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清朝末年,統治者急於從內憂外患中挽救垂死的帝國,光緒帝在梁啟超和康有為的啟發下進行戊戌變法,提倡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

但戊戌變法僅持續103天,光緒帝就被慈禧太后軟禁起來,慈禧大肆捕殺維新黨人,六位維新志士在北京慘遭殺害,標誌著戊戌變法的失敗,這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

其中,以譚嗣同的名聲最大,臨死前,他的妻子對他哭喊著說道:“我們還沒有一兒半女,我想為你生個孩子。”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譚嗣同見妻子悲痛欲絕,十分不忍心,但他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義士,他向妻子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使得妻子不再哭泣,也響徹中華大地。

譚嗣同說了什麼話呢?為什麼他被世人尊稱為君子,人人都佩服他的大義凜然呢?

情投意更合

1865年,譚嗣同出生於北京宣武城的一個官宦門第,家境優渥的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十歲時,譚嗣同拜著名學者為師,飽覽群書後被思想家王夫之的愛國熱忱所感染,他自幼便有超出同齡人的家國情懷。

在老師的教育下,譚嗣同接觸到大量文學經典和思想啟蒙著作,這使他對八股文感到十分厭惡,他認為這是統治階級的糟粕,遇到這樣的課本時,譚嗣同便在書上用毛筆字寫下四個大字“豈有此理”。

18歲時,譚嗣同奉父母之命與李閏結為夫妻,李閏也出生於宦官之家,她也十分關注當時黑暗腐敗的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對中國的現狀充滿擔憂。

這使得夫妻二人不僅門當戶對,他們還共同接受新思想,擁有相同的愛國情懷,兩人更像朋友一樣,經常互相交流。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譚嗣同的父親作為清朝官員,代表與維護的自然是清朝的利益,晚清政府腐朽,深受帝國主義侵害,譚嗣同與父親之間逐漸產生嫌隙。

與妻子結婚第二年,譚嗣同終於忍受不了父親的封建思想,他離家出走,走遍祖國各個省市,觀察風土人情,結交志趣相投之士。

在這次遊歷中,譚嗣同見到晚清統治下百姓生活的窮苦與無奈,百姓深受“三座大山”壓迫,人們生活在絕望之中,他思索著求變之法,想到社會需要一場變革,以此改變國家的風貌,使人民擺脫壓迫。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妻子李閏十分贊同丈夫的觀點,她時刻伴在譚嗣同左右,傾聽譚嗣同對社會弊病的痛斥,與他一起探討解決之道。

在這期間,李閏也曾為譚嗣同育有一個孩子,但孩子很快夭折,李閏因此患上疾病,不能再生育。

李閏感到十分愧疚,她數次請求丈夫納妾生子,為譚家延續後代。

譚嗣同對這個建議十分排斥,他覺得自己既然是接受過新思想的人,便不能再做出封建糟粕之事,他斷然拒絕妻子,並保證永不納妾,也永不拋棄李閏。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李閏聽到譚嗣同的肺腑之言後,感到既愧疚又感動,自此以後,夫妻二人的感情愈加深厚。

圖救國之法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被迫與日寇簽訂《馬關條約》,這是一項極不平等的條約,清朝不得不向日寇賠償大量白銀,並被日寇割去寶島臺灣。

這場失利得清朝更加傾頹,清朝政府逐漸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侵害中國百姓的傀儡。

眼看中國正向亡國趨勢發展,譚嗣同悲憤交加,他心中關於變法的想法更加深厚,並在家鄉各處提倡新學和變法,為了改變一些人陳舊的思想觀念,譚嗣同還參辦新式課程,與其他思想先進的同志一起鑽研新法。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在同一時期,康有為聯合北京的1000餘名舉人共同上書清政府,要求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並要求遷都變法,這一要求自然遭到慈禧的無視,但足以看出全國各地仁人志士心中早已升起變法之心,星火蔓延全國各地,眼看就要升起一團火焰。

譚嗣同在家鄉聽到康有為等人聯合上書的訊息,心中十分欣喜,他決定北上京城,結交這群志同道合的人。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第二年,譚嗣同從湖南來到北京,結交到一批維新人士,他本想與這些人深入探討新學,但由於家父,他只得隨即前往蘇州任知府。

譚嗣同心在新學,他擔任知府不久,很快回到家鄉湖南,與梁啟超等人建立時務學堂,使其成為真正培養維新志士的機構,同時,他還建立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抨擊腐朽的政策,並寫成維新派第一步哲學著作《仁學》。

以身殉法,驚天動地

譚嗣同和“同志”們的種種努力使得新學廣泛傳播,最後傳入朝廷,光緒帝對新學十分感興趣,他也相信利用新學改革會使國家再復生機,重回大國地位。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光緒帝隨即下詔,請譚嗣同等人赴京商討國家大事,並頒佈《定國是詔》,決定變法。

光緒帝為人謙謹,對譚嗣同等人說道:“如果大家有想要變法的人,可以隨意向我參奏,我必依從他,如果我有過失,大家可以當面說出來,我必速速改正。”這番話使維新派眾人感動不已,他們都覺得有如此明君和新政,國家必然會從絕境中走出來。

正當大家日夜商討對策,自上而下改革之時,慈禧太后卻出面阻止變法,她設計兵變,廢黜光緒帝,並下旨捉拿維新派人士。

這一訊息提前走漏,梁啟超、康有為等人聽到後趕忙逃出京城,逃亡海外。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譚嗣同卻不聽勸阻,他知道變法不成,只想以身殉法,以此向慈禧這些頑固派和世人證明自己的決心,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道:“世界各國變法無一不是從流血中成功,我還從未聽說過今日中國有因為變法而犧牲的人,那就讓我成為第一個犧牲的人吧。”

幾天後,譚嗣同與其他五位維新派人士一同被抓進大牢,等待死亡。

譚嗣同的妻子李閏知道丈夫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她想到夫妻二人將要陰陽相隔,便在譚嗣同臨死前前往監獄找到他。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見到丈夫被酷刑折磨地不成樣子,李閏聲淚俱下,她向譚嗣同傾訴自己未能給他生下一兒半女,這是她一生的遺憾。

譚嗣同聽到後微微一笑,他安慰妻子道:“如果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面臨的是這樣一個黑暗腐朽的世界,那他還不如不來,否則這世上只不過是多了一個奴隸。”

這番話振聾發聵,妻子聽到後不再哭泣,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英雄的丈夫而感到自豪。

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盡顯君子風采

譚嗣同去世時年僅33歲,但他為舊中國尋找一條生路貢獻巨大,他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為後來的革命者提供了信心,如一抹星光,照亮中國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