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開端(二)

古人和古人創造的文化

人類社會的演進是和人類體質的發展相一致的。到了距今二三十萬年省進人人類學上的“古人”階段。“古人”又稱早期智人,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中期。這一時期延續到距今四五萬年前,其最大特點是猿人體質上海留下來的原始特徵逐漸趨於消失,石器製作方面也有較明顯的進步。

我國境內的古人我國境內的古人化石和遺存較為豐富,特別重要的有大荔人、丁村人。

大荔人是1978年在陝西大荔縣甜水溝的礫石層中發現的,是一具相當完整的男性青年頭骨化石,是由猿人向古人過渡形態的代表,距今約20萬年,大荔人頭頂低矮,眉脊粗壯,骨壁較厚,吻部不很突出,其腦顱最近處在顳骨鱗部後上方,比北京猿人高得多,腦容量為1120毫升,表明比北京猿人進步,許家窯人是1973年在山西陽高縣許家窯村發現的。化石和造物較為豐富,計有頂骨11塊,枕骨2塊附連4顆牙齒的左上頸骨及中國歷史的開端於10多個個體。許家窯人頭骨仍較厚,但顱頂較高、及單體牙齒2顆,吻部已不太分屬粗大,牙冠嚼面複雜,既具備一定的原始性,又又有接近現代人突出,牙齒約10萬年前。

丁村人

丁村人最初是1954年在山西襄汾丁村發現而命名的。有3歲小孩的3顆牙齒化石。1976年在同一地點發現一塊屬於一個有屬於一個頂骨化石。丁村人門齒舌面不如北京猿人複雜,頂骨壁較薄,為小孩的右現代蒙古人種,其體質特徵較猿入有明顯進步,距今10萬年之內。特徵接近於此外,已發現的古人化石或遺存還有:廣東韶關馬壩山洞發現現的馬壩人:湖北長陽下鍾家灣巖洞發現的長陽人:貴州桐梓雲峰巖灰洞發現的相模工徽巢湖市銀屏區岱山鄉發現的巢湖人等,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新洞和遼寧喀左鴿子洞等地發現舊石器中期遺址。

古人的社會生活古人的體質比猿人有顯著進步 ,勞動經驗和技能逐漸有了提高,活動的領域進一步擴大,他們適應各地的自然環境,繼續過著以採集狩獵為主的生活。

中國歷史開端(二)

大荔人生活在渭北平原,那裡20多萬年前是一片遼闊的草原,樹木叢生,氣候溫暖,大荔人在林邊草地獵取鹿、馬,在水邊捕撈魚、蚌,有時也在灌木叢中獵取古菱齒象、犀牛和水牛。許家窯人生活在古大同盆地的湖泊邊,丁村人棲息在汾水中游,他們生存的環境差不多。當時的氣候比現代溫暖,劍齒虎已絕跡,大象、犀牛、鹿、馬、羚羊在草地丘陵間賓士,豺、狼、熊、狐等時有出沒。周圍湖泊河流和岸邊淺水中生活的魚、蚌、螺等是許家窯人和丁村人的重要生活資料來源,他們過著漁獵兼採集的生活。

古人制作的工具已有進步,大荔人遺址出土的石器形體普遍較小,許家窯和丁村遺址出土的石器多用打擊碰撞法制造,有的進行了第二步加工,加工技術較前進步,石器型別多樣,有單刃砍砸器、多刃砍砸器、三稜尖狀器、小型尖狀器、多邊形器、石球、刮削器等,以適應不同的用途。如石球,又稱球形僅擲器,在許家窯遺址出土1000多件,每件重80~ 2000克之間,球面臂打得勻稱滾圓。丁村人使用的石球多用石灰岩打成,重500~1300克,是重要的特採工具,這是當時生產技能和生產力水平提高的表現。

猿人時代已經長期積累了用火和儲存火種的經驗,古人當有進一步的發信他們在打製石器時,兩石對擊冒出火花,或在砍砸樹木時,較長時間的道擦生熱而不引起燃燒,這樣就導致了人工取火方法的發明。這種方法,到古人時代大概已應用在 實際生活中。古人時代用火的遺蹟和越人氏“鑽燧取火”的傳說,正是掌握這一人工取火方法的反映。

古人階段,血緣家族有了進一步發展,逐漸地排斥了同一家族內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的雜交狀態,進而又逐漸地排除了由近及遠的旁系親屬間的婚姻關係。由於血緣家族的犯行分裂,形成新的血緣家族,這就為同一家族的一群兄弟與另一家族的一群姐妹之間的群婚創造了條件。這種新的更高階的群婚形式,其後代一度相當盛行的族外婚。人類排斥了血親婚配,從而大大地加快了人類自身體質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發展。這是人類家庭婚姻史上又一次重大進步,氏族制度在這一一時期就逐漸萌芽了。

中國歷史開端(二)

從古代史更新至改革開放,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