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醫治不好雍正帝的病,請龍虎山高道做了這個法事後痊癒!

御醫治不好雍正帝的病,請龍虎山高道做了這個法事後痊癒!

話說康熙十八年,聖祖皇帝與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一同立了個規矩:每三年由張天師負責,從龍虎山選派年輕優秀的道士來京擔當“御前值季法官”。轉眼雍正五年,五十五代天師張錫麟大真人按例入京朝覲,一班即將成為“御前法官”的年輕道士也與他同行,其中一名松江道士婁近垣,最為天師賞識。婁近垣(1689~1776)為清代龍虎山高道。祖與父皆為道士。少時至龍虎山,拜上清宮提點周大經為師,盡傳其五雷法及諸家符秘。清雍正八年,因治雍正帝疾有驗,封四品龍虎山提點、欽安殿住持。

雍正帝從七年開始生病,宮中御醫窮盡醫術,仍不見效。到八年六月病情加重,幾乎到了吩咐後事的地步。雍正八年十月十四日,婁近垣在養心殿東暖閣奉行“先天奏告禮斗大法”為聖躬祈福禳病。《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點燃七星燈為自己求壽,用的也是此禮斗之法。

雍正時焦秉貞所繪《禮斗圖》,描繪了法官婁近垣禮斗為雍正帝祛病的場景。鬥壇建在殿前的月臺上,為桌子搭建的三層高臺,鋪紅毯壇前垂織綿緞的長桌圍,壇的四周樹立由五彩繩編織的欄杆。壇下左右兩側是奏樂的道士。壇上靠後置罩桌圍的供桌一張,桌上靠後立鬥母神牌一面,前陳設鼎式爐、蠟釺和花觚五供。法官婁近垣頭戴黑紗帽身穿雍正帝賞賜給他的大紅道衣,禮斗請神。法官身旁跪著的是為雍正帝的康復而析禱的皇子。壇內設有圍屏、神牌、供桌、牙簡、琺琅水盂、令牌、請尺、劍肩鼓、鐺子、大小魚鼓、朝鐘、磬、九皇燈、帝鍾、鍋子、壇香爐、鬥母畫像、豬輦、十供(計香、花、燈、團、果、茶、食、寶、珠、衣)、鼎、爐等供桌上設裡供鬥母,或者於壁上掛斗母像。眾道登壇分班站立,音樂隔凡譜。法師執簡登壇到香案前。

御醫治不好雍正帝的病,請龍虎山高道做了這個法事後痊癒!

鬥母(又稱鬥姆、鬥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尊號曰“九靈太妙白玉龜臺夜光金母元君道教說他是北斗眾星之母,主人之魂和七竅,掌管著治病的神藥有普垂醫治之功,尊號又名東華慈救皇君天醫大聖。

婁近垣在《梵音鬥科》中解釋說:“鬥尊,由來尚矣。鬥姥即為太白之清。以金生水,故為北斗之母,北斗為眾星之主,故又為眾星之母也太白既稱啟明,所以開闢福門,又稱長庚,所以綿壽算,宜乎祈求福緣。”鬥母法相是三面四首,左右各有四隻臂膀,手中分別拿著太八摩利支天像陽、月亮、寶鈴、金印、彎弓、矛、載等法器。

御醫治不好雍正帝的病,請龍虎山高道做了這個法事後痊癒!

鬥姆元君法官站在鬥壇上,以府公文呈遞的形式來溝通神從而達到祈禱目的。因鬥壇供的是鬥母,所以奏告章表是向鬥母奏告,這就是江西龍虎山正一派的“告鬥科儀”,希望鬥母光降法壇。如《先天鬥母奏告玄科》所記:“天地廣大,故愛物而不遺;日月高明,宜容光而必照。雲關雖遠,天耳遙聞,以今雷霆都司,焚香關召三界符使、四直功曹、直壇土地只應等神聞今關召火速到壇,有事指揮。疾。密咒存至,冥冥,天地同生,散則成,聚則成形,聞呼則至,遇召即臨,有違吾命如逆上清急急如律令。”

禮斗後,經過精誠的祈禱,四爺的病患奇蹟般好轉了。雍正帝說:餘邪渙然冰釋,朕躬悅豫,舉體安和。緊接著,從雍正八年十月十五日至九年四月,在半年多的時間裡乾清宮的月臺、以及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後“廓然大公”)、“樂志山村”(後“慎修思永”)等處都設立了臨時的“鬥壇”,以便皇帝隨時朝禮。

點這裡,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