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評]

/

【影片檔案】

/

原文片名:Bila Jednom Jedna Zemlja/Underground

英文片名: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Country

中文片名:沒有天空的城市/地下/地下社會/沒有天空的都市

導 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Emir Kusturica)

主要演員:拉扎·里斯托維奇(Lazar Ristovski,飾黑仔)

米拉佳娜·喬科維奇(Mirjana Jokovic,飾娜塔莉)

米克·麥諾喬洛維奇(Miki Manojlovic,飾馬高)

類 型:劇情/喜劇

片 長:170分鐘

國 家:南斯拉夫、法國、德國、匈牙利

語 言:塞爾維亞語

出品年份:1995年

獲獎情況:1995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

【影片解題】

/

《沒有天空的城市》(Bila Jednom Jedna Zemlja, or Underground, or Il Était une Fois un Pays, or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Country, or Underground Argentina,地下、地下社會、沒有天空的都市,法國、南斯拉夫、德國、匈牙利,1995)

悲愴的超現實主義政治題材黑色電影經典史詩大片。南斯拉夫大師級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Emir Kusturica)代表作。根據南作家同名小說改編。無恥的“革命家”與無畏的“民族英雄”以及他們共愛的放蕩女演員的傳奇故事:從1941年德軍佔領南斯拉夫到1992年波黑戰爭爆發、南斯拉夫解體,從噩夢到噩夢的地下人生通道,永遠結束不了的抗戰。諷刺鐵托政權,悼念南斯拉夫,人性的瘋狂、歷史的荒謬、政治的醜陋盡在其中。其間“民族英雄”被深信、深愛的兩個人騙了半輩子的情節尤其令人難以為懷。怪味鬧劇,荒誕沉痛,迷亂辛酸,犀利出色。米基·馬諾傑洛維奇(Miki Manojlovic)、拉扎·里斯托維奇(Lazar Ristovski)、米拉佳娜·喬科維奇(Mirjana Jokovic)等主演。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補註:史載1992年南聯邦(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時,未獨立的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兩個加盟國組成了南聯盟(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南聯盟改名塞蒙(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南斯拉夫”徹底成為歷史名詞。嗚呼哀哉!“從前有一個國家,它的名字叫南斯拉夫,首都是貝爾格萊德……”影片中生活在“地下”的人們唱道,“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漫天黑暗,一線光明。有誰知道,有誰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光明?”據說長期旅居西方的庫斯圖裡卡曾因該影片同時遭祖國同胞批判、受西方學者譴責而不得不息影三年。在下所見影迷網友影評多極度稱賞該影片,甚至有評為曠世傑作者。IMDb該影片評分為8。1分。

/

【影片DVD影碟封面與海報】

/

《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沒有天空的城市》: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

/

【影片影友評論二篇】

/

《地下》:離奇的故事情節,無雙的政治史詩

作者:丁丁

ent。163。com 2000年10月23日14:28

/

《地下》可能是迄今為止我所看過的最瘋狂的一部電影了。這部堪稱無雙的政治史詩濃縮了庫斯圖裡卡卓而不群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表現力,並將其推向極至。為表現超現實色彩所運用的大量特技無論從構思或技術上都不可比擬。

影片透過三位主人公——知識分子和投機商馬高、他的朋友黑仔、他們共同的愛人娜塔莉——傳奇般的人生展現了導演對南斯拉夫這個民族的理解與複雜情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自然是離奇的故事情節和主人公複雜飽滿的性格,可以說,這裡除了伊萬,沒有一個絕對無辜的人物,尤其是馬高、黑仔與娜塔莉,統統都是地道的說謊者,他們欺騙別人,也自欺欺人。片中反覆出現的兩句經典對白是馬高對娜塔莉起誓,“我從不說謊。”然後娜塔莉陶醉而又傷心地回答,“你撒謊撒得多麼漂亮!”

