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二十一割據益州(1)

此時的東漢已四分五裂,各路豪強表面上還尊奉著朝廷,暗地裡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益州牧劉焉也在益州苦心經營,極力拉攏各方勢力,收容各路人馬,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暗中策劃獨立。

張魯(?-216年,一作245年),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人,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

張魯的祖父張道陵出生前,其母夢見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氣彌院。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

張道陵認為這些知識都無法解決生死問題,於是放棄儒學,改學長生之道。

史說三國:二十一割據益州(1)

二十五歲時,張道陵曾官拜江州令,但他身在朝政,卻志慕清虛,不久就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修煉三年。

永元初年(89年),漢和帝賜張道陵為太傅,又封冀縣侯,三次下詔,都被他婉拒,從此雲遊名山大川,踏上了訪道求仙之路。

當時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這些祀奉鬼妖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

於是,張道陵整合當時的黃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修道團體,在青城山創立道教,稱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

因為奉其道者,須出五斗米,當時又稱五斗米道。

後世尊稱張道陵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等,與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蜀中百姓被原巫教所苦,認為張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

於是,張道陵著《老子想爾注》,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弟子有三千多人,教化於民。

張道陵死後,張魯的父親張衡繼行其道,傳至張魯,已是第三代天師。

後世道家一般都認為,在張衡死後,天師道教權曾一度落入張修之手,張角起義時,張修改進天師道為五斗米道,響應張角的起義。

劉焉入蜀時,鎮壓了蜀中的起義軍,收編了張修的五斗米師。

張魯的母親擅長養生,容顏不老,又會神秘的道術,經常出入劉焉家中。

張魯因為母親的關係,得到了劉焉的信任與厚待。

史說三國:二十一割據益州(1)

初平二年(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張修為別部司馬,派兩人聯合率兵,攻打漢中(今陝西漢中東)太守蘇固。

蘇固抵擋不住,翻牆逃到主簿趙嵩處,想要和趙嵩一起逃跑。

此時滿城皆是張魯的軍隊,蘇固無法出逃,便派趙嵩去尋找隱蔽的藏身之處。

還沒等到趙嵩回來,蘇固又派侍衛去偵察張魯軍的動靜。

結果,侍衛被抓,供出了蘇固的藏身地。

蘇固被抓,張修下令殺害了他。

趙嵩回來後,發現蘇固被殺害,非常痛憤,獨自提劍殺入張修的營寨,殺死十多人,差點就抓住了張修,最後寡不敵眾戰死。

弘農太守陳綱的孫子陳調時任蘇固的從事、門下掾,也是個遊俠仗義的人,得知趙嵩死後,聚集百餘賓客進攻張修軍,大破張修前軍,殺入張修營寨,最終負傷戰死。

史說三國:二十一割據益州(1)

趙嵩的妻子、漢中人張禮修,是歷史上有名的忠烈女子。

張禮修的小姑子,也就是趙嵩的妹妹非常潑辣,逞強霸道,常常對張禮修口出惡言,非常無禮,但張禮修不溫不惱,和氣對待。

每次張禮修回孃家省親,父母問起在夫家的情況,她都只說自己的不是,從來不言小姑子半句壞話。

久而久之,小姑子慢慢被感動了,大徹大悟,對張禮修友好起來。

鄉賢們將張禮修的事蹟編入鄉訓,告誡後輩說:“作婦人的不應當像趙伯高(趙嵩字)的妻子一樣嗎?能夠讓惡毒的小姑子改惡從善,可說是婦人的榜樣。”

趙嵩死後,張禮修遭遇了張修的賊軍,為了不被侵犯,她塗花了自己的臉,披散頭髮,手持利刃,宣稱自己有狂病,最終使得賊軍不敢進犯。

後來,她叔父勸她再嫁,她則以死相逼,決不再嫁,獨自撫養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