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在中國,火藥最早投入到軍事活動中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時候的“火器”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拍車”。其實嚴格來看,拍車並算不上火器,因為它本身和火藥是分離的,拍車更像是我們印象中的投石車的造型,只不過投的東西從石頭換成了裡面裝著火藥的陶罐。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砲車

到了三國時期,這東西改名叫做“砲”,看清楚了,可不是現在說的那個“炮”,不過估計“炮”這個字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畢竟都是把火藥彈彈射出去。這種火藥彈在隨後的隋唐宋金元時期都被廣泛的使用,並且形制也開始發展多樣起來。例如中國歷史博物館藏的一件名為“唐青黃釉陶火蒺藜”的這麼一件火藥陶彈,它是最早出土的火藥彈實物,整體上看就是一個小口大肚子的陶罐,上半部分有幾個刺狀的突起,下半部分則是素釉色,中間中空用來放火藥,接上引線,點燃即可便捷使用,在攻城戰裡效果拔群。

從那開始,這火藥彈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繁瑣,外觀上看起來越來越像一個長滿了尖刺的大球,例如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的“遼陶蒺藜彈罐”表面就已經密密麻麻布滿了五層尖刺,每層七個,一共三十五根尖刺,這些尖刺可以在罐子破碎之後隨著火藥爆炸一起飛射四方,給敵人造成二次傷害,同時這種火藥彈裡面還加了一層紙用來包裹火藥,以避免受潮或者受到衝擊提前爆炸。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各式各樣的陶蒺藜罐子

到了宋朝,火器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期,因為宋朝經常要面臨北面來的威脅,戰爭不斷,對於武器的研究和製作必須得創新一下。既然兵員素質不如遊牧民族,那就在技術上虐一虐那些大老粗吧!

於是,宋朝建立伊始就設立了類似軍器監,東西軍器作坊這樣的部門來管理開發新的火器。同時為了集思廣益,宋朝還下令“天下有知軍器利害者”到有關部門建言獻策,被採納的還有獎勵。這麼一來,各地的人才就都跑到京城獻策了。鹹平五年九月,冀州團練使進獻了自制的火藥和火球,開寶三年五月,兵部令史馮繼升進獻了火箭製作法,鹹平三年八月,神衛水軍的唐福進獻了火箭,火蒺藜等物,朝廷還賞賜了他不少錢財。在集結了大量建議意見加上長時間的研究之後,寶元三年宋仁宗命令曾公亮等人寫了一本書,把大宋的武器都總結起來,這也讓後人得以窺見宋代武備之繁雜先進一二,這本書就是赫赫有名的《武經總要》,其中記載了主要的宋代火器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最主要的一種叫“毒藥煙球”,這可是中國最早的生化武器,其造型呢大概就是中間一個球,這個球可不是一般的球,那是由十三種材料秘製而成,經過精心配比,細緻揉搓才得到的,這十三種材料大致就是巴豆,狼毒,瀝青,木炭末,硫磺什麼的……在球的中間再穿一根麻繩,外面包一層紙,紙上還要再塗一層瀝青,碳末之類的東西,點燃之後就著投石機扔出去就行了。這東西燒出來的煙可了不得,只要吸入立刻口鼻出血,癱軟在地,什麼樣的勇士都承受不住。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武經總要裡的毒藥煙球

其餘的還有“煙霧彈”煙球,這種球內有火藥,外有黃蒿一斤包裹,然後再包裹一層引燃物,使用的時候用燒紅的鐵塊烙透黃蒿,黃蒿就會悶燒生煙,煙球在空中飛舞到時候裡面的火藥也會被黃蒿燃燒的熱量點燃,引發碎片式的爆炸,而黃蒿燃燒產生的煙霧則會覆蓋一大片地區,阻礙敵人的視線。還有霹靂火球,這是一種以竹子為體,內塞火藥和薄瓷片的爆炸性火藥彈,爆炸的時候不僅可以可以以瓷片擊傷敵人還可以用煙燻敵人,大多用於地道戰,壕溝戰。另外還有掛著火藥包的火藥箭,專用於水戰帶有倒刺的鐵製火藥蒺藜等很多型別。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武經總要裡的“蒺藜火球”

這些形式各樣的火藥彈丸雖然威力巨大,但是終究要藉助投石車、拍車才能發射,數量,地形都很受限制,故而雖然北宋火器頗多,卻也無力以此抵抗入侵,難逃滅亡命運。

靖康年,金軍奪取開封,北宋滅亡,逃到江南的南宋小朝廷面臨著比北宋還要艱鉅的外部環境,於是乎在意識到了彈丸類火器的落後性之後,南宋於開慶元年(1259年)第一次發明了管制火器,這種可以單兵攜帶的火器被叫做突火槍,它以一根竹子做槍身,筒內除了裝火藥,還裝有子彈也就是彈丸。點燃火槍後,先是槍口噴出火焰,然後射出子彈,可打到一百五十步以內的目標。

這是中國歷史,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化學能發射子彈,已經基本具備了後世管制火器的效能,十分先進。它的發明標誌了中國火器武器的發展正式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突火槍

時間向後推進到元代,此時已經出現了金屬質的管制火器,例如1970年七月,出土於黑龍江省阿城縣的一批銅火銃,這一類的火銃做工看起來比較粗糙,大小也都不一樣,但是形制一樣:都有前膛,藥室和尾銎三部分。管身細長,在尾部安裝了木製的手柄,代表這個火銃可以手持使用。同時,還出現了真正的火炮,看清楚了,這時的炮可不是“砲”了,而是以火燃燒的化學能為動力的“炮”了。