黑仔和馬高無疑都是真心愛著娜塔莉的,但對於前者來說,這愛只是他個人英雄主義的一種浪漫化體現;而對於後者,這愛同革命、參政、走私軍火一樣,是他投機人生的一筆成功的財產。那麼娜塔莉呢?看起來她似乎人盡可夫,為了生活得安全舒適,她可以對黑仔賣弄風情,無視馬高的謊言,甚至接受納粹敵人的追求。導演有意將這位女主人公塑造得矯揉做作,但是影片前半部她身上還處處閃現著清純與無知,後半部時則只剩下人前世故的搔首弄姿和人後痛苦的醉酒沉歡了。三個人其實都無道德可言,在那樣一個瘋狂的年代瘋狂的地方,庫斯圖裡卡告訴我們斯拉夫人不需要道德,所不同的是娜塔莉的不道德令人同情,黑仔因其粗鄙而更顯荒謬,引人發笑,馬高的性格則最為立體複雜。

這裡不能不提到三位主人公的扮演者,拉扎·里斯托維奇、米拉佳娜·喬科維奇,和米克·麥諾喬洛維奇,沒有他們近乎完美的表演,影片絕不可能如此成功。他們都是很早就開始了演藝生涯,現已成為頂尖級的優秀演員。片中人物的年齡跨越五十年,情緒起伏變幻得幾乎難以把握,而他們則演來得心應手,放脫收斂均恰到好處。其中米克·麥諾喬洛維奇與庫斯圖裡卡早在《爸爸出差時》就已合作過,對庫氏作品有著很深地理解,他談起所飾演的馬高時說,“我所演的這個角色描繪了一個含概巴爾幹半島全部歷史的混合物,一個集美麗、邪惡與毀滅於一體的混合物;描繪了近半個世紀,不,還不止這些,我是在描繪我們自己的靈魂。”

庫斯圖裡卡的影片中極少出現徹底的正面或反面人物,伊萬雖則無辜,但因為口吃,基本上沒有真正參與到具體推動情節變化的活動中去,也很少表達思想,而是作為一個見證者默默旁觀。最後所有主要人物實際已全部死去,但在超現實的幻想之中,大家又都復活,相親相愛,在一片喧鬧的鼓樂聲裡開著盛大的婚禮宴會。導演透過坐在一角的伊萬進行了總結陳詞,神奇的是,連他的口吃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狂歡的人們沒有察覺,他們所依附的土地已從大陸上分裂開去,在漫無邊際的水面上越漂越遠。庫斯圖裡卡無言地告訴觀眾,這就是他祖國的命運。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怎能還不明白,他無休無止的玩笑其實只是在緩和內心深切的創痛?

/

《地下》:一個國家的宿命

作者:北方影武者

www。filmsea。com。cn 2002-11-28 15:14:07 來源:後窗看電影

/

《地下》又譯《沒有天空的都市》,奧斯卡外語片金獎提名,康城電影節金獎得主。

本片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曾以《爸爸出差去了》聞名世界影壇,並首獲康城電影節導演獎,另有《茨岡人的時代》《黑貓白貓》《驚變世界》等作品。

本片分為“大戰”“冷戰”“內戰”三個章節,片頭題辭是:“獻給我們的父親和他們的兒女,從前有一個國家,它的首都是貝爾格萊德”。那麼我們知道了,它要講述的是一個國家的歷史,這個國家就是南斯拉夫,和波蘭捷克一樣,被背信棄義的歐洲反覆壓迫出賣分裂和傷害的南斯拉夫。

那麼,首先問一句,南斯拉夫對我們這一代人意味著什麼?

