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是我們意願

今年春節你打算陪妻子回岳母家過年,可是你的母親卻說,“你們就打算拋棄我嗎?我一個人怎麼辦?你們怎麼可以這麼自私?我還有幾個春節可以過……”

沒錯,類似於“你如果這麼做,你就是自私的壞人”,或者“如果你不聽我的,你以後都不會過的好”這種威脅、恐嚇,就是情感勒索。勒索者以我們的意願、健康和快樂為代價,不斷地利用操縱的手段來迫使我們妥協,以滿足他們的要求。此時勒索者與他人日常的溝通交流,就變成了對他人極其有害的行為,即“情感勒索”。

當然,並不是說只要對方向我們提出要求或者建議,就是情感勒索了。只有當對方持續不斷地要求我們有求必應,而且讓我們不斷犧牲自己的需求和人格時,才是情感勒索。

同樣,我們舉例來說明正常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勒索的不同。

比如說,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認可,領導給我升職加薪。但當我把這個好訊息跟閨蜜一起分享時,她只是在一開始替我感到高興,後來卻顯得很失落。因為她認為自己能力也很強,卻不受重用,所以有些嫉妒我的幸運。她希望我以後暫時不要跟她提工作上的事。現在我只要一提到工作,氣氛就會變得很尷尬。為了照顧她的感受,我只能避開工作上的話題。

乍一看,似乎閨蜜是在逼我按照她的方式來做事,她完全控制了我們的對話走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這件事令我有些鬱悶,但是閨蜜也只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不管我接不接受她的要求,她都不會對我造成任何威脅。如果我也感到不悅,完全可以減少和她來往的頻率。所以我們之間的衝突,只是因為我們當下有著不同的情感需求,並且彼此把需求坦率表達出來了,並不構成對對方的情感勒索。

但是如果在同樣的情境下,閨蜜換一種方式來要求我,那麼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假如閨蜜在得知我升職加薪後,提出讓我安排她到我所在的公司工作。而且只要我一猶豫,她就說我小氣自私,自己飛黃騰達也不幫好姐妹一把,並不斷地強調自己有多慘、多難,最後威脅“如果你不幫我,那麼我們連朋友也沒得做”。

這種不斷地給對方施壓,並威脅或者恐嚇對方,以達到讓對方屈服的目的的溝通方式,才是真正的“情感勒索”。簡單地說,如果你遭遇了情感勒索,就會感到受壓迫,當你面對情感勒索者時,會有一種想要逃離感覺。

情感勒索者的種類——情感勒索者的四種形態

為了能夠第一時間識別出情感勒索者,免受傷害,我們除了需要了解情感勒索的定義,學會區分它和正常的情感需求外,還要知道情感勒索者都有哪些種類。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即本書作者,查閱了大量資料,並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把勒索者分為了4種,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第一種情感勒索者叫作“ 施暴者”。“施暴者”又分為“積極施暴”和“消極施暴”兩種。積極施暴和消極施暴應該如何區分呢?只要對方不順從,施暴者就當場發火,用威脅、恐嚇等方式表達不滿,這就是“積極施暴者”。而“消極施暴者”,則會低頭生悶氣,類似於冷暴力。我們先來說一下積極施暴者。

田欣和丈夫長期情感不合,再三思量下,田欣提出了離婚。沒想到平時性格溫和的丈夫突然暴怒起來,叫囂著“如果你離開我,我就帶走所有積蓄,孩子的撫養權也不會給你”。面對暴怒的丈夫,田欣只好暫時擱淺離婚的想法,束手無策。

可以看到,田欣丈夫就是一個典型的積極施暴者,他的暴怒、恐嚇和威脅,都是積極施暴者的一些典型表現。

消極施暴者就與此完全相反,他們不會暴跳如雷,只會用冷漠的態度對待我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暴力,黃璐的丈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消極施暴者。每當夫妻二人的意見發生分歧時,丈夫都會陰沉著臉,一言不發。如果黃璐依然不願服軟,他就會一直把自己關在房間,把音響開到最大。無奈之下,黃璐每次都只能硬著頭皮去哄他。但無論她怎樣討好丈夫,丈夫的態度依舊是冷冰冰的,只有當她答應丈夫的要求,丈夫才會恢復成一個有溫度的正常人。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積極施暴者還是消極施暴者,都是用傷害他人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對方才會感到恐懼害怕,從而妥協。

第二種情感勒索者是“自虐者”。顧名思義,這種情感勒索者經常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引發對方的愧疚感,迫使他人屈服,以此達到目的。如果你留意傾聽,會發現他們通常會說這樣的話:“如果你不聽我的,我就傷害自己/死給你看/我就毀了自己”等等。小琳就是這樣的自虐者。

小琳離婚時淨身出戶,後來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可是她覺得不夠自由,想讓母親給自己買一套房子。可是母親也只是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如果要幫小琳買房,就意味著要掏空所有的積蓄,於是她拒絕了小琳。可是小琳不依不饒,她也不去上班了,每天呆在家裡酗酒度日,眼看著女兒就要荒廢自己的人生,無奈之下,母親只能給小琳買了房子。