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一件元至順年間的火炮經過鑑定,已確認是一種可以安裝在木凳上,可調整角度,上下移動的一種炮了。且炮神上還刻有銘文“第三百號”,說明最晚在元代這種火炮已經開始大批列裝軍隊使用了。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元明時期常見的碗口炮造型

明朝建立之後,火器的發展便更上了一層樓,其中最具特色的叫做碗口火炮,也就是火炮口要比炮身還要大,現存於蓬萊文物管理所。明碗口大炮炮口直徑寬達26釐米,屬於大型碗口炮,全身青銅製造,發炮時先填入火藥塞滿炮身,在炮口出頂上一顆炮彈,而後點燃火藥讓炮彈彈射出去。這種炮射程比較遠,因此也有可能被用來做海防炮。

還有一種中型碗口炮,架在一條特製的板凳上,兩邊都有一個炮口,中間連結一根活動軸承,可以隨時旋轉,一個炮口發射完了再轉過另一個炮口來發射,做到不間斷開火。另外一種小型碗口炮通常不超過40釐米,與大炮相反是頭小尾巴大,重量也輕,適合山區行軍的時候使用。以上這些炮一般發射實心的鐵彈或者石頭,到了後期才開始發射爆炸鐵彈。

除了碗口炮以外,明朝還出現了一類重炮,例如一種叫“葉公神銃”的鐵炮,可達280斤,精鐵打造,一體出廠,裝備在一輛車上,幾乎是安裝完畢就再也無法卸下的那種體型。但是威力也要大很多 這種鐵炮發射散彈,覆蓋面積達數丈,是野戰守城之必備佳品。另外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叫威遠大將軍炮,炮重達110斤,發射的時候填裝三斤六兩大鉛彈一枚,射程可達十里。

除了火炮以外,明朝的多發爆炸火箭也很聞名,可以一次發出火箭32支,射擊時候如圖群蜂出巢一樣壯觀,故而得名“一窩蜂”。同時發展的還有火銃,例如明後期發明了可以接連多發的“十眼銃”等。總之火器在明朝呈現飛躍式的進步,型別、造型創新多樣,就不在這裡一一論述了。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多發火箭圖解

到了清朝,火器的命運變得坎坷起來。清前期因為要對付明朝和其他割據政權,清廷很重視火器,火器製造因此大放光彩。比如崇德八年建造了兩門“神威大將軍炮”,內側為鐵,外層為銅,極大的加強了火炮的抗壓性。清軍入關之後,又准許各地自行建造火炮,打擊南明朝廷。但是由於此時清廷總體知識水平比較低,缺乏鑄造人才和知識,所以此時的火炮大多都是仿造明朝的火炮製造的。直到康熙年間,清廷才開始自行設計並製造火炮,例如1676年設計的沖天炮,炮口朝天,發射爆炸彈,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曲射炮。另外,還有例如南懷仁設計的木包銅鐵心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炮等等中西結合的新式大炮,威力巨大,普遍代表了當時火器鑄造的最高水準。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清康熙年間的威遠將軍銅炮

然而嘉慶年以後,中國的火器製造進入了停滯狀態,不要說和別國比,就是和自己的發展比也大顯不足。嘉慶年間清廷出巨資改造了前朝四百門神樞炮,美其名曰“得勝”炮,測試結果卻是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射程還變短了。清廷卻對此毫不在乎,全無悔改之意,以至於鴉片戰爭期間前線使用的大炮還是仿造170年前西洋火炮製造的。這樣製造的火炮自然毫無戰鬥力,導致在鴉片戰爭中中國一再失敗,不得不割地求和。中國自身的火器發展就此停止,再後來的火器設計建造,大多借鑑歐洲人的火炮造型。然而可笑的是,火藥和火器最早還是由蒙古人傳到歐洲去的……

火器最早出現和興起於中國,最後卻落後並被反超的真相

清末江南製造局大炮生產臺

古代中國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中原統一之後,不管在表面上有多麼咄咄逼人,政府實際在軍事上擺出的還是一個防禦的架勢。反過來看歐洲,幾乎一直處在山河破碎的狀態下,就沒有真正完整的統一過。東歐的斯拉夫人,東北的維京人,中歐的日耳曼人,西邊的法蘭克、盎格魯撒克遜人,還有南邊的拉丁人互相看不順眼,一直相互廝殺,你方唱罷我登場。歐洲的地形也極為適合割據勢力的出現,合縱連橫的現象層出不窮,各國用排列組合的方式變換隊伍組局開掐。

可以這樣說,在歐洲大陸上的各國不是正在打仗就是處於備戰狀態,而戰爭是武器進化的催化劑。對於國家來說,提升武器效能關乎國家的生死,因此武器升級速度很是迅速。打仗沒有紅利,國家就不熱衷於打仗。對戰爭沒興趣,武器升級迭代的事情就不會太上心。

先進武器的研發需要資金,先進武器的生產需要資源,武器的大規模推廣列裝和熟練使用需要實踐檢驗和時間沉澱,這樣做的成本是高昂的,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策者會再三斟酌。歐洲各國山河破碎,小國寡民,所謂的王國可能就中國一個縣那麼大點,人口和資源極其有限,面對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險,只能拼命提高武器效能,提高戰鬥力,所以研發和採用新式武器戰法特別積極。

反觀中國,大一統之後,沃野千里,披甲百萬,搞個征伐動輒十幾萬人、幾十萬人,要提高戰鬥力,對於中國來說,部隊在量上的擴張要遠遠比產品迭代提升質量要迅速得多,廉價得多。那麼對於中國來說,打仗效益不高,部隊擴編又太容易,所以武器升級研發就不是很上心。