是擔心李嗣源已背叛朝廷,自己若貿然援助,恐怕會被一網打盡。這段史實用了個“誤”字,字面理解就是士兵喊錯了。你以為這種口號可以亂城嗎?

還有,面對這種大逆不道之舉,李嗣源似乎並未當回事。所以,元行欽必須想法保全自己。

至於李嗣源為什麼要反,畢竟兩個有免死鐵券的都掛了。

五代史的《皇甫暉傳》,曾道出此次兵變的真相∶皇甫暉在貝州當士兵時,曾起兵輔佐李嗣源,遂釀成唐莊宗之禍。皇甫暉的這番“招供”、為這段糾結的歷史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