那麼母親為什麼最後屈服了,給小琳買了房子?因為小琳的“自虐”行為給了母親巨大的心理壓力。母親潛意識認為,都是因為我不買房子,女兒才會越來越消極、墮落,內心充滿了愧疚感。作為母親,她心疼女兒,也希望女兒得到幸福,最終還是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為女兒買了房。

除了“施暴者”“自虐者”,情感勒索者的第三種類型——悲情者,更讓人覺得“誅心”。他們會暗示對方,如果對方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思做,他們就會因此傷心難過,痛苦受罪,總之一切都是我們的錯。王輝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迫使妻子妥協的。

王輝幾乎不會開口和妻子提要求,但是如果對方不順從他,他就會擺出一副哀傷的面孔,妻子問他怎麼了,他只是嘆氣,什麼也不說。此時妻子就會拼命地想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最後,王輝再哀怨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妻子以為是自己對丈夫的關心不夠,才讓他有了傷心的感受,最後只能答應他的要求,但實際上那不過是丈夫製造的假象罷了。

悲情者看起來好像很脆弱,但實際上,他們是沉默的暴君,他們的惺惺作態,會讓我們感到困惑、受傷甚至憤怒。因為他們有什麼要求都不願意直接說出來,總是喜歡擺出一種很難過、很受傷的表情,讓我們覺得困惑,進而讓我們覺得好像對他們不夠關心、產生自責,可是細想起來我們也沒做錯什麼。

最後一種情感勒索者是“引誘者”。引誘者經常暗示他會給我們一些好處,但是獲得好處的前提,是我們要付出某些代價。但問題就在於,他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多、沒完沒了,而他承諾的好處卻始終不見蹤影。這類情感勒索者是最不易被察覺的,首先他們會給我們一些承諾,比如愛,或者金錢、事業上的好處,但是前提是我們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的意思,那麼就什麼也得不到。

李華就曾和引誘者周旋過。這個引誘者是她的前男友。一開始前男友總是讚美、鼓勵李華,後來他就開始暗示:“如果你能答應我的一些要求,我就給你介紹一些生意上的夥伴。”起初,李華很相信前男友的話,乖乖按照對方的要求去做,可是後來她發現,前男友的要求和考驗越來越多,而且每次當她要達成目標時,前男友總會想法設法地阻止她。

比如,前男友說給要李華介紹資源,但是她必須要放棄自己的時間,陪他參加一個飯局。可是當李華陪他參加了飯局後,前男友又繼續要求李華要陪他打高爾夫、旅行等等,但是他答應的資源卻始終不見兌現。

這就是引誘者的典型表現:不斷丟擲誘餌,引誘著李華,同時又不斷對李華提出要求,只是他承諾的東西卻一直沒有兌現過。說白了,“誘惑者”就是我們常說的“嘴炮”,話說的很漂亮,誘惑你為他做事,可是卻沒有付出絲毫。

情感勒索者的想法

那麼情感勒索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們的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作者蘇珊·福沃德發現,情感勒索者無法容忍挫折的出現,他們不會調整自己情緒,不知如何面對挫折。一旦有不如意或者意見分歧,他們就會採取一些極端行動,來迫使我們答應他們的要求。

為什麼情感勒索者會產生這些想法呢?主要是有以下兩種原因。勒索者曾經遭受過一些挫折,極度缺乏安全感。

小琴結婚以來總是用情感勒索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丈夫,比如,她總是不讓對方單獨行動,即使丈夫是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離家幾天,小琴也會歇斯揭底地阻止他。後來,丈夫終於發現了小琴情感勒索行為的根源。原來小琴年幼喪父,這一經歷讓小時候的她極度缺乏安全感。成年以後,她的這種無助感也一直揮之不去,養成了從他人身上獲取安全感的習慣。這就導致她在面對丈夫的短暫離別時,反應格外激烈,甚至用情感勒索的方式阻止對方離開。

另一種勒索者恰好相反,他們從小順風順水,沒有面對挫折的機會,致使長大後只要有一點不順心,就接受不了。

小杰童年完整,沒有受到虐待,也沒有過心靈創傷。從小到大,他都是順風順水,年紀輕輕就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後來當妻子提出要跟他離婚時,他完全無法接受,很害怕失去所擁有的一切,所以企圖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來讓妻子屈服,放棄離婚的想法。

沒有受過什麼挫折的小杰,不能接受事情脫離他的掌控,他害怕失去婚姻,為了對抗這種無力和恐懼,他不惜用情感勒索的方式來對待妻子,希望能挽回婚姻。

當然,不管有什麼樣的原因,都不是情感勒索他人的理由,尤其是不能這樣對待自己的親朋好友。因為用情感勒索取得的勝利,只是短暫的勝利,實際上雙方關係會因此產生裂痕,頻繁使用情感勒索的結果,只會是將對方推得越來越遠。因為對方只能從情感勒索者那裡感受到壓迫、焦慮甚至痛苦,他們只想儘快逃離這種令人窒息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