是薩拉熱窩的午夜街頭,熱血青年沒有來得及修完大學的課程也沒有來得及實現初吻就葬身槍口;是遍佈白石頭的原野,自豪而光榮的游擊隊員,踏過這離離原上草去迎接新的戰鬥;是太多的英烈太久的犧牲是激昂的音樂是堅定的誓言;更是《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六十七天》《夜襲機場》《南方鐵路之戰》《在黑名單上的人》以及《卡彼拉的篝火》……

然而本片展示的不僅是大戰中的前仆後繼,我們也看到了冷戰中的欲哭無淚和內戰中的分崩離析,看到了一個民族中誕生和延續中的所有裂痕。

一個曾經無私戰鬥的南共黨人,冒著生命危險,將一群反法西斯戰友,藏匿在自己家的地窖中。然而當勝利來臨,和平普照,他發現作為一群烈士的忠實戰友,更有利於自己攫取政治資本。於是,他開始導演一部罕見罕聞的戲劇──

他告訴戰友們,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法西斯德國是最後的贏家,南斯拉夫已不復存在。然而,“我們的人仍在戰鬥”,組織上希望你們儲存實力,耐心等待,等待舉國反攻的那一天。於是,那麼多人的青春和生命在侷促的空間裡流逝,他們在衰老和垂危中等待……“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漫天黑暗,一線光明/有誰知道,有誰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光明?”這是本片插曲,由那些地窖中的居民信口唱出。

直到一個偶然時機,他們重返地上,在幽囚中出生的孩子,還沒有見過太陽,父親歡喜地教他游泳,因為兒子也從來沒有見過河流。

然後他們看到的是當年的敵人,當年的戰友,他們開始以為一切與自己有關,沉淪的歷史還有待他們營救,然而那不過是一部電影的拍攝現場,為當權者的虛榮心而拍攝的電影。這一刻,就像至尊寶在水簾洞裡知道自己是齊天大聖那種茫然,知道自己其實是誰的同時,也就知道了歷史已象道路一般從他心中穿過,奔向新的犧牲品,春非我春,秋非我秋。

然後,迎接他們的,是內戰的烽火,是風雨飄搖中的家園。“同室操戈,才算戰爭。”

“地底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一個被埋葬的城市,一群被蒸發的人。幽閉的心靈何時有夢,除非開啟天空”,這是印在VCD封套上的話,最簡潔也最專業的廣告語,整個故事真的就是這樣的。

劇中最讓人激動的地方,是結尾那幾分鐘。三小時內經歷了那麼多的悲歌慷慨和憂從中來,導演在最後幾分鐘給了我們足夠的撫慰。烈士與叛徒,父母與子女,亡靈們在陽光下聚會宴飲,爭論的只是兒子的年齡,只是你不該愛了我又去愛別人,彷彿一切仇恨背棄離散殺戮都未曾發生,彷彿南斯拉夫這塊不幸的島嶼還沒有從冷漠的歐洲大陸上分裂……

“離開一片火海的城市

我回頭望著身後的路徑

我說:‘讓荒草淹沒我們的足跡

往事讓死者訴說

我們該成為狂暴的新一代

把這裡的幸福和邪惡統統擺脫

我們走吧。’

火焰的劍,為我們開闢了世界。”

這是波蘭詩人米沃什的詩,似乎也是一段可以打在本片結尾的字幕。

《地下》,這是一部《日瓦戈醫生》加《百年孤獨》的影片,講述了國破山河在,講述了城春草木深,講述了一生負氣成今日,講述了不堪回首月明中。

梁啟超先生的集宋詞聯最足以概括——

“更能消幾番風雨?

最可惜一片江山!”

/

鐵山青士附註:該文帖正文編評於2006年12月,原題“悲愴的超現實主義鬧劇和史詩——推薦電影《沒有天空的都市》”,2009年3月訂補,改題“《沒有天空的都市》:永遠結束不了的抗戰,是鬧劇也是史詩”,2018年11月釋出在某寫作社群的該文帖題為“《沒有天空的城市》:永遠結束不了的抗戰,“這是午夜的月光,還是午夜的太陽”?”,附錄影友評論四篇,後被鎖定,2020年11月刪略感覺言語有點敏感的影友評論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