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族人必讀,一位年越古稀的穿青老人的疑問

有幾個問題想提請族人們研究:1、先民們流傳下來的:明洪武七年,由江西吉安府入黔一說(各姓氏家譜也記述)我們該不該相信?2、《貴州通志》及有關府縣誌記載“土人”先民,因元末從陳友諒反,朱元璋滅友諒,因躲避追殺而逃入蠻中。歷史的記載應應該相信?3、從張王李郭等多姓氏,在貴州繁衍子孫,到你我均為二十一代(同時代人),按國家對人類繁衍代際年限25一30一年上推,第一代到你我時隔630多年,亦即明朝初期。時間的證明是事實還是巧合?4、第二次識別報告認定我們為貴州土著,為什麼穿青各姓譜書在貴州始祖都只有張正雄、王文昌、李代龍、郭雲忠、龍天鰲……等同時代人,他們父輩祖輩為啥不上譜書?天上生的該有根系系,地下長的應有個蒂蒂呀!5、近年各姓氏再編家譜,為啥序言依然記述一代祖乃由贛入黔,不否定江西入黔說?6、真正穿青人姓氏都供奉五顯,有誰家供了猴子(山魅〉?7、我們這一代童年或少年時,多次看到過“掃寨子”〈即打清醮〉,是請端公道士作法、唸咒、畫符,解水、災之厄,驅除、鎮壓山精水怪(當然包括山魈等魑魅魍魎)以保一寨平安。誰見過正月十五要迎山魅等魑魅魍魎,還要歌舞以迎,難道怕一寨人不會生病,不會死麼?我們查閱史志,對誤字也相信了,一個迎字了得,意思切然相反,實則為逐山魈麼,大可問問端公道士!

還有一些問題想提請後起之秀的有識之士們研究:1、穿青先民於洪武初年入黔,與地方史志對“土人”之記載吻合,這點沒有歷史依據可以否定。那麼,這部分人入黔時應是渡過洞庭湖,沿湖南沅江而上進貴州玉屏、施秉一帶,至少也要停留一兩代人,為何又匆匆西進,第一代便到貴陽、清鎮一帶落腳,且居住兩百多年?2、時至現代,穿青人口繁衍至近百萬,那麼,入黔始祖們的婚姻狀況是怎樣的,是在江西就有婚姻史,帶著家屬歷經千難萬險赴貴州,還是立足貴州後再有婚姻?據我不完全瞭解,王、李、郭姓一代祖母皆為馬氏、張姓為謝氏祖母,這些祖母們又是什麼關係,是江西來的裹著小腳的漢人,還是當地某種大腳板少數民族?若是漢女人,為什麼後代子孫不裡腳並拒絕同漢人通婚,且是幾姓世代通婚,多為侄女趕姑媽?3、現在的穿青人姓氏繁多,入黔後自成穿青的〈真正穿青〉又有多少姓氏?為啥穿青人中有供五顯壇的,又有不供五顯壇的,究竟供休壇的是原始穿青,供什麼壇的是演變穿青?4、為什麼明中期地方史志稱些人為“十一人”,後期又稱“里民子”?在水東水西六目轄地居住了十來代人的穿青先民,為啥紛紛離開原住地往西遷?順三岔河而上遷住安順、水城一帶的,解放後填報民族成份時填的是“黎民”、“里民”,而遷入水西所轄的織金、納雍、大方,甚而繼續西遷至威寧、赫章的填報穿青,遷至雲南鎮雄的先是否先叫民家,後又叫白族?可以肯定地說除進入水西這部分,遷往其它地區的仍沿襲原駐地裡民子身份〈黎,諧音裡,穿青人老闆腔黎裡不分,裡便訛為黎〉。那麼進入水西這部分為啥不再叫里民子,又改稱穿青了呢,什原因讓他們改叫穿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